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不是你想的那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 本书的中心思想

概要

这个概要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书的内容。有张“鸟瞰图”,可以促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当谈论主要的内容时,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我和读者是在天上巡航;而在举例和呈现特定方案时,我们则回到了地面上。

读者会发现本书还有其他有助于理解的方式。每一章都会以一段概要开头,说明该章的内容与整本书的关系。页下注向读者指出其他参考信息,或澄清读者可能不熟悉的观点或术语。

本书的主题为:以信息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和以来访者此时此地的实际体验为中心的心理疗法(该疗法对改变生命具有重大意义)之间的区别。

诚然,许多治疗取向对两者皆有关注,但我在本书中强调的是两者的不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会详细描述后者的价值观、要求和工作过程。

第1章简述了两者的区别。第2章在概念上详尽阐述了这些区别。在下文中,我将勾勒出更多的对比,以便清楚呈现其中的差别。

以信息为中心的疗法似乎非常倚重被彻底调查的个人史、逐步建构的因果联系和对来访者体验(如抱怨、问题根源、阻抗等)的小心阐释。与另一种疗法相比,它更多关注过去,而且常常倾向于将咨询师视为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或至少是主要因素。

以体验为中心的疗法则将此时此刻正在实际发生的来访者的主观体验置于中心位置。这涉及来访者表达中的意向性、品质指一个人的行为所表现的思想、认识、人品等的本质,它不仅涉及道德水平,也涉及一个人的能力、健康、受教育程度等。——译者注 、隐含的情感基调、情感强度和有效性(比如它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进一步的内部探索与表达)。它主要是现在进行时的(即发生在此时此刻)。更为重要的是,来访者被认为是改变的唯一来源,而咨询师主要是来访者进行自我工作的促进者。

当然,其他的疗法,比如一些较新的精神分析方法,也将来访者的体验置于治疗性改变的重要位置。然而,这些疗法通常根据来访者的个人史来解释其当前的动机。而我的观点是,这样做会削弱咨询的工作效果,并最终导致对来访者的记忆进行探索的效率变低。这个观点的背后,是对“认为个人史是人类产生精神问题的核心原因”的挑战。我将在第3章中对此进行讨论。

无论人类的意识指向客观还是主观,它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无论我们关注外部对象(如一朵花、一个人、一处街景)还是内部对象(如一种情绪、一丝想法、一个意图),这种关注总是处在演变当中。保持一成不变的关注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眼睛所见之物、我们的情感和想法总是在变化。这种变化以搜寻(searching)的形式呈现,并探索所发现的一切事物及这些事物的边界和内容。

广义上,一个人的意识可能涉及多个层次,从我们最容易意识到的层次到深处的潜意识层次。在这个巨大的“水库”中,搜寻过程将不断带来新鲜的和常常也是更深层的觉察。通过对意识的打开和扩张,对一个人的生活体验(包括生活的痛苦)的改变成了可能。(见第4章)

对咨询师来说,为了最有效地推动这种搜寻,咨询师需要切实地对自己的角色和义务,以及来访者的权利和责任进行透彻的思考。这样可以使得咨询风格自由、能量充分流动,同时也深切关注到来访者的需求和福祉。(见第5章)

治疗性访谈需要稳定的框架来保证咨询工作的连续性和聚焦性,但必须避免僵化或使形式大于内容。这种类型的框架将如何参与咨询的重大责任交给来访者。类似地,它也为咨询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一个连续的参照点。(见第6章)

我们依据对自己和他人的诠释,来定义自身的存在,以及个体和整个世界的本质。因此,这些“自我与世界”的定义在成就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限制,有时带来的是扭曲。(见第7章)

定义了我们的自我-世界建构系统,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连续性,给了我们身份感或实体感。然而,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它也抵制改变。这种对改变的阻抗(resistance)是深度心理治疗的一个核心特征。与阻抗一起工作挑战着来访者的勇气和咨询师的技能。(见第8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强调公开、明确、客观。在许多方面,我们被迫把自己和其他人当作物体来对待。当这种把人视为物的现象变得太过分时,就会给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带来大麻烦。而我的观点是强调关注来访者的主体性(subjectivity)。反过来讲,应用此疗法的咨询师也要注意自己在此时此刻的主观体验。这个主题相当重要,所以这一章以及后面的两章都会继续讨论它。(见第9章)

那些把自己局限在客观性上的心理咨询师会遇到严重的阻碍。当然,故意这样做的人很少见,但许多专业人士无意中就让它发生了。客观性的语言表达使我们陷入问题解决、线索收集和解释性说明的陷阱中,所有这些都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和工作方向,使我们忽略了那些可能以更含蓄的方式传达出来的信息。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们内心对自己的态度,是通过无意识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的。(见第10章)

在我们当前大部分的生活中,人类主观世界的丰富性、相关性和力量很有可能被忽视。如果我们花点时间去思考主体性的地位,我们可能会认识到,从根本上讲,主体性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领域。一种能够促使生命重建的心理疗法绝不能忽视这一关键事实。(见第11章)

本章呈现一个虚构的个体心理咨询的完整过程的概述性报告,可以详细地展示这种疗法的应用。这将把几个月的咨询报告展现给读者,使读者看到一个成功的咨询过程,从而使他们对本书的观点有更丰富、更具体的理解。(见第12章)

针对上一章的咨询案例,本章对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工作进行评论,揭示他们之间更多的互动细节及其可能产生的效果。对咨询师经常遇到困难的关键点,做了详细的阐述。(见第13章)

本章罗列了心理咨询产生变化的有效因素,澄清了如下事实:心理咨询的目的与其说是康复或治愈,不如说是指导来访者提高生活技能和更好地实现自我成就。(见第14章)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重点进行转移,转移到培养来访者的自我探索能力上。我无意推翻主流的心理咨询理论,而是希望通过珍惜来访者自身真实的、此时此刻的体验,了解咨询师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来访者已经呈现出来的成长趋势,从而赋予它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