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
中文书写系统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而且是最古老的之一。它用成千上万个汉字既表音又表义,对东亚的其他书写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日本、朝鲜半岛。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而且最早的书写材料之一是龟甲。
龟(turtle)家族由356种爬行动物组成,它们身上都裹着一个硬骨(有时是软骨)壳。壳是身体不可缺少的无法脱去的一部分,因为肋骨和椎骨跟它融合在一起。壳的上半部分即背甲,通过硬骨和软骨,与下半部分即腹甲相连。大多数龟是水生或半水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 ——它们的壳更流线型,一些龟种还有帮助它们游泳的鳍状肢。这其中包括7种生活在海里的。它们潜水可潜到900米,还会迁徙数百千米到特定的海滩产卵,把卵埋起来,然后离开。最大的海龟(也是最大的龟)是棱皮龟,重达900千克。跟家族中其他成员不同,它的壳既不坚硬也非硬骨,而是既有弹性又平滑的。大约有八分之一的龟完全生活在陆地上。它们被称为“陆龟”(tortoise),壳往往更高、更圆拱。其中包括龟家族中的最小成员 ——斑点珍龟。它们生活在南非,长约8厘米。
由于它们寿命长、行动迟缓(至少在陆地上是如此),龟常常象征着长寿、稳定和智慧。许多文化都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有一只巨龟(或陆龟)用它的壳背起了整个世界(或宇宙)。例如,在印度教神话中,这只龟的背上背着象群,象群背上直接肩负着世界,该龟名叫“阿库帕拉”。类似的是,在中国神话里,创世女神女娲砍掉了一只巨龟的四条腿,拿来撑起天空,在此之前,一个毁灭性的水神 ——共工毁坏了原先支撑天空的不周山。
1899年,人们发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当时,官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1845—1900年)身体不适,于是他的仆人拿来了一些“龙骨”当药材。龙骨是中医中一种受欢迎的成分,被磨成粉后,可以医治伤口和疾病。王懿荣看到骨头上刻有文字,就命令仆人回去找药剂师,将余下的大约300件龙骨存货全数买下。这些骨头具有潜在重要性的消息传播开来,学者和收藏家们开始购买并分析它们。显然,龙骨其实是龟腹甲中混杂着牛肩胛骨,因被用于占卜而被称作“神谕之骨”[2]。
甲骨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商朝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众多文明中,统治疆域在中国的北部和中部。它是有具体实在的考古证据的第一个朝代。甲骨出土于中国中部的安阳市。考古发现揭示,安阳即为殷所在地,从公元前1300年一直到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被推翻,殷一直是商朝的首都,商灭亡之后,城市被遗弃了。安阳出土了成千上万片甲骨。
商王与天沟通,询问一些关于未来的问题。中国的书写文字就是作为这样一种交流方式而被研发了出来。必须将壳和骨头刮干净,擦光擦亮,然后才把占卜仪式中得到的答案刻在甲骨上(有时或用墨写下)。其特征是象形文字,这将成为汉字的特色。随后使用一根烧红的棍子使整片壳上产生应力裂纹。接着,裂纹将被阐释,向商王揭示他们是否该采取某种做法(例如,他们是否该继续作战)。已发现的甲骨数量超过15万,包含约4500个符号(不是所有的都被破译了),它展现了汉字是如何发展的。甲骨里还含有关于商朝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的重要信息。
如今,许多龟种都濒临灭绝,部分是由于对龟肉、龟壳和龟蛋的需求,以及污染和气候变化。海龟的处境尤其危险,由于额外的危险:失去了海岸线上的筑巢点、海洋垃圾和意外缠上渔网。为了让龟到21世纪以及未来还能幸存下来,那么它们陆地上和海上的栖息地都必须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