序言二
宋代新儒学的兴起是儒学传统在批判借鉴佛、老尤其是佛学基础上实现的一个创造性发展,在北宋中后期的新儒学各派中,程颢、程颐的思想最符合儒家整体主义、伦理本位、君父夫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也最符合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社会的国情。二程思想的核心特征可以从天人、心性、修养三个方面来概括。在天人论上,强调天人本一,把传统儒学的天命、天道等论述发展为生生不息、道德创造的有机整体宇宙论,赋予宇宙以生命、道德创造的本性,并且从整体论的视阈出发,把人性与天理直接同一,达到了儒学整体主义信念的顶峰。在心性论上同样强调心、性的合一,或侧重以整体性的性理纵贯统摄具体存在的心,或侧重以具体存在的心融通整体性的性理,把天然自在的宇宙生命与实然自觉的个体生命融合为一。在修养论上,以复性明心、希贤希圣为目标,或侧重明体达用的本体呈现,或侧重下学上达的豁然贯通,交相辉映出一幅道德理想主义画卷。
二程洛学是宋代新儒学兴起各派中最符合儒学传统精神,同时又最具有思想原创性的学派,但一种学术思想能够成为社会主导思想,这不仅需要学术思想上的内因,同样也离不开后世学者、统治者以至整个社会的传承、弘扬、接受、践行等诸种因缘。二程是宋代新儒学的中坚人物,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创新者,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以自身的学术思想和社会声望引领当时的学术风气,吸引了一大批从学者,形成洛学一派。在北宋后期的学术界,不仅有传统的三教论争,更有新儒学内部王安石新学、苏氏蜀学、张载关学、二程洛学的学派论争,王安石新学占据官学地位盛行一时,但北宋亡国也标志着王学的没落,苏氏蜀学主要成就在文章之学,唯有二程洛学在北宋后期由小到大、由隐到显、由在野到在朝,逐渐成为最有影响的学派,最终占据了北宋以后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这其中离不开二程后学对二程学术思想的创承、弘扬,尤其离不开二程后学对其他学派特别是王安石新学的批判,从而在两宋之际的社会政治、学术思想的大变局中,使二程思想逐渐丰富、盛行。如果没有二程后学在两宋之际在学术、政治上的努力,宋代学术思想史的面貌就不见得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二程后学是一个持续数代、数量众多的学者群体,其学术演进、社会影响主要显现在从二程到朱熹的时段,而到朱熹理学成熟之后,二程后学的影响逐渐衰落,所以二程后学研究的主要阶段就在程朱之间,程颐于1107年去世,朱熹生于1130年,其间大约150年。二程后学主要是传承二程学术思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学术新创,如谢良佐“以觉论仁”是对程颢相关思想的推进,吕大临与程颐就“未发之中”反复辩难。二程后学在传承、弘扬二程学术思想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各具思想特色、地域特色的学术派别,杨时开创的道南学派,四传之后有朱熹这样集大成的大儒,胡安国、胡寅、胡宏父子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在当时的学术界和社会政治上都有广泛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二程后学在传承、弘扬二程学术思想时,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了对二程思想的偏离,尤其是在儒、佛之辩问题上难以接续二程对佛学的批判、超越。二程本身在学术思想上对佛、老有深入研究,而又能消化汉唐儒家经学、回归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真精神,在理论思维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二程后学很难有二程在儒、佛之辨上的坚定立场和理论高度,所以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在理论上倒向佛学的空寂本体和废弃人伦物理的人生取向。而在另一方面,二程后学在发展二程的社会伦理政治思想时,又容易走向忽视儒学核心价值观念的功利之路。
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作为二程的四传弟子,对二程后学从学术渊源到思想倾向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站在自觉维护二程学术思想正统的立场上予以批判整合,从而形成了统治中国传统社会近千年的程朱理学。二程后学对于二程学术思想的传承、弘扬意义重大,但朱子学盛行后,程朱理学一体,把二程后学掩盖了,从而使学术思想史上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得不到清晰的梳理。