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真诚
心理咨询中的真诚是指咨询师“做真实的自己,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文饰、回避自己的失误和短处”[2]。
咨询师真诚的态度之所以能让心理咨询产生良好效果,原因是:第一,咨询师的真诚可以赢得来访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二,咨询师的真诚,会激发来访者的真诚;第三,咨询师向来访者示范了坦诚、开放的人际关系,来访者会学习咨询师,将真诚的态度带到生活中;第四,咨询师的“表里如一”“心口一致”,代表着咨询师充分的自我接纳,有助于来访者的自我接纳。
根据美国学者安德森的研究,“真诚”是最受人欢迎的品质。确实,人际交往,与其过分追求技巧,倒不如返璞归真,以真诚的心面对世界。真诚体现了一个人的自信和强大。那么,作为咨询师和律师,应如何表现真诚呢?
“真诚是咨询师内心的真情流露,不是靠技巧获得的。真诚应该建立在正确的职业理念下,建立在对来访者乐观的看法、信任的态度,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咨询师接纳自己、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真诚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咨询师潜心修养、不断实践的结果”[3]。
这段对咨询师真诚态度的要求,值得做律师的人深思。一个全然自我接纳、有效自我控制的人,内心静定,无须隐藏任何东西,自然而生动,像阳光普照,给周围的人送去光和热。这种力量,能给当事人无限信心。
真诚应该实事求是,切忌不懂装懂。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有自己的短板。遇到无法处理的个案,咨询师会向督导求助或者转介给同行。律师遇到不擅长的领域,可向“专家”请教,可找同行合作,碰到不懂的问题,切忌瞎扯,必须研究明白后再答复,这是对当事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此外,律师不应利用当事人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吹嘘自己的关系,甚至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真诚还体现在咨询师对来访者、律师对当事人知情权的保障上,明确告知成本、利弊、风险、理论方法、技术手段、进展、结果、保密义务及例外等,整个过程清晰透明,让来访者和当事人全面、及时掌握情况,实现选择的权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真诚与真实,不能简单画等号。我们都知道,百分之百讲真话,有时会让人很难堪。作为咨询师,应该遵循有利于来访者成长的原则,既不能说伤害来访者或破坏咨询关系的话,也不能曲意逢迎、一团和气,同时还应避免贴标签或者过分绝对化的表达。
对于律师而言,表达真诚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两难例子,医生知道病人身患绝症,时日无多了,医生是否应该直接、立即告诉病人呢?从保障病人知情权的角度,似乎应该这样做。但往往医生会先瞒着病人,偷偷告诉家属。不少家属也会极力瞒着病人。这样的处理,当然会引起争议,对病人未必公平,也很可能剥夺了病人完成遗愿、妥善安排身后事的权利,但从心理的角度,是有积极意义的。收到医院的“死亡判决书”,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如“五雷轰顶”,陷入极度的恐惧、哀伤、愤怒中。心理上的完全崩溃、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何况是患有重病之躯。身心障碍交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会摧枯拉朽地毁掉一个人。
那么,如果一个律师代理刑事案件,根据法律、证据和案情,被告人很可能被判处死刑,面对被告人和其家属的追问,律师应该如何回答,才能不失“真诚”,又兼顾对方的心理承受力,还让对方相信律师不会放弃,会尽力维护被告人的权益?这是对律师沟通技巧和语言艺术的考验。
面对有些当事人再三的“灵魂拷问”:你以前打官司的胜诉率是多少?我这个案子打赢的机率有多高?律师要怎样机智地回答,既不违反原则和操守,不失真诚,又能把握好分寸,不失客户?这没有标准答案,要看案件的难度、客户的类型、律师的个人风格等。
诉讼律师肯定会遇到上面的问题,如何交上一份让客户和自己都“心安”、“理得”的答卷,值得律师同仁深思。
我们既要理解客户的复杂心理(满怀希望又焦虑多疑),又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不被客户的期待所“绑架”,不被物质利益所诱惑而做虚假承诺,甚至铤而走险。
对于谎言,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你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对客户的不真诚,可能会获得一时的好处,但最终会反噬律师。律师应该牢记一句话以自警:你撒了一个谎,就要不断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圆。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凯恩提出心理咨询师如何真诚地、一致地表达自己的七条原则,律师可以代入自己与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仔细体会,揣摩异同,参考借鉴:
(1)我真诚的表达是否出于来访者最佳利益考虑?
(2)我的表达与当下的治疗情境有关吗?
(3)我的表达自然、自发吗?有没有隐藏,有没有操纵的意图?
(4)当治疗关系中出现问题时,我的反应是否出于理解,是否为了积极地处理和修复这些问题?
(5)当我对来访者有负面反应时,首先考虑,这种反应是否由我自己的情结或创伤引发的?
(6)如果我抑制自己的感受与反应,对来访者会有好处吗?
(7)如果我决定把我的负面感受分享给来访者,真的是为了带来治疗上的益处,而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水平和责任心?有没有隐含对来访者的指责和攻击?会不会给来访者带来负担,或者伤害彼此的关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