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与沿革写在有关蔚县窗花的著作里
在天津图书馆的“历史文献部”,有四本著作记载着蔚县窗花的起源与沿革。
《民间刻纸集》封面,1950年由上海万叶书店印行。
第一本是由古塞先生编写的《民间刻纸集》,1950年由上海万叶书店印行。相关内容如下:
“一九四九年的九月初,我会见了一位华北察南一带最出名的天才民间窗饰图案刻纸艺人——王老赏。”
“那天我们谈得很兴奋,从谈话中,我知道了他(王老赏)虽然没有念过书,可是他从七八岁起就学习窗花的点色(就是染色),十三岁就会模仿着刻制很好的窗花。”
“在王老赏三十来岁的时候,窗花‘走出去’的地方很多,包括北京、天津、保定、太原、包头、张家口等地。”
“王老赏告诉我蔚县一共二十多个村子有刻制窗花的,最多的是南张庄、暖泉、桃花堡、北水泉等地。他们现在刻制的样子,都是从他这里买去的(据蔚县一带的老乡说,在王老赏年幼时,蔚县一带流传的是一些极粗的窗花,经王老赏细心地刻制之后,蔚县窗花的技术提高了)。”
通过古塞先生记述的几段话,可以看出:
王老赏七八岁起就学习窗花的点色,这个时间可推算到20世纪初,距今100年。
在王老赏之前,已经有其他成年人做窗花,王老赏只是“打工”或者一时“帮忙”。那时做蔚县窗花已经有了分工,少年们可以做其中的一道工序——染色。
蔚县窗花艺人王老赏的职业定位是一名生产经营刻纸的乡村艺人,他的生产范围在民间窗饰图案领域。
王老赏的窗花艺术造诣达到的高度,被古塞先生这样科班出身的美术家视为“最出名的”“天才的”。
王老赏窗花的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走出县门,走到邻县,甚至到达华北地区、察南地区。
王老赏在蔚县窗花发展沿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把粗窗花做成了精美的窗花,使蔚县窗花的技艺臻于完美。蔚县窗花的基本工艺分为:画样(出样子、画稿)、拨样(开样子)、配样、熏样、订纸闷压、刻制、染色、分拣装裱等。他的窗花作品就是蔚县窗花新的里程碑。
王老赏窗花艺术的影响力从蔚县、华北一带向全国领域扩展,从窗花市场消费领域向民间工艺研究领域扩展。
古塞先生(1917—1993年),毕业于延安鲁艺,美术家。该图是他家的全家福,照片由古塞的夫人吴秋萍女士提供。
古塞先生拉开了挖掘和记载蔚县窗花起源研究的序幕。
古塞先生的《民间刻纸集》出版后引起了全国性的研究热潮,进而出现“蔚县窗花研究现象”,其中又以“王老赏研究”为核心。
第二本是《民间窗花》,1954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该书的序记是由阿英先生写的,相关内容如下:
“察哈尔民间窗花,根据察哈尔文联收集的材料来看,大约是由蔚县开始的。传说七十年前,蔚县城南张庄的一位私塾王先生和该村龙王庙张道士合作,王先生绘画,张道士剪纸染色,制成窗花,很受当地人欢迎。以后,就有人仿制出售。五十年前,蔚县南关有翟姓的哑巴媳妇,把窗花人物上的须发部分由整个的面剪成细的线条,将窗花的艺术性提高了一步。四十年前,蔚县南关翟文玉与城南张庄王老赏开始制作窗花。随着销售的增多,在该县城内和宋家庄、李皮庄、南樊庄、西合营、桃花堡等村镇,都有了专业或副业的制作者。后来渐渐传到张家口市和广灵县的白家坟村、龙虎沿村,怀来县的沙城镇,涿鹿县的孤坨子村等地。单是蔚县一县,就发展到有二十四个村制作窗花。在最盛时期,一直销到绥远的丰镇,山西的大同、太原,河北的保定、安国,北京,天津,东北的沈阳、长春,以及河南等地。”
阿英先生(1900—1977年),剧作家、文学史家、评论家。
阿英先生序记中关于蔚县窗花起源的资料是真实、可靠的,这是通观《民间窗花》序记全文得出的结论。察哈尔文联的收集具有连续性、严谨性、客观性,在当时立得住脚,而且经得起后世研究者的推敲。
《民间窗花》一书指向具体明确,主题鲜明,内容全面丰富,结构和层次分明,涵盖面广,蕴意深远。现就相关内容做如下归纳:
《民间窗花》封面,1954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蔚县窗花起源于140年前,这个时间是从佟坡先生调查蔚县窗花起源的时间推算,不是模棱两可的。
