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女人有了难处,在“求”字上下点工夫
如果女人不得已要去求人家,请注意选择适当的话题、运用适当的策略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后逐渐将自己的意图引出这样才能达成所愿。相反,倘若刚一见面便直奔主题,迫不及待地反复强调自己想要怎样怎样,其结果往往是很难如己意。
女人求人有门道
女人老实本分,诚实说话,这是为人欣赏的美德,但咱们在求人办事时,如果一味地说实话、说直话,就未必能达到求助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灵活应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说话方式。
求人办事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口头提出的。姐妹们不难发现,同样的请求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被求者乐意答应我们的请求呢?
求人语言要做到诚恳、礼貌,不强加于人(有时还需要委婉)。
所谓诚恳是指要让被请求者感到你是发自内心地求助于他,从而重视你的请求。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所谓礼貌是指应该尽量选用被请求者乐意接受的称呼,像在问路、请求让座时,这一点就显得非常重要。问路时,称对方为“老头”“小孩子”,那你肯定一无所获;若改用“老人家”“小朋友”等,效果就会好些。
不强加于人是指不用命令的语气,而多用委婉、征询的口气,例如,尽可能地使用“麻烦……”“劳驾……”“可以……吗?”这类句式,即使对相识者也不妨这样。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运用求人语言的具体技巧,也许会有助于你的请求得到最理想的答复。
1.以情动人
这一般用于比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事情上。把对人的请求融入动情的叙述中,或申述自己的处境,以表示求助于人是不得已之举;或充分阐明自己所请求之事并非与被请求者无关,以使对方不忍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2.先“捧”后求
所谓“捧”在这里是指对所求的人的恰到好处、实事求是的称赞,并不包括那种漫无边际、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是顺便就与所求的事有关的方面称赞对方一下,也不失为一种求人的好办法。
3.“互利”承诺
这是指在求人时不忘表示愿意给对方以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时也会对求助者多一分好感。
4.寻找“过渡”
倘若向特别要好和熟悉的人求助,可以直截了当、随便一点。但有时求助于关系一般的人、生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则常常需要一个“导入”的过程。这个导入过程可长可短,得视情况而定。
此外,还要尽量防止自己的话无意间冒犯了对方。所以,在有求于人时应事先对对方有所了解,若无意中冲撞了对方,岂不前功尽弃?
总而言之,姐妹们必须记住,我们求人办事时言语一定要有分寸,态度要诚恳,有耐心,不急躁,切忌用生硬的语气催问对方。
求人礼为先
试想,别人一番盛情,你就是不愿接受,又怎好当面给人使脸色?这是人之常情。同理,我们有求于人之时,首先就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一定要表现得谦卑有礼,这会令对方很不好意思去拂你的面子。
中国是礼仪之邦,说话办事能否顺利达到目的,礼貌举止有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礼貌是一种柔韧的智慧,这种平和和内敛表达着对别人的尊重,不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也就自然地给自己扩宽了回旋空间,这就是我们生活在人性丛林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礼貌的女人是举步维艰的。
有这样一件事:
一个年轻女子在下雨天赶到一家公司面试,进门前,她尽力将雨伞上的水弄干,又在门口的脚垫上仔细地擦了擦脚底的泥水,进门后她把雨伞轻轻倚在门口的墙上,然后向面试官鞠躬问好。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问答后,年轻女子起身告辞,并为自己在雨天来访所带来的麻烦表示道歉。这次招聘一共对70多人进行了面试,她们的条件都很不错,有的有大企业工作经验,有的有学校的推荐信,但最后录取的却是那位条件并不出众,在雨天面试的年轻女子。助手不解地问主管:“那个人既缺少经验,又没有学校的推荐信,为什么偏偏录取她呢?”主管笑了,“谁说她没有推荐信,她的礼貌就是最好的推荐信!”
