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手艺营生
乔贵发到店铺打工只是权宜之计,因为他对萨拉齐并不了解,只有慢慢摸清了门路之后才敢创业。当学徒的日子里,乔贵发接触了许多商人,他尝试与各路人交朋友,暗地里学习掌柜的生意经。除了当地人,聚集在萨拉齐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从事旅蒙贸易的商人,这些人主要是来自祁县、太谷和平遥等地的山西人;另一种则是冬去春来的农民,他们看中了丰州滩和土默特川上的荒地,主要是来自大同、代州、忻州等地的山西人,从事体力劳动。
在走西口的队伍中,多是一些为旅蒙商人服务的皮毛匠和为农民服务的木铁匠,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生意,没有耍手艺的人,这与当时的经济条件较差有关。不过,人们再穷也离不开吃喝拉撒,所以萨拉齐的饭店很多,为当地人和旅客提供吃食,而且每一家都生意兴隆。不过,乔贵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萨拉齐一到冬天就蔬菜奇缺,作为山西人的他更是发现这里很少有山西菜,特别是他喜欢的炖豆腐和凉拌豆芽菜,他找了很多饭店都没有发现。起初,乔贵发以为是没人会做这道菜,后来发现镇子上甚至连卖豆腐和豆芽的铺子都没有。
本来应该感到失落,乔贵发却因此获得了窥得天机的惊喜,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商机。
萨拉齐受限于自然条件,很难种植新鲜蔬菜,但是这里盛产豆类,有做豆腐和生豆芽的先天条件。更重要的是,萨拉齐缺少手艺人,没有人会做豆腐。乔贵发想起了早年间跟着舅舅学做豆腐的经历,他去镇上转了几天,最后拿出自己的积蓄,租了间铺子,置办了工具,辞了原来的工作,做了些做豆腐和发豆芽的准备,选了个黄道吉日开张了。
乔贵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开了属于自己的豆腐坊,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他开豆腐坊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实地考察,靠的是发现市场空缺、物以稀为贵的生意经。开张后,豆腐坊的生意异常红火,因为很多当地人和旅蒙商人没见过豆腐,对这种白花花的块状食物很感兴趣,豆芽菜也带给他们新奇的口感;还有一些人早就想吃豆腐和豆芽菜,只不过在路上一直吃不到,这次萨拉齐终于有了豆腐坊,让大家一饱口福。豆腐坊经常顾客盈门,被围得水泄不通。
乔贵发雇了一个伙计帮他做豆腐,第一次尝试当老板的他,逐渐摸索出一套生意经。通过豆腐和豆芽,乔贵发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豆腐坊除了买客外,还吸引了很多老乡。有些老乡来到豆腐坊,一坐就是一天,不要工钱也要帮他忙前忙后,乔贵发通过豆腐坊不仅赚到了钱,而且收获了友谊和尊重。
乔贵发虽然常年干的是苦力,但他本身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他在跟舅舅学做豆腐的时候就特别上心,所以他做的豆腐和发出的豆芽质量很高。而且,乔贵发不仅有匠人精神,还很会与客人沟通,知道如何让没吃过豆腐的人对豆腐垂涎三尺,也知道上哪里寻找价格低、品质好的黄豆、绿豆,所以他做的看似是一个小买卖,其实蕴藏着很大的盈利空间。
因为看到了希望,乔贵发的干劲也变得越发十足,他每天起早贪黑,并且雇用了更多的人手,扩大了豆芽豆腐生意,一年的收入是拉骆驼的好几倍。
能够在第一次创业就赚到钱,也得益于乔贵发走南闯北时增长的见识。当初,乔贵发羡慕那些腰缠万贯的东家掌柜,如今自己成为掌柜以后,他发现当掌柜确实有很多好处:干的活比工人少,出的力比工人小,但是分到的钱却比工人多,而且雇的人越多自己越省力气,越能赚到更多的钱。除此之外,乔贵发还得到了过去不敢奢望的东西——尊重。乔贵发的手下见到他都是毕恭毕敬的,而社会上的朋友见到他也是称兄道弟,彻底消除了乔贵发深埋多年的自卑感,也让他压抑多年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眼看着乔贵发的豆腐生意赚了钱,不少人开始跟风创业,半年之后,萨拉齐陆续开了十几家豆腐坊,竞争变得激烈起来。各家的豆腐坊为了打压对手、招徕顾客,开始发动价格战,豆腐和豆芽的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小。长此以往,萨拉齐的豆腐和豆芽将无利可图。见此情景,乔贵发不想再跟老乡们竞争,萌生了退意。
一直以来,乔贵发都给人以踏实肯干的印象,但他并非只会出力气的莽撞汉子,从开豆腐坊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的稳重。对于关店这件事,他依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开始琢磨起萨拉齐的市场来。没有朝廷监管,乔贵发也自知没有说服同行良性竞争的能力,而且做豆腐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迟早会有更多的人超过他。综上所述,乔贵发预感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豆腐和豆芽都会以极低的价格售卖,加上租金的压力,自己赚的钱将少得可怜,可以说萨拉齐的豆腐市场已经没有价值了。
中国近现代的商业历史上有过几次价格战,虽然有的商家撑到了最后,但也是内伤严重。随着经济体系和相关法律的健全,价格战越来越少,国内企业的竞争变得更为良性。在同行竞争激烈的时候,经营者要学会“思变”。乔贵发早年的经历和后期乔家的百年基业相比,的确微不足道,然而在萨拉齐经商的这段时间,乔贵发就展现出了他过人的商业远见。
关闭豆腐坊,不仅是考虑到了未来的市场格局,也是因为此时的乔贵发野心更大了。他虽然成了一个掌柜,但是和城里那些大商号的掌柜相比,自己算得了什么呢?就拿大盛魁来说,人家几乎控制着大半个蒙古草原,垄断着旅蒙生意,一年至少能赚几十万两银子,而他乔贵发一年不过是赚千两银子罢了。既然都是穷苦出身,为何别人能成大事业自己就只能开豆腐坊?
人一旦有了对未来的期许,就会爆发出更多的潜力。积累了一些生意经的乔贵发,开始思考如何大展宏图。很快,他受到了先贤们的启发:当年刘关张结义干出了一番大事业,而大盛魁也是三个朋友合伙创业才雄霸口外的。由此可见,成大事不能缺少合伙人。于是,乔贵发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最后他把视线落在了一个姓秦的人身上。
这个秦某是太原府徐沟县大常村人,也算乔贵发的半个老乡,在亲戚的菜园里种菜。乔贵发做豆腐的时候,经常和他在市场上打照面,有了一点交情。乔贵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秦某为人忠厚,头脑灵活,能够吃苦耐劳,而且他对乔贵发也是非常敬佩。当乔贵发表示想和他结义做买卖的时候,秦某满口答应,原来他也早就不想寄人篱下了,打算自己干一番事业。
乔贵发和秦某一拍即合,马上设案焚香,拜天拜地拜父母,正式结为了异姓兄弟。随后两人就开始谋划做什么。由于乔秦二人一同见证了“大盛魁”商队的崛起,所以他们在豆腐坊关门后,就决定一同到包头找机会。乔贵发打包了行囊,离开了萨拉齐这个让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地方。
萨拉齐的豆腐坊是乔贵发的一次创业尝试,不仅实现了他最初的资本积累,也让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豆腐坊的生意是乔贵发第一次当掌柜的,虽然只有一个伙计,但乔贵发的心里却有细致的用人心得。早年间在舅舅家学做豆腐的经历,成就了他的第一番事业。他建立了信心,不再是祁县那个抑郁的少年,而是一个向往更大舞台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