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鲁迅笔下的声景

以往关于小说中的声音的讨论,通常是在“诗学”和叙述学的范畴内进行的,如巴赫金的复调论[1]、热奈特的叙事话语论[2]等,这些理论对于丰富对小说中的说话人及其话语的复杂性的认识很有帮助,推进了对小说作为语言的艺术作品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极大地启发了晚近的文学批评和研究。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近年随着人文学科领域的所谓“声音转向”,借鉴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相关理论,推进对文学作品里的声音的研究,成为一时热潮。我无意赶此潮流,但看了一点资料,觉得其中一些概念和方法有助于加深对鲁迅作品的认识,遂起意做个尝试,借助相关概念思路,对鲁迅笔下的声景问题做出讨论。

本章以《祝福》为例,通过解读祥林嫂所处的声学生态环境和其中的权力关系,认为作品对“祥林嫂的声音”的呈现体现了声景再造的可能性。在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开口说话”和“灵魂之问”,使得以鲁镇为代表的自古皆然的传统中国的声环境发生动荡,充满不祥和不安的气息和噪声,不仅污染了原有声景构造中的声品质,甚至包含了相当程度的颠覆性。这一案例,体现了鲁迅笔下的受苦人叙述的一般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