这位年轻女子有礼的举止,使她在70多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受到了考官的青睐,可见,礼貌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人际交往中,促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圆满的最好方法就是“礼”。它代表尊敬、尊重、亲切、体谅等意义,同时也表现出个人修养。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粗俗的言行与得体的礼貌将产生截然不同的交际效果。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社交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我们的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双方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断。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
1.考虑对方的年龄特征
见到长者,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20多岁的女人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人家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合适。
2.考虑对方的职业特征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称“师傅”,难免使人反感。可见在称呼上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着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既不能都叫“师傅”,也不能统称“同志”。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对刚从海外归来的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称呼倒会使他们感到自然亲切。
3.考虑对方的身份
有位女大学生一次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这位学生不知称呼她什么为好,脱口说了声“师母”。老师爱人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似乎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这位女学生大10多岁。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呢?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应称呼“师母”,但是,人家因年龄关系可能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4.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事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
5.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张老”“李老”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的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等,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6.考虑对方的语言习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习俗各异。在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各地的语言习惯。违背了当地的语言习惯,就可能碰钉子。
有人在承德避暑山庄碰到这样一件事情。
几个年轻女孩结伴去旅游,这天她们从避暑山庄出来,想去外八庙,为了抄近路,两个小姑娘上前去问路,正遇上一个卖鸡蛋的农家姑娘。一个姑娘上前有礼貌地叫了声:“小师傅!”开始这姑娘没有答应,姑娘以为她没听见,又高声叫一声,这下可激怒了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饶人,气呼呼地说:“回家叫你娘小师傅去!”两个小姑娘还算有涵养,压了压火气,没有发作。本来是有礼貌地问路,反倒挨了一顿骂。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地的农民管和尚、尼姑才称“师傅”,一个大姑娘怎愿意听你称她“小师傅”呢?两个小姑娘遭到痛骂也就不奇怪了。
礼仪看起来好像简单,但处理不好会耽误大事。三国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后,向曹操献了一计,致使袁绍失败,他自恃功高,在曹操欲进翼城城门时一句“阿瞒,汝不得我,焉得入此门?”为自己掘好了墓坑。所以,有一日,许褚走马入东门,他再次以“汝等无我安得入此门”发问时,被许褚怒而杀之了,并且将其人头献给了曹操。虽然曹操深责许褚,但从许褚献头时所说“许攸无礼,某杀之矣!”的理由看,不能不说许攸是死于曹操之手,因为其只对许褚“无礼”是不可能被随便杀之的,最起码曹操有默许之嫌。可见有礼与无礼有生死之别。
据说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妇女抱着小孩上火车,车上位子已经坐满,而这位妇女旁边,一位小伙子却躺着睡觉,占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指着要他让座。小青年假装没听见。这时,小孩的妈妈说话了:“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他就会让给你的。”
几分钟后,青年人起来客气地让了座。
这位妇女无疑处于一个“求人”的地位,她能靠一句话而求人成功,聪明之处正在于以一个“礼”字把对方架在了很高的位置:他应该休息,而且他是个好人,因为如果他不“睡”了,他会主动让给你的。显然,一个再无礼的人面对这样的礼貌也不会无动于衷。
谁都愿听顺耳话,何况是在被人求的时候,明白了这一点,姐妹们在求人办事时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做女人要出色,首先就要有眼色
做女人要出色,首先就要有眼色,一个不识眉眼、不懂把握分寸的人,只会让自己吃亏。是故求人办事时,我们一定要分清眉眼高低,把握火候,如果对方情绪不佳,马上退步;或换个话题,引对方兴趣,令其愉悦。之后再提出要求,对方才乐于接受。
人活着就不可能无事,大事、小事、喜事、愁事、烦心事……这些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而想解决一些难办的事,你还必须学会求助于人。
侯莎莎第一次拜访李行长时,李行长正大发雷霆。小保姆瑟瑟缩缩地站在一边,哭哭啼啼,腿肚子直打战。行长夫人坐在沙发上,嘴里一个劲儿说:“让你小心、小心的,结果……”
侯莎莎一看地上摔碎的茶壶茶碗,心里明白了大半。她将几包土特产放在茶几上,屁股没沾沙发,赶紧退出。李行长在气头上,侯莎莎连吭都没吭一声。
侯莎莎打辆的士,在贵友商厦,高价买了一套仿古茶具,又买了几种茶叶。等再次返回李行长家时,行长夫人说,行长睡了。侯莎莎心里清楚,行长准是进屋生闷气去了,不然,大上午的,谁会躲在屋里睡懒觉呢?
