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链与供应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古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是连接当时中国和西域各国的一条重要的经贸桥梁,是古代一条重要的“驼路”,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亚欧交流要道。说起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必然会想到一个名字——张骞。两千多年前,作为汉朝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开始长达数年的西域出使任务。在当时,出使西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外交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这项活动的目的性和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项活动的规模空前之大。正是在这项大规模外事活动的推动下,西汉中原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张骞出使西域也开启了丝绸之路的伟大篇章。

对古丝绸之路背景的探究和追溯,首先必须充分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起初,这条独特的“驼路”之所以能够声名大噪,并且被称作“丝绸之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原与西域各国贸易交流的过程中,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艺品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贸易商品,其中丝绸的贸易量最大。从西汉到唐朝,几百年的时间内,这一条著名的“驼路”上走过了无数个庞大的商队,这些商队沿着河西走廊来回穿梭,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发展起来的贸易数不胜数,例如,江南地区、巴蜀一带的绸缎手工艺品凭借着自身优质的产品品质享誉海内外,一时间成为那个时候举世闻名的奢侈工艺品。19世纪中期,中外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国外不同领域的学者相继来到中原进行交流学习,例如,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带着对东方文明和中国文化的憧憬和向往来到中国,他先后几次到中国旅行,并且将自己七次在中国旅行的经历完整地记述了下来,尤其是详细地记述了丝绸之路的经历,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以及自己对这条古老漫道的所闻所见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也正是李希霍芬让这条古老的“驼路”有了如今“丝绸之路”的名字。这条连接中国与欧洲最古老的商贸之路正式被命名为“丝绸之路”,也是从此时开始,“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被世界所认可。

从西汉到如今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政治环境经历了多重洗礼和更迭,而丝绸之路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兴盛与衰落。然而,尽管如此,丝绸之路作为商贸、文化等交流枢纽的重要地位却从未改变,其重要性至今都无可替代。尽管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海、陆、空各种交通工具飞速发展的当代,丝绸之路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而其留给我们的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则需要后人不断发掘。

一、丝绸之路开辟时间

作为我国古代与西域各国通商交流的唯一一条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为沿线国家发展进步以及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条重要的商路开辟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

考古学家在考古过程中发现,汉代之前的游牧民族古墓群中已经出现了带有浓厚汉代文化气息的物件,例如车马、兵器、青铜器等,而这一时期西方的马具、配饰也受到了当时中原人的喜爱。《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古墓,也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已经存在。《穆天子传》记录的是周穆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就记载了周穆王曾经驾驶着由八匹骏马拉的马车巡游西域,最远到达昆仑山西麓,并且受到了当地部落西王母的热情款待。周穆王巡游离别之际,西王母将八车宝石作为赠礼送给周穆王,满载而归的周穆王成就了当时的一段佳话,而周穆王这一次巡游所经过的道路后来就被称作“玉石之路”,也就是后来丝绸之路的雏形。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真正的开辟时间要追溯到西汉。在后人眼中,西汉时期的张骞就是名副其实的探险家,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张骞自请出使西域,先后经历了13年,张骞的足迹遍及西亚、中亚、天山南北各个地区,他也是古往今来从中原出使西域各国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作“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实际上,张骞出使西域之际,汉武帝正在准备发动一场与匈奴的战争。在此过程中,汉武帝偶然从一个俘虏口中得知,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其首领被匈奴单于杀害,汉武帝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于是便想联合大月氏削弱匈奴单于势力、里应外合来结束这场战争,便决定派遣使者出使大月氏。我们这里所说的西域,古时候指的是我国新疆、葱岭(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直到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一带。尽管从地图上来看,这一片区域并不是很广阔,但是想要经过这一片区域,则需要穿过沙漠、雪山、绿洲,并且要穿越西域7000多千米的荒漠和流沙地带,所以,横越西域在那个时代就相当于现在的登月计划。而且汉武帝此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带有外交性质,因此对使者有严格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具备外交家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穿越荒漠、雪山的胆识与能力。

为了找到更为合适的使者,汉武帝决定通过招贤榜纳才的方式选择使者,通过全国“招聘”的方式选出使者。于是,张骞便“横空出世”,毅然决然地成了“揭榜者”。最初,张骞是以郎官身份应招,最主要的职责是出使大月氏。公元前139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外事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此时的汉武帝、张骞乃至整个西汉百姓都不会意识到这一次的出使将会对后世产生何其重要的影响。

