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第四版)(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国际支付清算体系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发展,国际主要货币的跨国清算和支付日益增多。为此,能否快速、高效地清算客户的在途资金成为衡量一个银行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竞争力高低的充分体现。各国中央银行都在致力于开发本国的支付清算系统,并积极了解和参与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目前,世界上被广为接受的主要国际支付清算系统有:美元支付清算系统、欧元跨国清算系统、伦敦自动清算支付系统、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和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系统。一、美元支付清算系统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美元进行计价、支付并完成交易的。银行在进行美元资金的支付与划转过程中,必然涉及美元支付清算系统。

(一)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

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Fo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HIPS)是一个由纽约清算协会(New York Clearing House Association,NYCHA)拥有,100多家银行参加组成的电子支付系统,建立于1970年4月,是当前最重要的国际美元支付系统。

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的参与者可以是商业银行、纽约州银行法规定的投资公司以及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的国外银行,其中有12家是清算银行,它们都在联邦储备银行开立账户,作为其成员银行,其他各家非成员银行须在一家成员银行开立账户作为它们自己的清算银行,用于每天CHIPS头寸的清算。成员银行要把它们的电子支付头寸通过设在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进行最后清算。

参与CHIPS的银行必须向纽约清算所申请,经批准成为CHIPS会员。为了识别每笔付款和防止出现误付,每个会员银行都拥有一个美国银行协会颁发的号码(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Number)作为参加CHIPS清算的代号。每个CHIPS会员银行所属客户在该行开立的账户,由纽约清算所颁发统一确认号码UID(Univers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作为收款人的代码。凡通过CHIPS支付和收款的双方必须都是CHIPS的会员银行,才能通过CHIPS直接清算。

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是一个贷记转账系统。在转账时,付款方命令银行将资金划转给收款方。此系统通常从当地时间7时开始运行到16时30分,结算一般在18时以前完成。在运行期间,每个参与者在营业日开始时的起始金额均为零。支付系统根据发送和接收的支付信息连续地计算每一个参与者的净头寸。每日16时30分之后,清算所通知每个参与者的净头寸及结算参与者的总净头寸。如一个结算参与者的净头寸为净借记,则该参与者须在17时45分之前将资金划转到支付系统结算账户上。待资金划转后,清算所将资金偿付处于净贷记的结算参与者,并在18时之前通知一天的结算完毕。

CHIPS的特点如下:

(1)为实时的、大额的、多边的、终局性支付。

(2)具有最大的流动性,1美元日周转500次。

(3)免除了日透支费。

(4)可以提供在线现金管理工具。

(5)给公司客户传输汇款相关信息。

(6)服务于国内和国际市场,可处理超过95%的美元跨境支付。

(7)每日日终进行净额清算的资金转账。

(二)联邦资金转账系统

联邦资金转账系统(Fedwire)是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拥有并运行的全美范围内的大额资金转账系统。它提供实时的全额结算转账服务,较多用于纽约州以外的美国境内银行间的资金划拨。联邦资金转账系统同样也是一个贷记转账系统,即由付款者发出结算指示。

该系统的参与者可以是联邦储备成员银行、在联邦储备银行设有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及美国境内的外国银行。

在联邦储备银行开设账户的银行可以直接利用此系统发送和接受支付。大约有1万家金融机构使用此系统进行转账服务。此系统的运行时间从美国东部时间12时30分开始,运行至18时30分。每笔业务经处理后单独结算。发送机构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将一定金额借记其在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接受机构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将金额贷记其在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上。

联邦资金转账系统的特点是1美元日周转为12次;要征收日透支费,银行支付给联邦资金转账系统的日透支费约2400万美元。

二、欧元跨国清算系统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产生以后,为了建立与现行的货币支付方式相适应的跨国界的支付系统,以保证欧元区资金的自由流动,解决跨国界的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款项往来和资金调拨问题,在欧洲货币联盟内部,出现了以下三种主要的跨国欧元清算系统。

(一)泛欧自动实时总额清算系统

泛欧自动实时总额清算系统(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 System,TARGET)隶属于欧洲中央银行,是建立在区内15个国家原有的国内清算系统上,通过连接15个国家资金清算系统及原欧洲货币单位(ECU)的清算系统,并借助SWIFT网络组成的欧元跨国清算系统。其他的欧元跨国清算系统大体上也是通过连接欧元区内各国的不同清算系统而形成的。TARGET体系的16个系统见表1-1。

