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罗老师在南京读了3年博士,刘老师又像当年从河南去武汉一样,跟着罗老师去了南京,找了一份工作,继续资助着男朋友的学业。
“那时我在学校读博,每月只有500块钱生活补贴,刚够一个人吃饭。她开始在学校附近找了份工作,每月不到3000块钱的工资,后来为了多赚一点,换去了离学校很远的地方。虽然每月多了800块钱,但每天上下班要多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
博二那年,罗老师在校外培训机构找了一份代课教师的工作,按课时给钱,每月大概1000元的收入。干了半年,攒下了6000元钱。他把钱分成3份:2000元寄回家去,2000元交给刘老师,最后的2000元,买了台三星手机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刘老师。
罗老师说那是他读书期间送给刘老师最贵重的礼物。那晚,刘老师抱着手机哭得一塌糊涂。罗老师把刘老师揽在怀里,说自己以后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兼职,就不用她像以前那样辛苦了。刘老师却坚持把手机还给了罗老师,让他以后还是安心学习,上学期间不要想着赚钱,“你肯定要赚钱的,但不是现在,我不稀罕你这时候耽误读书的时间出去赚钱送我手机,我要的是未来,懂吗?”
自那时起,这句“我要的是未来”深深印在了罗老师脑海里。
最后刘老师还是收下了那台手机,一直用到两人结婚前。而给她的那2000元钱,后来也被她以罗老师的名义打给了罗老师的弟弟——那年他弟弟在河南读大学,虽然学校有助学贷款抵掉了学费,但其他费用依旧需要家里四处筹措。
“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她。以她的个人条件,完全可以趁年轻找个各方面都远比我好的男人,结婚、买房、生孩子、过好日子,但她却一直守着我,守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罗老师说,刘老师不是不向往那种富足的生活,只是不愿给他压力。身边同龄的女孩子都在关注结婚、买房、买车,刘老师也偷偷关注过房市,但两人都很清楚,以他们的经济状况,买房结婚依旧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直到2005年之前,刘老师一直都瞒着自己的家人与罗老师交往。她骗父母说,自己从武汉“调动”到南京,是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被公司派至南京负责新市场的开拓”。
但她父母担忧的是,眼见着女儿就奔着30岁去了,却从没听她说过谈恋爱的事情。在老家帮她物色过几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小伙子,据说其中一位还是他们县里某领导的儿子,一见刘老师的照片就喜欢得不行,甚至还说,反正自己也是做生意,“愿意回老家就回来,不愿回老家两人以后一起在南京发展也行”。
可刘老师都拒绝了,只推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考虑婚恋问题。开始父母还由着她,等到2005年3月,刘老师的父母找到了南京,才终于发现了女儿的秘密。
既然如此,刘老师只得向父母承认,罗老师是在读博士,两人从武汉到南京,已经谈了多年恋爱,但对罗老师的家庭情况以及这些年来一直资助罗老师读书的事闭口不提。
起初,刘老师的父母对罗老师还是比较满意的,但随后问起罗老师的家庭情况时,虽然刘老师不断给他使眼色、打圆场,但罗老师依然不想欺骗老人。没说几句,就连同这些年来一直接受刘老师资助的事情,全摊牌了。
刘老师的父母当场目瞪口呆,勉强忍耐着回到老家,随后马上就在电话里与女儿翻了脸。先是把刘老师臭骂了一顿,然后就勒令她跟罗老师分手,马上。
刘老师的父亲说:“这些年你在外工作,没给过家里一分钱。父母也没多问,就想着你能在外地生活得宽松一些。前年家里修房子差两万块钱,问你拿一点,你说没钱;去年你妈去郑州住院,想让你回来陪陪,你说要上班没时间;今年你弟弟考上大学想买台电脑,想让姐姐‘贴补’一点,你说‘不凑手’,一分钱没给——现在才知道,原来你的人和钱都‘倒贴’给了一个穷小子!”
父亲问刘老师“图什么”,刘老师说自己什么都不图,就是看上了他稳重、实在、执着。父亲问她有没有考虑过跟着罗老师以后日子会有多难,刘老师说,她自己愿意。
母亲心疼女儿这些年日子过得辛苦,劝她不要犯傻,还是找个条件好的嫁了吧。罗老师这样的,现在连工作在哪儿都说不定,怎么敢在他身上有所指望?刘老师却说:“我不在乎,我相信他一定可以给我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