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知自爱上善若水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2.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析】两章合并,“圣人自知不自见”,“上善若水”,提醒人要“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和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圣人不争不厌。
从后面运用八卦的思维解读可知,按《易经》,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水是神,神利万物而不争。神处众人之所恶,人却往高处走。人若能信神,必“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能做到“为而不争”,“故无尤”。人若能懂神,就不会主动往高处走。古代社会,一国之王,寺庙主持法师,教会大主教都是众望所归,是责任承担者,不是由争而得。如果争,就与神背道而驰,表明信神是假,夺权是真。一切成功,表面看是争的结果,其本质并非争的结果,而是水到渠成。由争而得,并非该得,只是暂时的得利,必将遇到更大的失败。
人如果能做到七十二章的“自知不自见”,必有八章的“不争无尤”;能有七十二章的“不厌”,才会有八章的“处众人之所恶”。这就是可见的表面现象和不可见的背后原因,或者简而言之,神的因果关系。七十二章是因,八章的表现是果。有道的指导,才有德的表现。所以可以说,道和德互为载体,符合佛教“不一不异”的思想。道静则生万物,道浸则阴阳相推而显德性。如同气静则显空无,空无为道;气动则显风,风为巽卦。人的表现是道的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