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为什么要研究银行
2018年国庆假期期间,笔者曾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如下问题征求过读者的意见:除了我平常写的银行股票分析、投资心得和财经时事点评,大家还想要我分享些什么?很多朋友反馈想要了解银行业的基础知识,这个反馈在笔者意料之中。笔者发现,虽然全国股民有上亿人,但是银行的股东大概只有几百万人,而且这几百万人中多数对于银行的基本认知是很匮乏的。笔者作为一个投资银行类股票超过十年的老股民,认为自己有责任把自己对银行的认识分享给广大的投资者,帮助有意投资银行股的投资者少走弯路。
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银行业号称“百业之母”“经济的润滑剂”,其经营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在中国投资市场上,银行板块可谓举足轻重。一方面,由于我国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全部上市,市值在主板指数中权重非常高;另一方面,银行也始终保持着蓝筹的本色,多年来上市银行贡献的净利润和分红每年几乎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左右。所以,对于期望通过投资股市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投资者来说,银行绝对是一个不能错过的板块。
但是,近年来整个投资界和媒体充斥着对银行污名化的言论,完全无视银行体系对我国经济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很多传统媒体、自媒体片面地引用不准确的数据,宣扬银行利润占比过高,是躺在实体经济上的“吸血鬼”。这些言论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
银行在现代经济中起到的主要是信用中介的作用。银行吸收社会的闲散资金,通过风险定价将这些资金投放到生产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的息差除了满足必要的营业利润、营运成本外,主要是为了应对和吸收信贷风险。因此,银行不仅不是实体经济的“吸血鬼”,反而是在帮助实体经济“造血”。
通过研究银行的经营数据,投资者可以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投资或理解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才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于银行业基本面的研究分析。撰写本书,一方面是为了给银行业正名,另一方面也是将自己的认知分享给有缘人。
在本书中,笔者将阐述以下内容:银行的主营业务,包括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银行的收入、费用与银行业特质;以及银行的未来、如何对银行进行估值、银行财务报表的分析;最后附上几篇与银行相关的杂文,关注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关于银行争论颇多的话题,期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银行。此外,本书结尾一节是关于招商银行的分析文章,虽然数据稍显陈旧,但核心在于展示分析银行类企业的逻辑,并系统说明招商银行的“护城河”。期望本书可以对广大银行股投资者有所助益。
虽然笔者投资银行股有十多年了,但是笔者并非金融专业出身,也从未在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任职。本书的全部内容来自一个老股民对银行业的朴素认知。所以,如果大家在本书中发现任何错误,请不吝赐教,你们的每一处指正都是笔者查漏补缺的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