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第二个时期是商王朝中期,特别是廪辛康丁时期。“众”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众”从商王朝前期以农田劳作为主职的氏族成员逐渐变成了商王朝军队的中坚力量。请看这个时期的几例卜辞:
右戍不雉众。
中戍不雉众。
左戍不雉众。703
翌日,王其令右旅暨左旅……见方灾,不雉众。704
□丑卜,五族戍弗雉王〔众〕。705
甲辰贞,禽以众……伐召方受又。706
上引卜辞最末一例为四期卜辞,余皆三期卜辞。“雉众”的雉,于省吾先生说:“应读为夷,训为伤。”707上引第一例卜辞贞问右戍、中戍、左戍的众是否会有伤亡。戍为殷代军事编制名称。本例卜辞可证众为戍的成员。上引第二例贞问翌日商王命令右旅和左旅征伐见方,众是否有伤亡。考释这条卜辞的意义应当提到《屯南》第2350片的一条卜辞,是条卜辞谓“王其以众合右旅(暨左)旅”,《屯南》考释谓“由此可见,旅与众是不同的”。其实,这条卜辞并不足以否定众为旅的成员的论定,“以众合右旅”当理解为聚集众合编为右旅。合义古常为聚,例证多有。应当说《屯南》和我们前引的第二例是一致的,亦说明众可以集编为旅。第三例的意思是,五族去戍守的时候,王众会不会有伤亡。众以族为单位去戍守某地的卜辞还见于《合集》26869。这片卜辞分别贞问五族分别戍守“逐”等五个地方的时候,王众会不会有伤亡。这是众以族为单位戍守的记录。上引最后一例贞问名禽者统率众去讨伐召方能否得到神的保佑。分析四期卜辞,可以看到关于众参加农业生产的辞例极为罕见,仅有《合集》31969一片。
为什么商王朝前期“众”多从事农作,而廪辛康丁时期则多从事戍守、征伐而成为商王朝军队的中坚力量了呢?这是为殷代社会结构的演变所决定的。殷代前期,方国部落联盟尚有颇大影响。商王根据这种情况,一方面让自己所直接统属的氏族成员——“众”从事农作,以求增强商王朝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则让联盟内的诸方国部落外出征伐,一期卜辞习见的登人伐某方,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从武丁到康丁经过几代人的发展经营,商王朝日益强大,商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大大扩展,这个区域的居住成员除商王族和多子族以外,还有其他氏族,商王朝的军队也不再是方国部落的临时拼凑,军人已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因此,一部分众便首先当仁不让地成为戍、旅的成员,成为商王朝军队的中坚力量。
在这个时期,“众”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它与“人”的区别逐渐泯灭。如下面两例卜辞:
庚申卜,祝贞:令并众卫。十二月。708
王其乎众戍□,受人唯廪土人暨□人又(有)灾。709
上引前一例为二期卜辞,后一例为三期卜辞。前一例贞问是否命令名并者统率其众去守卫某地。武丁时期的卜辞里只有笼统地称众或众人,从二期卜辞开始,众才逐渐连于人名(同时也可能是地名、族名)之后,表明除了商王朝之外,诸族也日渐强大,自己的族“众”也成为一支可观的力量。前一例的“并众”可视为并这个族的族众。并众,即并族之众。这与三、四期卜辞里的王众(王族之众)的情况是一致的。上引后一例贞问命令众戍守某地,戍守者——受族之人、廪土族人和某族之人是否有灾祸。后一例卜辞的三个地方者均称为“人”,显然,前面所提到的“众”包括了这三地之“人”在内。在三期卜辞里,“雉人”710与“雉众”相同;在四期卜辞里,“以人”711与“以众”相同,都可见“众”与“人”的界限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