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提示
民以食为天。为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各方主体要恪守法律、通力配合,保障网上订餐的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筑牢各环节的安全堤坝。
(一)审查商家资质
第三方电商平台做好入网商家资质的事先审查,对入网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入驻平台的经销商资质信息以及供货商资质证书等,建立登记档案,杜绝无证无照商家和产品入驻平台,并定期核验更新,保证入驻商家及供货商的身份真实有效。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应提供销售者以及提供配送服务者的真实姓名、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
(二)追溯食品安全
由平台和生产商、销售商共同建立食品安全可溯源体系。追溯生鲜食品来源,了解食品采摘、预冷包装、出厂检测报告、运输车辆及车厢温度、收货抽检、上架销售等全链条信息,保障产品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各环节的安全卫生。
(三)规范配送服务
疫情期间,配送服务更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外卖配送员需遵守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标准,避免配送过程中与顾客面对面接触。为落实相关规定,平台、物流公司应加强管理培训,要求采购、分装、送货人员均要佩戴口罩、手套,配送公司应对配送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监控检查,对违规操作要加以处罚。消费者也要监督执行,遇到问题及时反映,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四)释明重要信息
建议外卖平台在订单中对送达时间作出明确说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消费者应仔细阅读用户服务协议,注意平台上显示的预计送达时间是作为商家对消费者承诺的合同条款,还是仅作为参考依据。
(五)倡导理性消费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口碑过硬、信誉度有保障的外卖或生鲜电商平台。通过用户评价、订单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判。消费者选购食品时多关注包装物或标签上注明的信息,尽量选择包装正规、标识清晰的食品。建议消费者提前查询疫情期间平台内门店营业信息及线上配送时间,在合理时间段内下单。
(六)学会依法维权
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及时保存订单截图、产品实物、产品照片等证明质量问题的证据,及时与平台客服联系申请退换货或退款,或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如果因个人原因导致就医不及时,造成损害扩大,相关损失需自行承担。
[1]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管办(研究室)法官助理。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8月。
[3] (2018)冀0802初4497号,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根据编写需要对部分情节有所加工,案例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4] (2018)冀08终4100号,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根据编写需要对部分情节有所加工,案例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5] (2019)京0491民初26918号,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根据编写需要对部分情节有所加工,案例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