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突破面临哪些问题
要实现上述突破,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立场和态度问题。与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理论在“战略思维”语境下对竞争行为的崇尚不同,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式思维,旨在揭示这些行为背后的客观规律性和现实性,去除其推崇甚至美化意味。同时,就研究目的而言,本书的态度也自然区别于垄断资本学派等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具体的竞争行为和具体策略,并不采取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是要基于客观规律,探究其内在逻辑,并为如何在竞争中胜出给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当然,这种分析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为“中国制造”的竞争提供整体性的对策建议。因此,在本书中不会涉及单个企业如何实现升级的具体对策。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价值—价格”理论与具体竞争行为的结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第一,与其他经济学流派类似,马克思主义“价值—价格”理论的具体模型也多基于完全竞争背景,但是企业的竞争行为和战略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垄断性因素方面。这就需要在既有的模型中,引入垄断性因素,并把垄断性因素形成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第二,产业竞争行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在生产、管理和流通等各个方面综合发力,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逐步脱离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原有产业组织理论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定价问题上,管理和流通领域对价格的影响,往往没有被纳入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价格”理论的现代数理模型,也多数存在类似的局限性。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关注的具体问题,涉及与西方经济学和现代统计体系不同的量化指标和统计口径,在应用领域展开实证研究难免涉及统计数据的“不对口”问题。
先简单介绍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处理思路。第一,以超额利润为中心,构建一个以垄断因素为主要线索的“价值—价格”模型。在这方面,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超额利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垄断背景下具有一般意义的价格理论框架。当然,这一因素的引入,也导致我们难以在本书中直接操作数理马克思主义的高级数量模型,只能在一个相对严谨的价格理论框架中探讨具体的竞争行为和竞争策略。第二,拓展超额利润的来源,将“生产—管理—流通”三个方面的效率差异对利润率的影响纳入一个统一的模型。这是解释竞争行为多样性的关键理论创新,也是本书的主要着力点,具体工作可以在第3章中看到。第三,涉及的统计指标,以数量数据、结构数据和收入分配数据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解释对应现实问题,再从现实的总量数据中探寻相关分析的现实依据和实际表现。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投入产出数据的高度契合性,也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