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情绪管理:父母听得进去,孩子说得出口
请允许我从一个在家长群体之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开始:
在超市购物时,一位顾客的孩子发脾气,尖叫道:“糖果!我要糖果!”母亲平静地回答道:“我们马上就好了,米娅,再过几分钟就好了。”“糖果!”孩子继续喊道,“糖果,给我买糖果!”而母亲始终保持冷静:“米娅,我们只需要买些杂货,马上就去收银台了,我们很快就好。”这一刻,孩子“失控”了。她踢着脚,挥舞着手臂,歇斯底里地抽泣着:“糖果!我要糖果!我要回家!”“我们一会儿就开车回家,米娅,”母亲继续用柔和的语气说,“我们马上就好,开车很快就可以到家了。”然后,这位母亲走到收银台,付了杂货费用,推着手推车走向自己的轿车,孩子也平静了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刚从超市出来的年轻人走到了这位母亲面前,他目睹了刚才发生的一切。“你好,女士,几分钟前我在超市看到你,”他说,“我很佩服你应对小米娅哭闹时的冷静理智,你对她的沟通方式让我感到惊讶。”“谢谢。”妈妈笑着回答,“很高兴听到你的赞赏,但她的名字不是米娅。孩子叫艾玛,我才是米娅。”
我们对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调节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失控需要我们太多的精力。如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调节孩子的情绪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孩子从出生后就几乎完全依赖父母的外部规定。孩子哭泣时,我们会寻找合适的方法让他们平静下来。但父母的监管不只存在于孩子的婴儿时期。在任何年龄,我们都在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缓和他们的极端行为,帮助他们冷静下来、摆脱发脾气的状态,直到最终达到心态平衡。在某些生活实例中,情绪调节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重要。在过渡时期尤其如此:从家庭过渡到学校,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当家庭迎来新成员时,或在青春期的动荡岁月中。
正如我们在上述故事中所看到的,父母调节孩子情绪的过程似乎也有赖于我们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空调比喻
想要充分掌握情绪调节的能力,我们可以想一想空调的工作原理。空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房间内的温度。不管外面是暴风雨还是高温酷暑,只要室内有空调,就可以保持舒适的温度。
在任何极端天气条件下(无论是极冷还是极热),空调必须耗费大量能量来调节温度,而老旧的空调就无法做到。因此,我们需要大功率的空调,有时甚至需要两台。然而,如果外面的天气宜人,不冷也不热,那么任务就不那么艰巨了,任何一种空调都能达到效果。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有些孩子的情绪相对容易管理,他们的天性往往是容易冷静和满足的。如果孩子大多时候处于自在平静的状态,父母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确实,每个孩子都会时不时地情绪失控,但对于随和的孩子来说,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不会破坏家庭
气氛。
但有些儿童和青少年特别容易烦躁,也就是那些有时会制造“暴风雪”或“高温酷暑”的儿童。他们发脾气、大声吵闹、在地上翻滚,或者“砰”的一声关上门……以空调做比喻的话,此时空调就需耗费更大功率来调节室温。但有时空调功率实在不够,有时候我们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会放弃或退缩,或者被自己的愤怒冲昏头脑并“失控”。那时我们自己也需要某人或某物来帮助调节情绪。如果你手头忙得团团转或者孩子们正在吵闹,那么这时候你面临的挑战就变得特别复杂,承认困难是解决困难的第一步。
那么,我们如何对待吵闹的儿童和青少年,或者正在经历艰难时期的孩子?在这里我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你又掉进去了吗? —— 学习如何把自己从洞里挖出来
与容易发脾气或有情绪动荡倾向的孩子打交道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帮助他们尽快摆脱情绪风暴,冷静下来。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孩子们需要我们陪伴在他们身边,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请注意,这里的前提是孩子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脾气。所有的孩子(包括青少年)都想做个好孩子,都希望我们对他们及其行为感到满意。孩子自己也不喜欢发脾气,所以在孩子发脾气时,最重要的是尝试以快速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参见第15节关于应对儿童叛逆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请想象一个孩子沿着一条到处都是坑洞的羊肠小道走路。由于周围处处坑坑洼洼,孩子一次次跌跌撞撞地掉进洞里。这象征着他们陷入情绪爆发,开始发脾气。然而,当孩子掉到洞里时,他们不需要你在上面讲大道理,不需要你大喊:“你又掉下去了?你在干吗?我们受够了你的失误!” 掉进洞里的孩子只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一只稳定有力的手。他们需要你伸出手帮忙把他们拉上来。要想平静下来,有的孩子需要拥抱,有的需要洗把脸、喝杯水,或者出去散散步。也就是说,当我们要求孩子去自己的房间“好好想想自己做了什么”时,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冷静下来,这种方法通常是完全无效的。孩子陷入困境或发脾气时,他们需要你的陪伴以及帮助,来使他们摆脱困境。“你又掉进去了?我帮你上来。握紧我的手 —— 加油,上来了。”