表1-1 TARGET体系的16个系统

EuroTARGET系统是一种贷记转账支付系统,是为了有效贯彻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单一货币政策,保证当天完成欧元跨国大额收付款业务而设立的,始运行于1999年1月1日。它是通过欧洲中央银行、各参加国中央银行、各参加国内部RTGS清算系统(也是即时清算)来完成资金清算的,参与该系统的银行达5300多家。TARGET清算系统具体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TARGET清算系统

TARGET系统适用于欧洲中央银行与参加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交付以及商业银行间大额款项调拨的清算和客户大额即时收付款项的清算。

该系统的特点如下:

(1)款项必须是大额,且每笔要有即时的头寸,不能透支。

(2)清算效率高,几分钟内可完成一笔。

(3)清算时间从早上7:00到下午6:00,款项当天支付,当天最终交收,当天起息。

(4)清算是无条件的,不可改变及撤销。

(5)款项是每笔分开清算,一天内系统可完成10万笔。

(6)由于清算时必须经过5家银行,清算成本较高,每笔花费1.5~3欧元。

(7)本系统用户间不需要签订系统使用协议,亦不需要交换用户密码。

(二)欧洲银行协会的欧元清算系统

欧洲银行协会(European Bank Association,EBA)的欧元清算系统(以下简称EBA清算系统)以前专为欧洲货币单位(ECU)支付提供服务。该系统有49家清算银行。1999年后,ECU以1∶1汇价转为欧元,EBA改为以欧元清算。EBA清算系统简单流程如图1-2所示。

图1-2 EBA清算系统

该系统使用于货币市场、外汇交易的清算及证券清算和跟单托收、光票托收的支付。

该系统的特点如下:

(1)可以即时支付,亦可非即时支付。

(2)款项可以多笔打包清算。

(3)清算行之间款项交付可当天起息。

(4)效率高,一天可达30万笔。

(5)清算款项可撤销及更改。

(6)成本低,每笔花费0.25欧元。

(7)为避免风险,会员须缴保证金。

(8)每日营业终了,须做日终净额清算。

(三)区域性支付系统

区域性支付系统主要有法兰克福的欧元支付系统(Euro Access Frankfurt,EAF)和银行网络清算。

1.法兰克福的欧元支付系统

该系统采用SWIFT格式,以大额且大宗方式交易,包括外汇、货币市场及国内商品交易的资金移转,移转成本低,但处理速度不及TARGET快,是欧元区内仅次于TARGET的极具竞争力的支付系统。

2.银行网络清算

欧元的推出及固定汇率制的采用,使少数欧洲大银行能充分利用自身在欧洲的分支行网络系统为客户服务。它们以总部为龙头,下属分支机构可直接进入当地的清算系统将款项支付出去。此方式突出的优点是:只需要在该大银行总部开立一个账户,即可通过该银行网络系统与欧洲各地进行资金往来;同时由于是同一家银行的网络,服务质量有保证,查询相对简单;此外,可以通过欧洲网络银行,在欧盟各成员国总、分行利用既有的银行网络与地方网络联机,实现地方性资金的移转。

但是,这种以现金为支付手段、银行为支付中介的支付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付款人在支付过程中的主动的地位。在企业之间的交易支付过程中,付款方不主动支付货币资金,收款方资金就不能回笼,因而债务衍生机制依然存在。除了法律手段外,没有其他机制能抑制债务关系的衍生和发展。

三、伦敦自动清算支付系统

伦敦自动清算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Automatic Payment System,CHAPS)是指有关银行进行英镑支付时采用的电子清算系统。它创建于1984年,由12家清算银行组成。非清算银行进行英镑支付时,需借助于这12家清算银行来完成。该系统的特点是,用高度自动化的信息传递,部分地取代了依靠票据交换的方式,使以伦敦城外的交换银行为付款人的部分交易(1万英镑以上)也可实现当天结算。

参加CHAPS的银行付款电报都使用统一格式,它有8条信息信道,分别设有对出、入的收付电报自动加押和核押的软件装置及信息储存装置。此外,每个信道都有一个自动加数器,它可把发给或来自其他信道的付款电报所涉及的金额,根据不同收款行分别加以累计,以便每天营业终了时,交换银行间进行双边对账和结算,其差额通过它们在英格兰银行的账户划拨来结清。四、日本的清算系统

日本的清算系统称为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ank of Japan Financial Network System,BOJ-NET),其功能是通过在线网络处理日本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

