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罗马不列颠
罗马人走到哪里,就会把他们的文明带到哪里,那是种在温暖的地中海南部发展起来的文明。尽管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其所征服的民族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坐立不安,但他们会把自己的全部生活方式强加于这些民族。我们至今仍可参观他们那些引人注目的城市和别墅的废墟,这主要是因为无论在非洲、中东还是在不列颠,它们在古典建筑的规划和使用方面都如出一辙。而这些并不是唯一清一色的东西:罗马人在其帝国推行的政府结构以及他们的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它们都是拉丁语)也是如此。
在四个世纪的时间里,不列颠是这个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帝国的一个省份。罗马人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改造凯尔特人,是因为他们的军队也是他们移动的文明。在成千上万的士兵中,有些人会读会写,会规划城市,会设计建筑;还有一些人会修建道路和水道,或者拥有医疗技能等。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就不可能发生如此迅速的转变:一个分散的农村社会转变为一个崭新的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
军队是力量和知识的集合体,所以罗马不列颠只要还在,就会繁荣昌盛。该省需要五万五千人来维持它,起初是作为一支占领军,后来则是作为一支保卫罗马不列颠社会的军队。
这些士兵被分成两组,第一组由军团组成,所有成员都是罗马公民。公民身份可以由皇帝授予任何人,并给予此人一定的权力和社会地位。军团成员来自帝国各地,不仅来自意大利,还来自西班牙和高卢等地。每个军团都由五千五百人组成,其中一百二十人是骑兵;在帝国初期,每个军团都由罗马元老院议员(即管理机构的一员)指挥,下面有五十九名高级军官,即百夫长。
第二组士兵被称为辅助部队。他们也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但不太可能是罗马公民,而罗马公民特权直到后来才扩大到他们身上。这些人被分配各种专业事务,如弓箭手、投石手或散兵。在这两批陆军的基础上还必须加上一支可能驻扎在多佛的舰队,其主要任务是在海上巡逻,防范任何潜在的入侵者。
罗马士兵看起来同他们打败的凯尔特人很不一样。他们头戴金属头盔,身穿铰接板铠甲,手持木头和皮革制成的盾牌,腰带上挂着剑和匕首。每个军团士兵必须携带两支标枪,在投入战斗时,会先向敌人投掷标枪,然后在肉搏战中使用短剑和匕首。他们的生活由严明的纪律构成,每天行军十九英里,每天操练两次,天天如此。军队要求士兵的身体素质必须非常好,这样他们才能全副武装地跳上战马或带着所有装备游过河流。
军团遍布不列颠各地,依堡垒而设,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战略防御。这些堡垒都被设置成统一的样式,是方圆五十英亩以上的长方形,最多可容纳六千人。位于堡垒中央的是将军总部,其前方有一个十字路口,把基地分成两部分,还有第二条路通向那里。通过这种方式,该地区被划分为三大块,包括营房、医院、粮仓、储藏室、澡堂、马厩和作坊。在堡垒的界限之外,还有供士兵家庭居住的私人房屋、供礼拜的教堂及供运动和娱乐的圆形剧场。
军队在最初占领该岛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和平时期的任务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治理国家。为首的是总督,由皇帝直接任命,任期三至五年。他通常是从最杰出的军团指挥官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总督的驻地在伦敦,到公元60年,伦敦已成为不列颠的行政首都,且自此以后从未变过。总督的副手是另一名也是由皇帝任命的、其权力与总督几乎相当且独立于他的官员——代理官(procurator)。他是负责财政的公务员,负责收税和支付军饷。
治理系统不仅由遍布乡村的驻军网络组成,而且包括由公路连接起来的城镇。公路是由军团士兵在征服这个国家时修建的,对确保货物的快速流通和商业发展至关重要。这些了不起的快速通道宽约二十至二十四英尺,由好几层沙子、碎石和石块精心修建而成,需要不间断地维护保养。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一眼就能认出连接两个起源于罗马城镇的任何一段笔直道路。这个网络也不是率性而为的,因为它们都汇聚于从未失去其首要地位的伦敦。
