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的银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布拉格刀客

拉一张值得一游的欧洲城市排行榜,捷克的布拉格应位列前五。小时候学地理常默诵国名,将捷克斯洛伐克读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后来两国协议离婚,一拍两散,成了“捷克”“斯洛伐克”。这才明白,儿时糊涂,囫囵吞枣,枣肉枣核分不清。

其实,捷克大得多,工业发达,艺术昌盛,是枣肉;斯洛伐克较小,农耕为主,别无长物,属枣核。

游布拉格不妨借用文学的“倒叙”方式,从国立博物馆起步,先逛现代风云际会的VACLAVSKE大街(瓦茨拉夫大街),再看景点密布的旧城广场,最后游览始建于9世纪的城堡。

站在博物馆前的波希米亚国王青铜塑像前,眺望布拉格最为繁华的VACLAVSKE大街,只见参差百座楼宇,相映成趣,争奇斗异。像似冥冥之中一只巨手信手拈来随心堆砌,将700米长的大街垒成一条建筑博览景廊。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国立博物馆,巍峨庄严,被按在街首;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苏式建筑JALTA宾馆,方正刻板,被塞在45号;新艺术运动流派的AMBASSADOR宾馆嵌在街尾的5号;对面4号和6号是两栋相连的功能主义现代建筑,简洁实用。街中的25号EVROPA宾馆则是风靡一时的新艺术运动的杰作。

波希米亚君王的青铜塑像屹立在大街广场的中心,冷眼闲看百年风云。1918年,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挂牌合伙,并为一体;1939年德国的坦克部队长驱直入,鲸吞捷克;二战后期美苏大军又相继闯入,各霸一方;此后便在苏联的铁腕控制下苟延残喘四十余年。

1968年杜布切克上台,推行渐进式改革,鼓吹“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可苏联大哥一点脸面也不给,一声令下,华沙条约组织的几十万大军浩荡入境, VACLAVSKE大街上坦克轰鸣。不由分说,一根铁链将杜布切克等人拴成一串,塞进运输机去了莫斯科。威逼恫吓之下,杜公被迫签字画押,赌咒发誓不再改革。“布拉格之春”一夜入冬。

1989年“天鹅绒革命”风起云涌,50万市民上街示威。苏联的铁幕终究化为灰烬,捷克迎来新生。所谓“天鹅绒革命”据说是因为组织者常在布拉格剧院秘密聚会,剧院门口的栏绳是由天鹅绒编织而成,故得此名。天鹅绒之柔软,恰好蕴含了这场革命自始至终的非暴力性质。

以柔克刚似乎是捷克人的生存之道。“布拉格之春”运动勃然而起后,几十万敌军浩荡入境,捷克的国防部队规模相等,却都窝在军营里躲避风头!杜布切克戴上镣铐时,顾不上充当英雄,高歌一曲“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而是忙不迭地告诫国人:切勿抵抗!以卵击石,愚也。

二战炮火中多少欧洲城市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布拉格毫发无损。可谓:国破山河在,城沦草木春。“天鹅绒革命”胜利之日,当年不忍玉碎但求瓦全的杜布切克站在大街36号的阳台上,同踌躇满志的哈韦尔总统并排傲立,向挤满大街欢庆胜利的群众挥手致意,其心潮之澎湃如同人潮之汹涌。

杜公和哈氏两人是捷克20世纪的伟人,但命运迥异。哈氏原是剧院的一个杂役,劳作之余写写剧本,后投身政治,“天鹅绒革命”胜利之后当选为总统。1993年捷克同斯洛伐克散伙分家后,继续担任捷克总统至2002年,至今仍活跃于国际事务。“布拉格之春”失败后,杜公被贬为驻土耳其大使;之后又被开除出党,发配原籍斯洛伐克,在林业部坐冷板凳。1989年后重返政坛,担任议会议长。1992年,在准备出庭揭发克格勃官员罪行前一周,突遭离奇车祸,未得善终。

逛完VACLAVSKE大街,抵达街尾便可右拐,百步之外就是游人如织的旧城景区:市政厅、天文钟、火药塔、胡斯像等。看完旧城景区,如果钱包没被吉卜赛神偷叼走,便可神定气闲地踱过查理大桥,游览城堡景区:黄金道、旧皇宫、布拉格城堡……

所有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点早被各类旅游书刊嚼得稀烂喂饱读者,无须在此唠叨。值得一提的是建于14世纪的St.Vitus大教堂。气冲云霄的尖顶条窗,尖塔林立的飞扶壁,玫瑰瓣状的花饰窗格,堪称哥特式建筑的经典巨作。教堂藏有波希米亚历代君王的稀世珍宝,波希米亚宝石皇冠也不时显露尊容,观赏价值应在名牌商店里的衣帽鞋袜之上(当然女士未必认同)。

缓缓走下城堡,见雨意渐浓,便闪身钻进路边候客的出租车。司机是个中年胖汉,神情阴郁。我一字一顿地告知宾馆名称和地址,问道:远吗?答:嗯。再问:打表计价吗?又答:嗯。环视一圈,未见计价表,心存疑惑,可见他惜言如金,便不再细究。事后方悟,此兄这般沉默,原来心怀鬼胎。

车如风驰,10分钟到达宾馆门口。路程大约5公里,参照捷克的消费水准车费约为150捷克克朗。问:“多少钱?”胖汉闷声回答:“400。”他弯腰不知从哪个角落变戏法似的亮出一个计价器,赫然显示:400。“这么近的路,要400 ? ”我狠声追问。他低头阴脸不吭声,举着计价器,像似出示判令,一脸的不饶不让。我这才恍然大悟:撞上了宰人的刀客。他车停在路边,哪里是候客,分明是狩猎嘛!我引颈向前,他顺手一刀。

僵持片刻,我只得掏钱。争执又顶何用?只会把一天的好心情败坏殆尽。想当年德国人来时,捷克把整个国家都乖乖地交了出去,这点小钱我好意思计较吗?入乡随俗吧。

回到房间捡起一本朋友扔进我行李箱的“布拉格旅游指南”,想借此驱散挨了一刀后窝在胸口的郁闷。翻至躲在书末的“游客须知”,这才亡羊补牢地明白:布拉格的士司机惯于宰客,臭名昭著,游客须小心挨刀。并献上对策三条:首先,上车前须议定价格;其次,申明需要正规收据,可大幅降低被宰幅度;第三,电话叫车,或拦招行驶中的车,路边等客的车都是埋伏的刀客,千万别去招惹!

如此重要的信息居然羞答答地躲在书的最后一页!我来编写的话,一定放在首页,粗体黑字断喝一声:路边的野车你不要睬!

挨宰不免郁闷,转念一想,权当花钱买个教训吧。多付的钱只有80元人民币,酒后茶余还多了一份谈资。贵乎哉?不贵也!于是,释然入梦。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