从学术思想上看,朱熹对二程后学的批评有正本清源、推动儒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也遮蔽了二程后学以至二程本身学术思想的多维发展态势,因此,梳理二程后学自身的学术思想内涵及其演进趋势,对于深入理解二程洛学、程朱理学以至儒家学术思想总体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于二程后学研究,近现代的研究者已经作了一些探索,李敬峰博士的这本著作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本新作,也是一本成功之作。李敬峰博士的这本著作侧重从学术传承与思想演进的维度展开论述,以二程学术思想为逻辑基点,对二程后学的人员、地域分布、学术源流关系、学术派别形成、学术思想演进等都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使我们对二程之后洛学发展源流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该论著在二程后学的源流演变上打破静态分析,注重从对二程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中把握各学派、各人物的思想发展脉络,在二程弟子的搜罗和学派分化的梳理上更完备,把二程后学演进概括为及门大弟子和学派分化两个阶段,首先论述谢良佐、杨时、吕大临、游酢、尹淳等及门大弟子的思想,而在其后则论述二程后学的分派,这符合二程之后洛学思想演进的实际,结构方式是合理的,对于传统上缺乏研究的金代洛学等的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把二程洛学以至整个儒学的时代面貌勾勒出来了。该论著在材料的搜集、整理上扩大范围,从原始材料的解读入手,在二程后学学派的分析上比前人更完备。该论著注重学术思想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对二程后学维护师门学术思想所做的种种努力作了较为细致的发掘,既有内在学术思想的传承、弘扬,也有对外在其他学派的批判,既有学术思想本身的维护,又有社会政治领域的拓展,相关研究细致深入。
该论著在二程后学思想的论述上也多有新意。在论述谢良佐的仁论时,认为其在仁与觉的关系上,继承程颢的观点,多强调两者合的一面,而在仁与爱的关系上,又继承程颐的观点,多强调两者离的一面,这样的论述把二程后学与二程思想本身在传承、演进过程中的变化深入、细致地抉发出来了。在论述杨时的性论时,揭示其在解释孟子性善论和化解现实善恶现象存在的人性论中存在的两性说,而这一思想倾向又对湖湘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对于理解二程洛学思想演进很有意义。在考察永嘉学派时,将其前期注重性理学与后期注重事功作了区别,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深化、细化,而在关于永嘉学派前期诸人的思想讨论时突出其中关于“格物致知”的论述,既肯定对朱熹等后来学者的影响,又突显其突破人伦而注重事物之理的认识,这对于理清宋代新儒学内部思想演进是细致深入的。该论著在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二程后学在心的认识上比前人以至比二程本人都有更清晰的认识,成为后来朱熹心性论思想的前驱,这样深入、细致的论述对于深化二程后学以至整个程朱理学的研究都是极有意义的。
该论著在二程后学与二程思想本身的关系上作了深入细致的辨析,同时又把二程后学的思想演进与南宋时期盛行的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永嘉事功学等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把二程后学对于南宋哲学思潮的影响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对于深化宋代新儒学的思想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朱熹本身是二程后学,但他不仅是二程思想与二程后学思想的传承者,同时又是宋代新儒学思想上的集大成者,该论著注重揭示二程后学与朱熹之间的学术交流、学术碰撞,如湖湘学派的论性、论仁,兼山学派的黎立武的《大学》研究等,都和朱熹思想的形成、成熟关系密切,不仅有朱熹对二程后学的批评,也有二程后学对朱熹的批评,这样的论述更加全面,相关义理的讨论更加深入细致,给后人的启发也更大。
李敬峰博士致力于二程后学研究十余年,博士论文即以此为题,博士毕业后就职于关学研究、儒学研究的重镇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继续从事相关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今将学思所得整理成此系统著述,对于二程后学作了一个历史发生学意义上的深度阐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李敬峰博士年富力强,学思并进,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希望持之以恒,猛晋不已,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李祥俊
2020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