然而,最大的变化是城镇的引进。对罗马人来说,城市生活是他们唯一认可的生活方式,这与居住在分散的围场(通常在山顶)中的凯尔特人截然不同。从一开始,罗马人就按照他们的祖国意大利的城镇的样子来建造这里。它们的格局如出一辙,即占地一百至三百英亩的矩形街道网格。在其中心会有一组公共建筑:一个柱廊环绕的公共集会场所,充当的是市民中心,在其内部或附近会有一个市场;网格的一侧有方堂,即市政厅,是市镇政府和法院所在地。在这些建筑后面还有一系列其他公共建筑,它们体现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凯尔特人也很好地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公共浴室,通常有好几个,里面有精心设计的更衣室、健身房、冷水浴室,还有温度从温热到极热不等的房间。罗马人是掌控水的能手,从将水从城镇外的河流和泉水引进来的引水渠,到城镇内部的排水和排污系统,他们样样都做得很出色。
每个城镇都有自己位于郊区的圆形剧场,这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区域,四周环绕着一层层的木质座椅,在这里可以举办赛跑、格斗、猎兽、斗熊和斗牛等活动。有些城镇还有结构相似的D形剧院,市民可以在那里欣赏戏剧、哑剧、歌唱和朗诵。在建筑区内外,都会有许多供奉诸神的神庙,里面供奉的不仅是罗马的诸神,如朱庇特(Jupiter)、朱诺(Juno)和密涅瓦(Minerva),还有作为活神的皇帝。在坎努罗杜努姆有帝国祭祀总部,那里有座宏伟的神庙,是由来自全岛的代表举行年度庆典仪式的所在地。经过数个世纪的时间,商店从建立在石头基础上的木质结构逐渐变成了完全用石头建造的结构。起初,这些城镇没有城墙,但后来,随着入侵大戏的层出不穷,城墙被建立起来了。
对于罗马人来说,城镇是他们引入的治理模式的基本要素。每个城镇都有所谓参议院,是由最重要的公民组成的议会。每年选举四名地方行政长官,两名担任法官,另外两名掌管财政和建筑。就这样,皇帝的敕令、总督和代理官的政令,从伦敦沿着公路呈扇形向外发散开去,一直延伸到岛屿的最远端。
与凯尔特人的小型乡村社区不同,城镇绝对无法自给自足,因为它们所赖以生存的食品要从乡下用大车沿公路运至市场。农村也进行了以乡间宅第为形式的重组,对土著居民而言,这一变化的革命性要小得多。乡间宅第最初是一座庄园的主农舍,周围聚集着古老的凯尔特土著小屋。它们是简单而舒适的结构,中央有公用房间,两端有凸出的两翼,周围有游廊环绕。只有最壮丽的建筑才规模可观,能够形成完整的庭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变得越来越奢华,有了如地暖等舒适设施、马赛克地板和壁画。偶尔,就像在菲什伯恩(Fishbourne)的那样,它们几乎堪称宫殿。菲什伯恩的那座乡间宅第占地不少于五英亩,中心有个柱廊庭院,墙壁用进口大理石装饰。
这些乡间宅第所管理的农业与凯尔特人从事的农业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然而,罗马人引进了新的蔬菜,如卷心菜、豌豆、欧洲萝卜和芜菁,以及新的水果,如苹果、李子、樱桃和核桃。品种更优良的牛被引入进来,家猫也登堂入室。诸如百合、玫瑰、三色堇和罂粟之类的花卉之所以被带来,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药用价值,而且因为它们具有装饰价值。人们第一次建造了花园。
农产品不仅从农场运往城镇,就谷物而言,还会运往港口出口到欧洲大陆。锡、铜、铅,尤其是铁矿石都被挖掘出来。石头被开采出来建造房屋。人们制造砖和瓦,制作珠宝、陶器和玻璃。随着羊毛的大量生产,纺织工业得到了发展。
罗马不列颠由一个强大的政府体系维系着。城镇和乡间宅第的创建形成了一个统治阶级,它可以并确实包括了罗马化的凯尔特人,他们居住在城镇,讲一口拉丁语。在农村,凯尔特语作为农民的语言幸存下来。这个新的统治阶级部分也是由对皇帝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并通过这种崇拜而产生了对整个罗马帝国的忠诚。
然而,罗马人在宗教问题上是宽容的,只有涉及活人祭祀的宗教习俗除外。这就是他们消灭德鲁伊的原因,否则凯尔特人的神就会与罗马人引进的神比肩而立。后来出现了新的邪教,如波斯神密特拉(Mithras)或埃及女神伊希斯(Isis)。基督教也传到了不列颠。早在3世纪初就有这样的记载:“罗马人无法到达的不列颠地区已经臣服于基督。”其早期的历史极其模糊,直到4世纪初,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信仰。公元391年,皇帝狄奥多西(Theodosius)下令关闭所有的异教教堂。到了那时,不列颠教会组织严密,会派出自己的主教作为代表参加在欧洲大陆举行的大咨询会(great councils)。
在3世纪和4世纪初的鼎盛时期,罗马不列颠一定是非常壮观的:城镇人群熙攘,繁荣昌盛,装点着华丽的公共建筑,乡村则点缀着富贵安逸的乡间宅第。生活似乎充满了确定性,有充足的食物、轻松的旅行和与日俱增的财富。人们很少想起居住在哈德良长城另一边的野蛮部落,更不用说那些能够渡海而来的部落了。即使这些野蛮民族确曾不时地爆发一下,扰乱了帝国的和平,但很快就被军团的军事力量平息了。只要这些军团还在,一切就会正常运转。当导致它们撤退的情况出现时,罗马不列颠的文明便似乎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