当孩子成功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而不是继续愤怒(“我们再也受不了你的臭脾气”)时,要告诉他们:“你控制住了自己情绪,真棒!下次你可以做得更好。”我们正是以这种平和的态度,伸手将孩子从“洞”里拉上来,给予他们正面强化。没有人想跌入情绪的陷阱,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在孩子陷入情绪陷阱、难以自拔时,应该尽力拉孩子一把。首先你要冷静下来,然后帮忙。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新开始”
这是解决儿童高度情绪化的重要方式。在孩子冷静下来后,我们必须要求他们为自己的反应道歉(并在需要时做出弥补),然后拥抱他们,接受他们的道歉,原谅他们。换句话说,我们允许他们重新开始。这实际上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道歉和弥补开始:如果孩子突然发脾气,把整碗米饭撒到地板上,这时你需要帮他们冷静下来,要求他们道歉并清理地板。再举一个例子,家庭聚餐时,你和十几岁的女儿发生了争吵,她生气地离开了餐桌,对你嘟囔着不敬的言语,你要让她回到餐桌上,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抱歉,我不该大声吼,我说错话了。”
然后你需要做的是接受道歉并原谅他们。真正地原谅他们,允许他们重新来过。(“我接受你的道歉,不生气了。我们可以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重新开始。”)做到这样并不容易,也不太符合本能,因为有时真的很难原谅。我们生气、难过、受伤,然后继续拿昨天的事、前天的事还有大前天的事跟孩子喋喋不休。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和孩子都一直陷在这个不舒服的状态里,无法走出来。有的父母质疑“让孩子重新来过”这个说法,问道:“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学到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学到我们没有底线,会原谅他们的任何行为?”但是,我们忘记了那个前提 —— 所有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他们从发脾气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为什么让孩子“重新开始”如此重要?
因为如果孩子总觉得父母对他们生气(即使在他们道歉并冷静下来之后依然生气),就会失去恢复良好行为模式的动力。孩子这时可能会对自己说:“ 不管我怎样表现,他们都会对我生气。我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无济于事,所以我没必要做个好孩子。”(即使道歉也不值得 —— 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呢?)这种思考过程显然与你的期待相违背。但是,知道自己可以道歉并重新开始的高情绪化儿童会真正地重新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道歉—重新开始”这一行为模式,逐渐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那么下一步是什么?
如果“暴风雨”是一个“单一事件”,那么你可以把整个事情抛在脑后,不去管它。但有些时候“暴风雨”过于狂暴,或者经常发生,这时你要做的是彻底弄清楚这些“暴风雨”发生的原因,不过最好在“暴风雨”过后的几小时后或第二天进行。
不要“趁热打铁”!
从常识上说,趁热打铁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你不是铁匠,而是父母,那么最好不要 “趁热打铁”。孩子在发脾气或处于情绪风暴中时,是无法静下来听我们说话,无法思考,也无法对未来做出任何结论的。如我之前所述,孩子遇到“暴风雨”时,你的作用是帮助他们走出风暴,冷静下来。第二天孩子消气了,你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问问他们:“你昨天真的很沮丧,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你被欺负了吗?如果你被欺负了,发脾气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吗?有其他解决方式吗?在类似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什么不同的做法?”只有当你自己冷静下来,不再生气或不安,你的孩子也恢复了平静时,这样的对话才能有效。
我要再次强调这一点 —— 没有孩子会喜欢发脾气。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让别人对他们生气或失望。所有孩子都希望他们的父母欣赏和表扬他们。突发情况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我们当然无法全部了解。可能由于某个痛苦的真实事件(“我的男朋友离开了我”),或者误会了某种情况(“原来他拥抱的那个女孩是他的表妹,我以为他要离开我了”);有时情绪爆发与孩子的性格特质有关(“妈妈说我一直过于情绪化”),或者是由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荷尔蒙分泌旺盛、疲倦、饥饿、压力和其他原因引起。
我们不应该忽视“情绪风暴”,因为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可以学习和教导孩子如何不陷入“情绪风暴”中。比如,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事实,再下结论;想要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出门遛狗;确保孩子不饿肚子。
我们可以学习如何调节情绪。与其像风暴一般突然爆发,不如给自己的愤怒规定等级,然后教孩子(以及我们自己)如何以“7”而不是“10”的等级控制自己的怒火。我们还可以通过将情绪比作电子开关来向我们的孩子解释这一点:不要使用开或关 (“全或无”的思维模式),而换成调光器,让我们有更广泛的情绪适应不同的生活情况。(“这件事很烦人,但烦人等级是5级,而不是10级。”)
最后,我们还可以学习并教育孩子以后如何更快地逃离“情绪风暴”。如果在孩子发生“情绪失控”的第二天,也就是不在气头上时来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将会更为高效。
如果父母也处于“情绪风暴”中呢?
