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将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剖析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并通过测度成本弹性和收入变化来评估政策效应,进而对可能出现的政策偏差进行原因分析,最终为探索适合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地流转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目标。
第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探索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行为逻辑,分析为农地流转及农地经营带来的积极意义,以及承包户对农地流转的意愿与询价反应。
第二,探索分析在政府主导的农地流转的初衷下,是否切实提高了农地的配置率和劳动生产率,发展了规模经营。与市场自发的农地流转相比,哪种模式更有效率,是否产生了负面效应等相关问题。
第三,通过对政府主导农地流转模式的分析,构建市场配置和政府主导对农地流转价格影响的模型,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检验两种模式中农民流转意愿及利益博弈、规模经营效益、农地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等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研究思路是通过“研究准备——问题梳理——模型构建——政策改进”这一逻辑分析框架,运用理论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政府主导的农地流转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首先,进行文献分析、理论梳理、调查方案设计。其次,全面把握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现实背景和政策逻辑,剖析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应然性;通过调研数据和资料,就政府主导行为对流转市场的分割、价格机制的作用,承包户询价逻辑的激励及短期平均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把握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价格机制,进而构建成本弹性模型,测度政府主导农地流转与农户自主农地流转的成本弹性,衡量其规模效益,同时从收益角度测度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最后,根据成本弹性和收入变化的结果,评价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可能引发政策偏差的深层次原因,最终从转变政府职能,克服农地管理服务职能错位、越位等方面构建政策改进建议。
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政府主导农地流转政策效应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