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何以更加美好?(《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Cover Story |封面

金融何以更加美好?

如果要细梳2019年,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已经勾勒了这一整年的“气质”。加州澳洲大火、威尼斯水患、瑞典女孩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的“环保怒腔”……,已经将人类严峻环保问题更戏剧化地呈现出来;针对法国养老金改革的浩大游行、英国教师队伍对养老金的抗议、北欧国家养老金组合的巨大调整、中国养老金收益率的探讨……,既是银发经济的挑战,也是长寿时代的机遇;贫困经济学出人意料斩获诺奖、中国脱贫扶贫伟大战役接近于收官时刻、金融科技让小额信贷(Microfinance)风行于非洲拉美南亚,“穷人的金融可获得性”前所未有地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就像巴曙松教授在本期杂志卷首语里面说的那样,“如何通过金融的力量,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金融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基于此思考,转化为编辑行动。梳理了2019年的脉络,整顿出2020年的关注,分解出养老、绿色、普惠的关键词,聚焦于老人、后代和穷人的生存力。于是推出了“养老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三类话题的聚合式封面专题。

金融之本性,并不完全在于资金融通的迅捷、交易结构的妥帖、创新产品的精巧、市场波动的诡谲;金融之本性,也并非“滚雪球”的艳羡与“华尔街之狼”的败德可以概括。实际上,金融的本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应关注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家庭。让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都能拥有美好的机会。金融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漠视沉默大多数的权益,金融也不是放弃后代利益、满足当下人的自私,金融更不是只看重当期奋斗,而推卸了对退休银发人群的承诺。

“金融何以更加美好”,就是坚持金融的美好性、放大金融的美好面、推动金融的美好力。科技叠加在金融上,是帮助更多的穷人能够有信用画像,能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机制设计叠加在金融上,是为了让金融的收益更加稳健,让金融的风险能够得到控制,让金融的治理能够得到改善;环保理念叠加在金融上,是让投资有绿色道德、项目有环保红线、人心有青山绿水。

我们这期分类聚合式专题,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一批美好金融的实践者和思考者。他们有的是监管人士,有的是金融企业家,有的是学者专家。大家一起探讨“养老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金融科技、机制设计、治理结构、投资运作以及项目实践。从他们的文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灌注于笔下的那种理性,也能看到内心的那种责任。

读者朋友们,当你们拿到本期杂志,已是2020年了。恰逢新春,释卷美好。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