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延迟满足:学会等待与感恩
你是否曾经和孩子一起逛商场,但如果不为孩子购买一套新的动漫卡牌、一个海绵宝宝气球或一个家里已经有了很多个的塑料娃娃,就被孩子拖着无法回家?或者可能孩子向你说过他必须拥有一双你从未听说过的名牌鞋,不然他就没脸去学校上学。(“只要给我你的卡号,我就能在网上订购,现在在降价!”)
我们对孩子的“买这个”和“我必须拥有它”这两句话时常感到厌烦。如今,大多数东西都如此便宜,充满诱惑,购买又如此方便,孩子们永远都会想要这个或那个,而我们作为父母会永远想要满足孩子的愿望。如果你也处于“孩子想要 —— 父母就买”的循环中,那么你可能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孩子周围充满了各种诱惑,培养他们延迟满足和欣赏已拥有东西的能力变得非常困难。
也许你在告诉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新的乐高、自行车、电脑游戏……我的父母买不起这些,但现在我有机会放纵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快乐,给予他们那些我曾经想要但无法拥有的所有东西。”很明显,延迟满足的能力本身就具有很大价值。你无须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或孩子当时想要的任何东西的价格。
现在给你一个棉花糖,还是之后给你两个?
为了让大家理解延迟满足为何如此重要,我将从棉花糖测试开始。棉花糖测试是 20世纪60 年代进行的一项经典研究,其发现对于今天仍然非常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杰出的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对一群4岁的孩子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被带进房间,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棉花糖。研究员对孩子们说:“我要离开房间几分钟。我一走,你们就可以在这里吃棉花糖了。但是如果你等着不吃的话,过几分钟之后我回来,就会给忍着不吃的人两个棉花糖。”研究员离开了房间,孩子们的反应被摄像机录了下来:在研究员离开房间的那一刻,三分之二的孩子吃掉了面前的棉花糖。孩子们对测试的反应很有意思。然而,这项研究真正有趣的部分是14年后,也就是当年参与测试的那些孩子18岁时的回访。显然,与不能抗拒诱惑的孩子相比,在4岁时不吃棉花糖的孩子现在都是优秀学生,拥有更好的社交技巧,甚至在压力和沮丧下表现出更好的处理能力。
很明显,延迟满足是我们可以拥有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我们现在努力工作,才能在未来得到回报。当父母不知道延迟满足的价值时,他们可能会想给孩子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同意他们的任何要求,或者让他们在平板电脑上再玩一个游戏。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是在让孩子开心,但从更深层次来说,我们可能是在伤害他们。
了解延迟满足和自我控制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为之付出努力,就像肌肉训练一样。只有坚持训练,不然肌肉不会发育。有时我们可能会想:“再让孩子玩一把游戏吧,就一把,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已经习惯了一切都进展迅速的孩子,可能会相信整个世界都是以同样的方式运作的。这些孩子终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很难为一项重要的考试而努力学习;可能会因为不得不练习演奏乐器、跳舞或体操而感到沮丧(“唉,我学不会!”);而且他们可能会觉得,应对朋友之间的矛盾或者其他形式的失败都异常困难。因此,毫无疑问,延迟满足的能力是我们可以赋予孩子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他们来说,在现实世界中运作良好,对他们未来在不同生活中取得成功,以及体会自己所做之事的终极快乐至关重要。
延迟满足 —— 我们应该掌握的一些原则
他们什么都想要吗?让他们挑选一样东西。(或给他们设定预算)
你和女儿去超市,她想买看到的所有糖果……你十几岁的儿子点进他最喜欢的网店,不一会儿,购物车里的数量就已经有两位数了……教孩子延迟满足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给他们一个选择:他们“全部”都想要,而我们只会同意“一个”。(或允许他们设定预算。)相当于你对孩子说“一天只许吃一颗糖果”“平板电脑使用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让孩子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思考、权衡和选择,训练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在控制决策过程时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体验。
“对,我们会给你买这个新电脑游戏,为了庆祝圣诞节。”
你在决定给孩子购买某些游戏、乐器、宠物、自行车或其他大件礼物时,肯定相信他们会从中受益。这样做很好 —— 给他们买那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但尽量在他们的生日或重要节日前后购买,或者让孩子耐心等一段时间再买。在孩子提出需求和你最终实现孩子愿望之间空出一段时间是很有意义的。
“不用你买,奶奶会给我买。”
你可能正在努力教孩子学习延迟满足,但这时爷爷奶奶或者宠溺孩子的长辈出现了,他们会代替你给孩子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好吧,恐怕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要求他们不要这样做。这也并不容易,有些奶奶认为如果要过来看望孙子孙女,就必须带礼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和家人朋友都与父母处于不同水平。有时他们被允许“宠坏”你的孩子,而不会被认为是一件坏事。不过,依然要掌握好分寸,不要过度。你需要向他们解释:他们满怀好意送来的大礼可能最终会伤害孩子,而不是对他们的成长做出贡献。你要强调:孩子们看到他们就很高兴了,不需要那么多礼物。
不要用礼物和糖果来弥补为人父母的愧疚
如果你经常给孩子买太多礼物,那么问问自己这种倾向的来源。有时这是我们克服为人父母的内疚感的一种方式。如果是这样的话,不要轻易允许自己这样。反思自己的内疚感可能出于什么原因:你下班回来太晚了吗?当你在家时,是不是没有耐心倾听孩子、陪伴孩子?无论你找出了什么原因,都需要以有效和相关的方式减轻你身为父母的内疚感,而不是给他们买礼物作为补偿。