蔚县窗花有明确的创始人,一个是南张庄私塾(个人办的学校)的王质先生,一个是龙王庙的张道士,南张庄这个村确实有龙王庙。而尤为可贵的是,该书中指出了蔚县窗花的分工与合作,画稿是一个人,剪和染是另一个人。一直以来,蔚县窗花都是家族式经营,虽然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全部工序,但是市场性的批量生产,要求应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人以上。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蔚县剪纸社(当地老百姓俗称),就专门有设计员、刀工(刻工)、色工三个工种。
蔚县窗花的创始地明确,就在蔚县南张庄,不是其他村落,也不是传说的从天津杨柳青输入的。
制作蔚县窗花的工具有毛笔和剪刀,所用材料有纸张和颜料等。毛笔是制作蔚县窗花最早使用的笔类,后来逐步被其他笔类代替。剪刀何时改为刻刀难以考证,刻刀是制作蔚县窗花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刻刀在实际制作中极为重要,按照蔚县窗花老艺人王老赏的说法,在制作中,可以用刻刀对画稿不合适的地方加以改进,也就意味着刻刀有时可以代替笔。
蔚县窗花工艺流程简单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绘出窗花画稿;第二步是在专用的窗花纸上依照画稿刻制;第三步是对刻出来的原色窗花进行染色。这个工艺流程是被蔚县南关翟姓哑巴媳妇推进的。
蔚县窗花的创造节点,分为70年前、50年前、40年前,当然也包含了佟坡调查研究那几年。从中可以看到,蔚县窗花是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性努力,逐渐添加和完善了工艺流程,直至成熟定型。
佟坡先生家的全家福,照片由佟坡长女佟帆女士提供。
蔚县窗花把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不仅从中直观地看出佟坡和古塞的民生观、亲民观,还可以从中看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实状态。
《民间窗花》接续了《民间刻纸集》,促进全国出现“蔚县窗花研究现象”。
《民间窗花》包含较齐全的窗花起源要素,因而其记载更具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三本是《王老赏的窗花艺术》,书中有一篇“杰出的窗花艺人王老赏”的文章,也说到了蔚县窗花的起源与沿革。
《王老赏的窗花艺术》封面,安锦贵先生提供。
此书的编者是傅扬先生,时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图片画册室编辑,与佟坡先生交好。佟坡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部部长,两人在北京相识。傅扬先生的艺术兴趣广泛,后来从北京调到广州,从广东出版社退休。
对照《民间刻纸集》和《民间窗花》两本书,对《王老赏的窗花艺术》一书的意义可以做如下归纳:
《王老赏的窗花艺术》一书接续了“蔚县窗花研究现象”,成为这个现象的第二个高潮,进一步推进了蔚县窗花的研究。
该书深化了王老赏窗花艺术的内涵,在研判蔚县窗花和王老赏窗花艺术性方面又提高了一大步。特别是傅扬先生接连剖析王老赏的几幅经典窗花作品,给后世认识王老赏窗花作品树立了榜样。
该书的传播力度大,发行数量远超当时的同类书。
第四本是《王老赏戏曲刻纸》,1955年出版,书中对杰出的民间艺人王老赏有以下记载:
“王老赏(1890—1951年),河北蔚县南张庄人,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他很早就以刻纸为副业,从七八岁时学习窗花点色,十二三岁开始制作,一直辛勤工作了五十年。平生作品数量极多,据估计,约有两百组戏曲人物、两百组花鸟刺绣等衣饰花样。他对人物性格、鸟羽衣纹的刻画透明灵动。他的作品流传极广,为人民所喜爱。”
《王老赏戏曲刻纸》一书的内容可以归纳如下:
该书是古塞先生极为重视的作品,兑现了他要给王老赏出书的承诺,也是古塞先生在得知王老赏1951年辞世后,用自己的诚信之心、敬仰之心,祭扫伟大的民间刻纸艺人王老赏之作。
该书是接续前三本研究王老赏著述的作品,古塞先生是挖掘蔚县窗花的奠基者,另一个奠基者是佟坡先生,他俩为后世研究蔚县窗花奠定了基础。
《王老赏戏曲刻纸》使蔚县窗花研究和王老赏窗花艺术研究形成了系列,这个系列积淀为蔚县窗花起源的第一轮研究。这轮研究是后续研究的基础,舍此就不可能做蔚县窗花的研究,也不可能做王老赏窗花艺术的研究。
《王老赏戏曲刻纸》封面,195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