侯莎莎将一套新的茶具奉上,随即招呼小保姆烧壶水,然后与行长夫人侃起了茶经。她说,这茶有清明茶,清香怡人,有春天的味道,喝过有滋阴养颜的作用;有重阳茶,香醇浓郁有秋实硕果的感觉,喝过消渴壮阳;若要喝绿茶,最好喝春天采的;若要喝红茶,秋天采的正山小种……
侯莎莎不懂装懂,将茶叶样样沏好,让行长夫人品。侯莎莎越谈声越高,不知不觉卧室的门开了,李行长疑惑地走出来。
侯莎莎一抬头,“哎哟”一声:“不好意思,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了,见笑,见笑。”李行长一眼盯住这套茶具,脸上泛上红晕。侯莎莎马上奉承道,还是请专家来讲讲茶道吧。
李行长一副泰然神色,稳坐在沙发上,将茶碗冲刷一下,摆好,咳嗽一下说,喝茶讲究就大了,而且喝茶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品茶不但要茶好,茶具好,水也很重要……喝工夫茶,学问就更大了,这头遍茶就像十三四岁的少女,太嫩,闻着香,品无味;这二遍茶就像十七八岁的大姑娘,风华正茂,闻着香,品也有味;这三遍茶就像二十出头的小媳妇,成熟泼辣,香味殆尽,但更值得品,耐人回味……
侯莎莎大开眼界,大长见识,不住地说佩服佩服。一壶茶品了两个小时。日渐中午,李行长吩咐厨下,留侯莎莎吃饭。侯莎莎忙推却,告辞之际,提出贷款一事。李行长不加犹豫地说,星期一到我办公室办手续。
侯莎莎折腾了一上午,终于达到了目的。
一个会办事的女人,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轻松自如地驾驭人生局面,凡事逢凶化吉,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中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会办事的女人,做起事来顺风顺水,能够把各种各样的事情办得尽善尽美;会办事的女人,人生中总是一帆风顺,能够取得很不错的成就。
投其所好,女人求人不困难
毫无疑问,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被人了解、被人认可、被人尊重,没有人可以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因为只有在群体中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或想法,人才能找到归属感。我们与人交谈时,倘若希望对方喜欢你或是接受你的某种要求,不妨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挑选他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谈话的开始,这样,沟通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生活中,我们求人办事或是欲与对方达成某种合作、谈成一笔生意,单单陈述“事”的内容,未必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所以,必要时我们不妨“耍点心眼”,从对方的某一“偏好”入手,这种心理攻势一定会令姐妹们受益匪浅。
但事实上,要掌握这种说话技巧也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把握两个要点:第一,说话之前要观察准确,确保做到投其所好;第二,以“不经意”的方式“随口”说出来,让对方不会产生被刻意讨好的感觉。
大家不妨一同去看看肖女士是怎样做的。
一家糕点公司的总经理肖女士希望能将自己公司生产的糕点卖给一家星级宾馆。两年来,她一直在打这个主意,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去拜访该宾馆的老总。例如,肖女士如果知道那位老总去参加某一聚会,为了创造个见面的机会,她一定会尾随而去。最后,她甚至在该宾馆包下了一所房间,只为获得生意,可是她的心思都白费了。
肖女士说:“后来,我详读了不少人际关系方面的文本,这时才知道我的策略不对——我应该换个思路,想办法查清他的兴趣所在,找出他感兴趣的话题。”
肖女士发现,这位老总是旅游协会会员,他不但是会员,而且由于热心推进该团体的业务,后又被推选为旅游协会的名誉会长。无论协会举行什么会议,不管开会地点在哪,他都会不辞劳苦,乘飞机飞越高山、跨越大洋,前去参加。
至此,肖女士已有了主意。第二天见到该老总时,她慢慢谈起了自己的旅游心得,果然取得了极好的反应——那位老总向肖女士讲述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并逐渐延伸到旅游协会的一些情况。他谈到这些时神采飞扬,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旅游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最后,在肖女士与他分手时,这位老总甚至还邀请肖女士加入他们的团体。
从始至终,肖女士都没有提到生意上的事情,但仅在两天后,那家宾馆的采购部经理,便打电话请她将糕点价目和样品送过去。结果可想而知,肖女士终于将自己的糕点卖给了那家宾馆,而且还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对此,肖女士自己也颇为惊讶,她说:“我在他身上花了两年时间,一直想要与他合作,但始终未能如愿。如果不是煞费苦心地找出他的兴趣所在,真不知道还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呢!”