调节情绪的过程往往具有“传染性”。当孩子心烦意乱、情绪失控时,我们往往会被他们的情绪“传染”,也陷入“情绪风暴”中。然而,对于一个暴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内心强大、稳定的父母也失去控制,甚至变得像他们一样暴躁更紧张焦虑了。当孩子处于“情感风暴”中时,他们需要我们能够稳定、冷静,并能控制局势。当然,这并不总是容易实现的。很多时候我们和他们一起被卷入“风暴”中。我们爱自己的孩子,非常想帮助他们,不忍心看着他们失去对自己的控制,但这会导致我们也被拖入自己的“风暴”中。可以做些什么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呢?
从旁观者角度看自己:为什么这会发生在我身上?
大多数情况下,清醒认识自己的处境是避免或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当我们明白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如此沮丧时,就更容易找出消除“风暴”的方法。所以,在平静的时候(而不是在暴风雨中)试着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什么时候发生的?(是在我们特别累或饿的时候吗?是在我们结束一整天的工作后吗?是在和伴侣吵架后吗?是当一天结束,我们所有的耐心和精力都耗尽时吗?)如果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试着注意你的一个孩子是否比其他孩子更难管控,以及可能的原因。(也许这个孩子让你想起了自己?也许你特别担心你的女儿?如果是这样,你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她?)以旁观者角度看待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广泛地了解全局, 帮助我们以一种更平静、更好奇的心态解决问题。(另见第11节关于心智化的概念)
我们因为关心而生气,我们因为爱而在乎
如果孩子经常激怒我们,那么就要问问自己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当我们认真寻找这种愤怒的原因时,就会发现在愤怒之外,隐藏着另一种情绪:如果将愤怒这层情绪如同洋葱外皮般剥掉,我们会发现一层完全不同的情绪 —— 担心。如果继续一层层剥掉,会看到另一层情绪 —— 爱。这个发现很重要,它会让我们平静下来。我们的愤怒并非没有根据,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在乎,我们在乎是因为我们爱他们。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太”生气了,所以,最好还是意识到这一点,并学会控制。
我当时被老板惹怒了,但却对自己的孩子发火
有时,我们对孩子生气,实际上是因为其他原因。可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情绪风暴”,可能是工作或人际关系上的压力,或者仅仅是生活本身。我们对这些状况并不陌生。这种情况被称为“溢出效应”,即我们在某个情境下的情绪会扩散到其他方面。请观察并注意“溢出效应”发生的时刻,关注这些“溢出”时刻是消除它们的关键。
我失控了 —— 我马上回来
有时,了解导致孩子产生“情绪风暴”的原因,会帮助我们避免下一次爆发。然而,这并不总是成功。与孩子争论有时会让我们情绪失控。(她再也不去洗澡了; 他在他的社交媒体账户上发布了难听的话;她又一次从派对回家迟到了 —— “我已经告诉过你一千次了!”)在生气和心烦意乱时,一个简单的“暂停”通常会有所帮助:深呼吸几次,走到阳台休息,给自己泡杯咖啡。当你手里捧着热咖啡,就不会那么容易失控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摆脱这种旋风般的情绪状态(特别是当我们已经处于这种状态时)呢?
想象自己是正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演员
当你和孩子发生冲突,而他们又失去控制时,试着把自己想象成舞台上的演员 —— 扮演父母角色的演员。当我们在这样的“情绪风暴”中创造出“空间”时,当我们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时,我们就会以更加谨慎和缓和的方式做出反应,而不是继续冲动或盲目。把自己想象成戏剧演员有助于我们创造这个“空间” —— “好吧,正在发生的事情让人很不舒服,我现在是妈妈 —— ‘她’会怎么做?”