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是在匈奴人堂邑父的向导下进行的。初次出使西域时,张骞率领100多人,从陇西出发一路西行。尽管此次出使声势浩大,但是由于边境正处于千钧一发即将开战之际,所以张骞此行并不太顺畅,漫漫长路逐水草、篝野火,最大限度地躲避一切可能的乱蹄踪迹,随时提防可能出现的明攻暗袭。即便如此,张骞一行人一路上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刚出甘肃临洮便遇到了匈奴马队,100多人的出使队伍除了张骞和向导堂邑父之外,其他人全部遇难。当然,匈奴单于在得知张骞此行目的之后,也出动军队阻挠。匈奴单于将两个人分开看管,让张骞和向导堂邑父放羊牧马,同时专门派遣人严加看管。为了加强对张骞的看管和控制,单于逼迫张骞迎娶匈奴女子为妻,除了监视他之外,还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张骞投降。从最终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张骞并没有屈服,尽管每天过着度日如年的软禁生活,但是他始终在寻找出逃的机会。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1年,最终张骞趁匈奴不备逃离了软禁生活。

虽然被软禁放牧多年,但是出逃成功之后的张骞并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使命,继续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出逃之后,他一路向西,沿着天山南麓,先后经过了焉耆、龟兹和疏勒等地,终于安全地穿过了沙漠戈壁、冰冻雪山、漫漫葱岭地带。张骞出使的第一个国家是当时的大宛国(即今天的费尔干纳盆地)。当时的大宛国在中亚地区属于非常富裕的国家,尽管人口只有10万人左右,却极其富裕。“天马”是大宛国最主要的特产。实际上,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大宛国国王就已经有连汉之意。然而,张骞到达大宛国的时候已经是出发11年之后的事情了,而此时的大月氏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月氏在大夏新建了王朝,称作“小月氏”。时过境迁,大月氏已经变成了国富民强之地,当然,他们对匈奴也没有了图报之志。到达大宛国之后,张骞对西域诸国的风土民情、城镇布局、地形地势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还来到这一带的大邦大夏国都蓝氏城,发现这里有高度集权的王室,民多事商贾,兵弱怯战。这些情况被张骞一一记在心上。在大夏进行一年多的考察后,张骞踏上了回国之路。由于曾经在匈奴被软禁11年,张骞在归国途中尽力避开匈奴控制区域。他改道向南走,翻过葱岭,沿着昆仑山北麓前行,先后经过莎车、于阗、鄯善等地区,进入羌族人居住区域。尽管一路都在规避匈奴,他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俘获,被扣押一年多之后,公元前126年,匈奴出现内乱,张骞才得以逃生。归国之后,张骞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又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探险活动,这一次的西行探险是从川地出发,主要探险区域是我国西南地区,但是最终由于蛮族人的阻碍而宣告失败。之后,身为中郎将的张骞又开始了第二次西域出使之行,这一次的出行相较第一次有了更深入的外交进展,公元前114年,张骞在长安病逝。

张骞出使西域15年之后,西汉终于打败匈奴,并且控制了张掖、酒泉等重要关口,这场战争的胜利成功地帮助汉朝疏通了西域交通线,公元前105年,汉朝派遣了一个丝绸商队到达安息,之后出现了中国与西域间的物产大交流,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

丝绸之路指的是欧亚大陆北部的一条重要陆路通道,北部的丝绸之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汉武帝时期,张骞的努力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到了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再次打通并延伸了丝绸之路,后来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所以,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过程被称作“凿空之旅”。西汉末年,由于汉朝政权动荡,边境开始出现骚乱,在匈奴的骚扰下丝绸之路被迫中断。

从西汉末年开始,常年战乱加上边境匈奴的袭扰,西域与中原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公元73年,东汉的班超又重新打通了这条重要的西域与中原交通通道。班超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打通了封闭半个多世纪的西域通道,还将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基础上延伸到了欧洲。当时正值罗马帝国政治兴盛时期,班超打通西域通道之后,罗马帝国也顺着这条通道首次与东汉洛阳取得了联系,开始了与中国的交往。这一次成功接触不仅仅是中欧首次交往,同时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这一时期,通过这条漫长的丝路,中国的丝绸工艺品大量出口国外,丝绸成为这条商道中最具代表性的商品,而丝绸之路也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比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通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