为什么那位老总一改常态,突然接受了肖女士的建议呢?试想,如果肖女士一如既往地一见面就直奔主题,大谈生意经,结果又会怎样?肖女士成功的“绝”窍,就在于她了解谈判对象。她从对方的兴趣入手,使对方的话多了起来,并将她视为同道中人。如此一来,这笔生意自然也就手拿把攥了。
可以说,促成这笔生意的关键,就在于“曲意逢迎”。肖女士真的喜欢旅游吗?未必!她来此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谈生意。但她并没有显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而是“曲意”去迎合对方的兴趣,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一位朋友和大客户。
从他身边人入手
前文已经讲过,我们在求人办事时,如果希望人家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首先就要了解对方喜欢什么,并投其所好,否则,你就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一般而言,老人、孩子更容易接近,也是你寻找突破口的好素材,有了“突破口”,便可以以点带面或由此及彼地发挥开去,从而实现让对方在感情上接受你的目的。
事实上,日常交往并不总是在熟人间进行,而求人办事更是常常要闯入陌生人的领地。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环境里,要迅速打开局面,首先要寻求理想的“突破口”。
求人办事的最佳捷径,就是要投其所好。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所说的话就可以打动人心;但如果你反其所好,就一定会招来对方的反感,令自己无功而返。
譬如,人常说:要讨母亲的欢心,莫过于赞扬她的孩子。聪明的人应该利用孩子在交际过程中充当沟通的媒介,一桩看似希望渺茫的事,经过孩子的起承转合,反倒迎刃而解。
某银行职员祁立静奉上司指示,秘密进入某家公司进行信用调查。正巧她认识另一家大企业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很清楚该公司的行政情形,祁立静便亲自登门拜访。
当她进入董事长办公室,才坐定不久,女秘书便从门口探头对董事长说:“很抱歉,今天我没有邮票拿给您。”
“我那12岁的儿子正在收集邮票,所以……”董事长不好意思地向她解释。
接着祁立静便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可是董事长却含糊其词,一直不愿做正面回答。祁立静见此情景,只好离去,没得到一点儿收获。
不久,祁立静突然想起那位女秘书向董事长说的话,邮票和12岁的儿子。同时,也联想到她服务的银行国外科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许多各国的邮票。
第二天下午,祁立静又去找那位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替他儿子送邮票来的。董事长热诚地欢迎了她。祁立静把邮票交给他,他面露微笑,双手接过邮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宝似的自言自语:“我儿子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啊!多有价值!”
董事长和祁立静谈了40分钟有关集邮的事情,又让祁立静看他儿子的照片。一会儿,没等祁立静开口,他就自动地说出了祁立静要知道的内幕消息,足足说了一个钟头。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了祁立静,又招来部下询问,还打电话请教朋友。祁立静没想到区区几十张邮票竟让自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其实,再强硬、再难打交道的人,只要能找到他感情的软肋,事情就好办。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的话如能让他的心窝子热乎乎的,求人办事会变成别人主动为你办事。
我们求人办事,尤其是有求于关系不深的人时,倘若不能利用机会,投其所好、找出话题,就很难取得沟通的成功。沟通不畅,则所求之事多半是要没戏的。所以,姐妹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仔细揣摩,抓住突破口,为自己奠定一个成功的基础。
讲明难处,取得上司的同情
说到底,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姐妹们在求上司办事时,可以利用上司善良的同情心说低头话,如果运用方法恰当,即使上司铁石心肠,也能收到“以情感人”的奇效。
世界上所有的人差不多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怜悯困难者的情感,找上司办事能否获得应允,有时恰恰是这种同情心在起作用。所以,不管你平常多么清高,这时候都必须低下头来说软话,摆出一副可怜相才行。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愿轻易去找上级办事儿的,上级盛气凌人的“架子”在一般下属那里是不会被愉快地接受的,尤其是对我们女人而言更是如此。一般而言,我们不到万般无奈和迫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随便提出一件事让上级烦心的。所以,对一个人情世故相对成熟的女人来说,不经过“三思”,只靠脑瓜儿一热乎便去找上级办某件事的“傻妞”可谓寥寥无几。
事实上,我们的事情几乎都可以涵盖在“困难”二字之下,如经济困难、思想困难、情感困难、地位困难等,找上级办事儿,说穿了无非是托他们帮助解决这些“困难”。即言困难就有一些不堪重负的苦衷,要想把事情办成,最好的方法就是如何把这些苦衷通情达理、不卑不亢地“吐”出来,诱使上级产生同情心,从而帮助我们把事情办好。
要引起上级同情,我们必须了解上级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历,若上级曾经有过类似的切身感受,那我们很容易得到同情,从而得到支持和应允。
要引起上级同情,说低头话时必须在人之常情上下功夫,必须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说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和可悲可怜。所以,越是哪一点给自己带来遗憾的地方和痛苦的地方,则越是大加渲染,这样,上级才愿意以拯救苦难的姿态伸出手来帮助你办事,让你终生对他感恩戴德。因为大凡能激发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爱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帮助,都能使人在帮助他人之后产生一种伟大的济世之感。
