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三
由白学军教授领衔翻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雷和格雷格编写的《人性实验》一书与大家见面了。本书所收录的28项社会心理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对人和人性的探讨。这些研究可以说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已成为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我建议大家看看本书,因为这本书从科学心理学的视角探索了人性的基础。有几个理由值得我们去读这本书。
首先,从主题上讲,对人性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而且取决于我们对“人是什么”的理解。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即使是现在,这些问题在心理学的不同领域也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把人看作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通过对社会关系的分析,才能理解人的本质。但弗洛伊德认为人是由本能决定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构成了人性。这两种观点终于在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中走到了一起——要理解人性,不仅要关注人的自然属性,而且离不开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分析。本书所收录的研究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实践基础,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谢利夫、阿希和米尔格拉姆等人对社会情境影响人类行为的经典分析,又可以看到心理学家对人类态度和相互吸引方面的分析。这些成果构成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基础。
其次,从方法上讲,本书所收录的经典研究基本上是实验研究,这种方法奠定了主流社会心理学理解人性的基础。人们常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以调查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但实际上在主流社会心理学领域,实验研究才是主流。这种观念不仅在社会心理学诞生之时就已经被崔普利特等人所确立,而以《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为代表的心理学学术阵地近百年来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如果我们想融入心理学这个大家庭,就需要在方法上坚守这些信念。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研究领域都在坚守这一理念,因此成了经典。
最后,从收获上讲,这本书不仅通过揭示人性深化了我们对人的认识,而且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阅读心理学的研究。本书的每一章都从“背景”“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又怎么样了”“后记”“启示”“你怎么想”以及相关文献等方面对该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思路也是我们从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吸取知识的思路,所以如果你用这种思路去阅读心理学的研究报告,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侯玉波
北京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