从伴侣那里获得帮助
如果你拥有伴侣,就可以从伴侣那里获得帮助,摆脱这种情况,直到恢复平静,但以正确方式做到这一点很重要。假设你和孩子因做作业而发生争执,争吵愈演愈烈,你们俩都非常沮丧。在这种情况下,让你的伴侣参与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无论将自己置于哪一方的立场,(“你母亲说得对!做你的家庭作业 —— 快点!”或者 “别管这孩子了,你还想让他怎样呢?”)都只会导致争执再次升级。这时,伴侣需要保持冷静和谨慎的态度,让正在气头上的两方退出争执,以此创造一个“休息”或暂停时间(就像重启电脑一样)。只有双方保持冷静时,才更容易找到解决冲突的思路。
弥补 —— 向孩子道歉!
如果我们确实“失控”了,那么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向孩子道歉也很重要。(“对不起,我太生气了,可能反应过度了。”)这就是一种弥补的姿态,意义重大。这种弥补的姿态不会让我们在孩子眼中的形象被削弱,而是恰恰相反 —— 我们勇于向他们承认错误,这种能力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在“情绪失控”后也会以这种方式进行处理。父母教导子女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弥补、道歉和重新开始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是好事,孩子会在自己的一生中坚持这样的观念,这是我们赋予孩子的美好能力。
有趣的现象:大脑中的思考路线 —— 积极路线与消极路线
美国精神病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创建了一种被称为IPNB(人际神经生物学)的方法。西格尔研究了不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与育儿相关的人际关系过程),以及这些联系的神经学基础。他指出,当我们处于冲突状态时,有两条主要的神经处理路线会被激活,一条是“积极路线”,另一条是“消极路线”。积极路线是大脑不同部分可以同时被激活的路线。大脑中与情绪、思维和数据处理相关的区域连接良好,类似于管弦乐队演奏时,所有乐器都完美和谐,构成美妙乐曲。当我们采取积极路线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时,大脑会自动调节我们的情绪反应,并从全局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失控,然后走向消极路线。这条路线的特点是我们通过“直觉”做出反应,无法控制、管理、监督或让大脑不同区域之间进行协调。于是我们爆发怒火、大喊大叫。毫无疑问,在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渴望通过积极路线而不是消极路线来应对事件。所有父母曾经都走过消极路线。在我们担心、疲倦、饥饿或只是缺乏能量时,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发生。然而,有一些父母觉得自己过于频繁地采取消极路线,或者无法冷静下来,更不要说向孩子道歉了。对于这些父母,我们建议寻找自己暴躁行为背后的原因,尝试做出改变。有必要强调一下,咨询专业人士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同样,改变的关键也在于先了解情况。
我们必须一直快乐吗?
在结束本部分之前,我需要指出,情绪调节并不意味着我们和孩子必须要一直保持快乐的状态。外面的天气并不能保证全年 365 天都有温暖的阳光、蓝天和云彩。此外,孩子以及父母体验各种情绪的能力,包括悲伤、愤怒、失望等,是内心强大和心理健康的有力证据。说到情绪调节,我主要是指那些相同的情绪表达问题,即所谓的“消极”情绪。生气或失望是被允许的,也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因此对你的老师大喊大叫;我们可以悲伤,但最好不要整天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和任何人说话。
父母似乎特别能够识别自己孩子的情绪,无须回避 —— “我可以看出来你对取消学校旅行感到很沮丧”,这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正确地处理他们的“消极”情绪,而不是“崩溃”。当我们不轻易害怕孩子的情绪时,才会最终帮助他们理解情绪。就像外面的天气一样,我们的情绪也只是暂时的和过渡性的。
结语
调节孩子的情绪是父母最重要和最复杂的任务之一,面对特别容易暴躁或正在经历艰难时期的儿童,更是格外困难。在很多情况下,暴躁的孩子会让父母也“感染”到他们的“情绪风暴”,一起陷入暴躁和失控状态。有一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冷静和放松下来, 比如允许他们“重新开始”,或者在孩子发完脾气后再回头讨论这一情绪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对自己失控的次数有概念,需要有效处理这些情况:设置“暂停”、从伴侣那里获得帮助、重新分析情况,以及在需要时向孩子道歉。
最后,请记住,我们的孩子应该且确实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的任务在于帮助他们理解“负面”情绪是会过去的,帮助他们避免将这种“困难”情绪转变为暴风雨般的、不受管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