要引起上级同情,必须了解上级的好恶,了解他平时爱好什么,赞扬什么,又愤慨什么,了解他的情感倾向和对事物善恶清浊的评判标准。上级的同情心有时是诱出来的,有时是忙出来的。如果上级对某个朋友有成见、认为他水平很差,该人不得志和受排挤则是不足为怪的。那么,你要帮朋友解决常年在基层受压抑之苦,并想借此引起上级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了。只有在没有成见的时候,人才能产生同情心。
同情心可以促进上司对你的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马上就会下定帮你办的决心,因为上司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有时会处于犹豫之中,甚至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想过问。这时,就需要你努力激发上司的责任感,要使上司知道,这是在他职责范围内的事,他有责任处理此事,而且能够办好此事。
软磨硬泡,泡出希望
既然是求人,不可能你说什么人家听什么,难免有驳你面子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一点厚脸皮。
当然,姐妹们要认识到,“厚脸皮”绝不是不要脸,所以不管“泡”也好,还是“厚”也好,都要有度,度是办事成功的标尺。
我们在求人办事时,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时就很有必要把虚伪的面子放在一边,成为一个“厚脸皮的女人”。李嘉诚年轻时在香港担任推销员的经历,是这个道理的绝好阐释。
当年,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从西营盘到上环岛中环,然后坐轮渡到九龙半岛的尖沙咀、油麻地。
在推销产品的时候,李嘉诚经常遭到客户的拒绝,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毫不气馁地再次来到客户的门口。这时即使客户绝情地说:“你这人脸皮真厚,我们不买你的产品,即使你再跑几次也是白费口舌。”李嘉诚仍然不在乎,笑嘻嘻地说:“没关系,说话跑腿就是我的工作职责,只要您能给我一点时间听我介绍产品就行了。”就这样,李嘉诚不停地来介绍自己推销的产品,几次下来,客户看到他汗水淋淋,却还满脸笑容,不买就觉得过意不去了,于是最终还是买了。
通过厚着脸皮硬磨的方法使对方不断积累微笑的心理负担,当这种心理负担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对方就只能让步了。
因此,姐妹们在找人办事时,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着自尊不放,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有时脸皮不妨厚一点,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这样顽强的意志才能把事情办成。靠“脸皮厚”来成就自己的主要手段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耐着性子“泡”
某建筑工地急需60吨沥青。采购员李欣到物资部门请领,但负责此事的处长推说工作忙要等两个月才能提货,李欣非常着急,她怎么能等两个月呢?当她了解到仓库里有现货,只是因为自己没“进贡”人家才拖她时,更是怒从胸中来,真恨不得马上找对方好好“说道说道”。
但她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索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她手头一无钱二无物,给人家“进贡”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她决心和那位处长大人软缠硬磨。
从第二天起,她便天天到处长办公室来,耐心地向处长恳求诉说。处长感到烦,不理睬她。你不理,她就坐在一边等,一有机会就张口,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不吵不闹,心平气和地恳求诉说。处长急不成火不成,推不过赶不跑。“泡”到第五天,处长就坐不住了,他长吁一声:“唉,我算服你了。照顾你这一次,提前批给你吧!”
2.壮起胆子“磨”
死缠烂打这种事对上司使用,是要冒风险的。因为上司一般掌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一不小心你就会被“推出午门”。所以在上司面前用此黑色智慧,必须壮起胆子。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
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
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胆子这样大。太祖这次果然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拾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他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
太祖不胜其烦,也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姐妹们要知道,脸皮厚决不是不要尊严,而是看准了一个目标,不管任何艰难险阻只管前进的一种方式。面子当然也很重要,但也要有一个限度,到了“死要”面子的地步,也就只能“活受罪”了。再说不客气点,面子能值几个钱?成事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平常说话办事中还有一种较好的办法,叫“泡蘑菇”,也属这个范畴。就是不管对方答应不答应,采取不软不硬的蘑菇战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不怕对方不高兴,在保证对方不发怒的前提下,让对方在无可奈何中答应你的要求。但使用这种方法要适度,就是说,想“泡蘑菇”,不仅要能“泡”,还要会“泡”。换言之,“泡”,不是消极地耗时间,也不是硬和人家耍无赖,而是要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彼此距离有多大,只要我们善于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泡”出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