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五千年:历史图像中的帆船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螃蟹船——婆罗浮屠帆船的前世今生

8世纪左右的东南亚海船留下的唯一历史图像,在印度尼西亚的日惹。

古代日惹存在过两个王国:一个是混合了印度教和佛教信仰的夏连特拉(Shailendra)王国,另一个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马塔兰(Mataram)王国。

750—850年间,深受佛教影响的爪哇人,在日惹北面的马格朗(Magelang)用安山岩和玄武岩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婆罗浮屠(意思就是“山顶的佛寺”)。佛塔下面六层是正方形,上面三层是圆形,是一座立体的曼荼罗。佛塔四周砌有大约2670块浮雕,塔基描绘的是地狱的景象,是石砌的大乘佛学教科书;第二层至第六层的浮雕,表现人间的各种生活场景,其中即有著名的婆罗浮屠帆船(Borobudur ship)。

后来,夏连特拉王国被马塔兰王国等其他王国攻破,王朝最后一位王子被迫逃往苏门达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在那里入赘做了国王。再后来,日惹附近的火山爆发,婆罗浮屠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隐没于热带丛林中。英荷爪哇战争之后,英国于1811—1815年统治爪哇。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Thomas Stamford Raffles)被任命为爪哇最高长官。1815年,莱佛士根据民间关于山中有婆罗浮屠的传说,派人进入山中重新发现了婆罗浮屠。多年以后,它被人们称为亚洲四大文明奇迹之一(另三个是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的泰姬陵和中国的长城)。

既然这些帆船浮雕出现在婆罗浮屠中,我们就不能忽视它的宗教功能。显然,浮雕船画的创作本意,并非为了表现航海,而是演绎佛经,类似于敦煌的“经变画”。所以,在诸多研究分析中,我更愿意引述与布罗代尔、汤恩比齐名的历史学家菲立普·费尔南德-阿梅斯托(Felipe Fernández-Armesto)的解读。阿梅斯托认为,这十余件婆罗浮屠浮雕船画表现的是讲述佛祖在世事迹的《本生经》的内容。

表现印度尼西亚日惹婆罗浮屠帆船的浮雕,约雕刻于750—850年

《本生经》集纳了500多个佛教寓言,是重要的小乘“南传佛典”,其中有很多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左右的印度洋航海与海上贸易的故事,直接或间接记载了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海妖诱惑”“星相引航”(历史上的婆罗浮屠,也是一个重要的占星术学习和活动中心)等被归纳为“海商本生”的故事。

婆罗浮屠浮雕中的7幅帆船,有5艘带有舷外浮架,另外2艘小一些的船则没有浮架。5艘带有舷外浮架的船都是双浮架帆船,有两个“人字桅”,亦称“双脚桅”,为主桅,挂方形帆,船首有一根斜桅挂方形帆。主桅与后桅上有特殊的方形斜帆(亦称斜桁四角帆)。船有多层甲板,主甲板上部建筑为斜顶。这种东南亚帆船被后世称为“螃蟹船”。婆罗浮屠中的“海商本生”故事表现的是,希鲁在沙暴到来之前得到警示,乘船来到有孔雀徜徉的幸福海岸,他搭乘的船安有舷外双浮架。另一幅“海商本生”表现的是迈特拉坎雅卡追寻父亲海上经商脚步的故事,雕刻展示的是一场船难,画中的大船正在收帆,水手们已转移到小船上,一侧浮架上有水手似在掌握船的平衡。这些婆罗浮屠帆船浮雕虽然雕刻的是“海商本生”故事,却精细地表现了8世纪的爪哇帆船,它是这个时期唯一幸存的东亚海上帆船历史图像。

1873年,荷兰考古学家康拉多斯·利曼斯(Conradus Leemans)复制了7幅婆罗浮屠帆船浮雕的线描图,为更好地研究婆罗浮屠帆船浮雕提供了清晰而精确的图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很好地解决了平衡问题的“螃蟹船”,都没有中国帆船早就使用的船尾舵,其船舷后部两侧设有橹来调整方向。

1982年,从英国皇家海军退役的菲利普·比勒(Philip Beale)到婆罗浮屠参观,一下子被浮雕帆船所吸引,由此“扎根”日惹,进行专题研究。据比勒推测,这些婆罗浮屠帆船取材于历史上著名的“肉桂航线”的贸易船。更疯狂的是,为印证一千多年以前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存在这条“肉桂航线”,比勒礼聘印度尼西亚传统帆船匠师阿萨德·阿卜杜拉·马达尼(Assad Abdullah al-Madani)和他的助手,根据浮雕中的线索复建了一艘船体总长约19米的婆罗浮屠帆船。此船为拼接式木船,人字桅,双桅,舷外双浮架,船以柚木制成。

2003年8月15日,比勒带领27名船员驾驶复制的婆罗浮屠木帆船,从雅加达出发,先到达了东非海岸,到了马达加斯加,最终于2004年2月23日到达非洲西海岸的加纳,胜利完成了航行。虽然还不能靠着比勒的航行试验就确认古代印度尼西亚人能绕行非洲大陆,但婆罗浮屠木帆船可以做跨洋航行,这一点应没有疑问。

荷兰考古学家康拉多斯·利曼斯1873年绘制的婆罗浮屠帆船浮雕的线描图

印度尼西亚群岛处于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自7世纪起,很多海洋势力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崛起,先后建立了室利佛逝、夏连特拉、谏义里(Kediri)、信诃沙里(Singhasari)、麻喏巴歇(Madjapahit,即满者伯夷,《元史》中称麻喏巴歇)、淡目(Demak)、亚齐(Aceh)、万丹(Banten)和马塔兰等王国。这些王国繁荣一时,拥有强大船队,掌握着东西方海上贸易的控制权。这一海域的海上贸易商使用独特的双边架艇,不仅自由穿梭于东南亚海域,同时也可远航至印度,甚至到达东非海岸。

日惹为研究婆罗浮屠帆船,特意在婆罗浮屠旁边建立了一座小型的航海博物馆——萨马杜拉拉卡萨(Samudraraksa)博物馆。馆中最主要的展品,就是比勒等人复建的那艘双边架婆罗浮屠帆船。此外,这个航海博物馆还展示了十几块帆船浮雕拼接成的壁画长卷,并通过几幅图版介绍了以印度尼西亚群岛为主的东南亚海洋贸易体系。

如今这种舷外挂双浮架的帆船在印度尼西亚已很少见到了,但在菲律宾还有不少这类“螃蟹船”。远去的历史似乎离我们并不远,这是南岛文化最为独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