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竞争与 “中国制造” 升级: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关于价值链竞争的理论界定

虽然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尤其是全球生产网络的相关研究已经与跨国资本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相联系,深入劳动过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治经济学应用研究。例如,2013年由Lüthje等出版的《从硅谷到深圳:IT产业的全球生产和劳动》(103),已经全面运用“劳动过程理论”阐述“网络资本主义时代”(age of network capitalism)、“跨国新泰勒主义”(transnational neo-taylorism)等现代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问题,并将中国作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本书的深入研究提供大量可供借鉴的理论与实证文献。谢富胜和黄盛(104)从世界体系、资本循环和劳动过程三个角度梳理了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解释。同时,从竞争理论出发,孟捷、龚剑和向悦文(105)明确提出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竞争”概念,认为“产业链或价值链的竞争已经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主要竞争形态……同一产业链上的资本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竞争的关键是要争夺对产业链的控制权”。将“价值链竞争”视作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视角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重要的竞争形式已经逐步获得学界认可。然而,从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出发,明确提出“价值链竞争”,并阐述其基本概念与具体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还相对较少。因此,在展开具体研究框架和历史制度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入手,明确界定“价值链竞争”,明确其内容、竞争主体、竞争方式、竞争关系以及主要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专业范畴延伸形成“价值链竞争”的理论界定是本书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