不要让孩子陷入困难处境
诚然,延迟满足意味着经得起诱惑,但我们不要过度,不要让孩子面临太多复杂的挑战。如果你的孩子对玩具欲罢不能,那么你没有必要在每次需要为别人准备礼物时都带他们去那里;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甜食,就不要在不允许孩子吃的同时,将各种品牌的糖果塞满食品储藏柜。
请注意自己的行为模式
就像每个关于养育孩子的话题一样,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审视自己。那么,扪心自问,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如何?可以不给自己买“小礼物”就出去聚会吗?我们是否在网上购物时花费数小时计算包裹到达的日期?请记住,当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延迟满足的时候,很难教会孩子延迟满足。
“谢谢你为我买这个” —— 感恩的重要性
好吧,让我们现实一点,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教孩子延迟满足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停止购物和消费。有些东西孩子确实需要,还有些东西是我们就想买给他们的。在给孩子买礼物时,即使是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要教他们珍惜收到的礼物并真诚地感谢。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不要将他们收到的礼物视为理所当然,这一点很重要。很明显,感恩是我们心理健康的宝贵特征之一。
研究表明,经常抱有感激之心的人往往更快乐、更有活力,还具有更强的同理心。无论是对施予方或接收方,感恩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积极的感觉,并实现自我强化的循环。
另外,当我们对收到的礼物表示感恩时,也是在让自己不至于过快“适应”礼物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快乐,而逐渐看轻礼物之于我们的情感意义。这种习惯于过快或过于容易地拥有某件东西(即使是我们非常想要的东西)所造成的影响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积极的经历要比单纯的物质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再次回到感恩的问题上,需要注意,感恩与乐观不同。例如,乐观很大程度由遗传决定,而感恩则被认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 我们可以教孩子学会感恩。
如何做到这一点?
可以训练孩子对他们收到的一切说声“谢谢”。(“谢谢你给我买了足球”“谢谢你给我买了运动鞋。”)我们还要教他们感谢所有的积极经历,不能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妈妈,谢谢你带我去公园”“爸爸,和你一起看电影真有趣!”)我们还应该让孩子更多地关注他们平日里的积极经历。当我们将注意力转向生活中积极的事情,当我们感谢这些经历时,它们占据的“空间”就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就会增强。做起来并不复杂,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全家人在餐桌旁边吃边聊,每个人都来分享一天中觉得开心的事情,这是训练孩子以及我们自己平日里多去观察和注意生活中好的一面的有效方法。此外,给家人写生日贺卡和小小的“感谢信”,比如“妈妈,谢谢你今天做的三明治,太好吃了!”也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和孩子的感恩能力。积极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和成人为生活中美好事物而感恩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不管是为小而简单的事情,还是为大而有意义的事情(参见本节中的带框内容和第4节内容)。
有趣的现象: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抱有感恩之心
心理学家罗伯特·埃蒙斯(Robert Emons)和迈克尔·麦卡洛(Michael McCullough)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此检验练习感恩的效果。每天晚上,研究组的参与者都被要求写下一份感恩清单,即列出他们在生活中感恩的五件事。可以是小而简单的事情,比如“早上的第一杯咖啡”或“听了一整天美妙的音乐”;也可以是大而重要的事情,比如“谢谢你辛苦养家”。每天的清单写作不超过五分钟。而对照组的参与者则被要求完成一项与感恩无关的中性任务。几周后,心理学家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各组之间差异很大。与对照组相比,完成感恩清单的研究组参与者更快乐、更友善、更慷慨、精力更加充沛,甚至身体也更健康。在研究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两组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在笔记本上仅仅几分钟的清单写作怎么可能产生如此显著的差异?埃蒙斯和麦卡洛解释道,感恩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感觉,这些感觉就像是自我强化的循环。积极温暖的情绪让我们与所爱之人更加亲密,反过来他们也会将积极的情绪投射到我们身上,这是一种共赢的局面。想一想,在我们与孩子的日常生活里,将感恩纳入其中是不是很容易?非常容易,也很有收获。
结语
我们当前的社会文化似乎鼓吹永无止境的消费行为,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时,重要的是要教会我们自己和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立即得到想要的一切的孩子,绝对不会比学会耐心等待,直到得到想要之物的孩子更快乐。正是努力、毅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让我们和孩子做到了更好应对生活挑战的准备。由于我们能够欣赏所拥有的东西,以及个人成就,因此也有助于我们的情绪健康。
当孩子得到一些东西时,无论大小,要教会他们对收到的东西心存感激。对事物、经历和生活中小确幸的感恩是保持我们身心健康的基础。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断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