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耍猴子——本末倒置的交换律
俊文在区幼儿园上学,中午在幼儿园餐厅吃饭,每餐固定3元钱。
幼儿园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推出了一项新计划:每天让每一个同学自己拿3元钱去老师那里买饭票,用饭票去餐厅吃饭。
这样,每天早晨,俊文坐幼儿园班车的时候,妈妈会交给他3元钱,让他从老师那里买饭票。
这天放学之后,俊文提出让妈妈多给他一些钱。俊文说:“妈妈,我们班的小胖,他的爸爸给他5元钱,你也给我5元钱吧。”
妈妈说:“你吃饭只要3元钱,为什么让我给5元钱呢?”
俊文说:“可是小胖的爸爸给小胖5元钱呢。”
妈妈不想让俊文从小就染上攀比的虚荣心,对俊文说:“我可以给你5元钱,但有个条件,给你的钱以后每天都要减少1元钱。比如,星期一的时候,给你5元钱,星期二的时候,要减少1元,可以吗?”
俊文高兴地说:“好!谢谢妈妈,我以后就可以存很多钱了。”
星期一的时候,妈妈给了俊文5元钱,俊文非常高兴,把2元放进了储蓄罐,可是到了星期四的时候,妈妈只给了2元。连当天购买饭票的钱都不够了,只好从储蓄罐拿出了1元钱,星期五的时候,他又从储蓄罐拿出2元钱来补贴当天的饭钱。
这天,俊文对妈妈说:“妈妈,你根本没有多给我钱。”
妈妈说:“这样,我从星期一开始给你1元,以后每天都加1元,好不好?这样的话,到了周五你就有5元了。”
俊文点点头,心想:“这次,我终于能存很多钱了。”
然而,一个星期过后,俊文算了算,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多存钱。
聪明的小朋友,你计算一下,俊文是多拿了钱还是少拿了钱?
其实,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
5+4+3+2+1=1+2+3+4+5=3+3+3+3+3=15
星期一给5元钱,每天递减,直到星期五,与星期一给1元,每天递增,直到星期五,与每天给3元,俊文得到的钱是一样多的。
历史上有类似的故事:有一个少年,养了一只猴子,因为家里比较穷,他决定每天早晨给猴子3个栗子,晚上给4个,猴子不同意,表示抗议。
这个少年说:“每天早晨给4个,晚上给3个。”
猴子一听,高兴了,它发现,每天早晨可以吃到4个,比原来的多一个。
俊文的妈妈和这位少年,是利用了数学中的一个交换律,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交换律是数学中被普遍使用的一个定律,是指能改变某些数字的顺序而不改变其最终结果。交换律是大多数数学分支中的基本性质,在数学中应用很广泛。
例如:
在加、减、乘、除运算中,加法和乘法都满足交换律,具体表述如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如1+5=5+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如1×5=5×1。
计算:1+2+3+4+5+6+7+8+9=?
如果依次加起来,会很麻烦,如果能够计算[(1+9)+(2+8)+(3+7)+(4+6)+5],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算出答案。
比如,4×9×25=?
如果依次相乘,会很麻烦,使用交换律:(4×25)×9,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是900。
科学小链接:
数学里除了交换律之外,还有结合律、分配率等。这些方法的存在,能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只要肯动脑筋,数学也会变得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