早在1982年,日本银行就开始开发BOJ-NET系统。1988年10月,在完成各种测试后,经由日本银行账户进行资金划拨的服务(Funds Transfer Service)系统投入使用。1989年3月,外汇与日元结算服务(Foreign Exchange Yen Settlement Service)系统也相继投入使用。1990年5月,又开发了日本政府债券服务(Japan Government Bond Service,JGB Service)系统。

BOJ-NET系统运作之初,有332个参与者。至1990年年底,外汇与日元结算服务系统及日本政府债券服务系统都投入使用后,参与者达到448个,增长了35%。1990年10月,BOJ-NET系统日平均交易量为22000笔,交易额达264万亿日元。

BOJ-NET系统的产生,降低了支付成本,提高了支付效率,增强了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成为全球可接受的支付系统。

五、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系统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之后,西欧国家间经济、贸易及金融联系日益密切,跨国资金支付业务量激增。传统银行业务往来方式影响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和资金跨国转移的速度,因此西欧和北美一些大银行开始筹划成立区域间的银行合作组织,构建一个服务于国际银行同业间的现代化系统。1973年5月,15个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9家银行发起成立了“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即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经多年运行,SWIFT已发展成为拥有2000多家成员的全球性银行合作组织。SWIFT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会员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通信服务。

SWIFT提供了一个电讯系统,用于传递全球银行间的金融或其他信息。它可以通过覆盖近百个国家的环球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会员提供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信息传输服务。SWIFT系统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工作,其功能包括对信息报文的接收、有效性的检验、分类和投放。

SWIFT的设计能力是每天传输1100万条电文,当前每日传送500万条电文,这些电文划拨的资金以万亿美元计,它依靠的是其提供的240种以上电文标准。SWIFT的电文标准格式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

SWIFT报文共有十类:客户汇款与支票(Customer Payments&Checks)、金融机构间头寸调拨(Financial Institution Transfers)、资金市场交易(Treasury Markets-FX,MM,Derivatives)、托收与光票(Collections&Cash Letters)、证券(Securities Markets)、贵金属(Treasury Market-precious Metals)、跟单信用证和保函(Documentary Credits and Guarantees)、旅行支票(Traveler’s Checks)、现金管理与账务(Cash Management&Customer Status)和SWIFT系统电报。

SWIFT系统的信息传输服务具有快速准确、标准化与规范化、安全保密性高的突出优势。该系统的线路速度为普通电传的48~192倍。在正常情况下,每笔交易从发出电讯到收到对方确认只需1~2分钟。SWIFT根据银行实际业务需要,设计出十大类标准规范的电文格式,其成员银行均具备统一形式的银行代码,解决了传统银行系统电讯服务中由于电文格式不统一所产生的误解和低效。SWIFT系统具备独立于电传密押的SWIFT密押,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进行电文鉴真操作,只有参与发送和接收电文的SWIFT用户才能掌握密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在相当程度上为银行免除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风险隐患。SWIFT在荷兰和美国设有环球计算机通信网运行中心,在各会员国设有地区处理站,连接其所有会员的计算机终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接收到SWIFT电文,并对其进行自动处理。

目前,SWIFT为209个国家的9700多家银行、证券机构和全球公司客户提供金融行业安全报文传输服务。

1983年2月,中国银行加入了SWIFT组织,成为中国内地加入该组织的首家银行;1985年5月,中国银行总行正式开通使用SWIFT系统,并与世界上2000多家银行建立SWIFT密押关系。现在,我国的银行基本上都是SWIFT的成员。

参考资料

“赫斯塔特风险”一说的由来

赫斯塔特(Herstatt)银行是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原联邦德国)的一家小银行,在外汇交易方面非常积极。由于该行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过度从事投机活动,以致无力履行责任,因此于1974年7月26日(德国时间)下午,德国银行同业间系统的所有结算已经发生后,被原联邦德国银行监管机构下令关闭。原联邦德国银行监管机构是在欧洲市场收市后,但纽约市场仍然运作期间宣布关闭该银行的。当时,外汇交易的欧洲部分已结算,但当赫斯塔特银行倒闭的消息传到纽约后,所有涉及该行的交易均告中止,因此那些在欧洲方面已付了款的交易对手,未能在纽约收到相应数额的美元,所滞留的6.20亿美元的外汇交易未能完成,这在当时是一个大数字,从而造成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全球性结算危机。尽管最终部分损失得以补偿,但赫斯塔特风险仍作为结算风险的案例而著称。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实时总额结算(RTGS)之前,赫斯塔特风险是国际银行业的主要威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