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即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女性农民工。“女性”、“劳动力”以及“农民工”构成她们的特殊身份。作为劳动力,她们与男性劳动流动人口以及城市劳动力相区别;作为农民工,她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外来者的标签将其与城镇劳动力相区别,和所有城市外来者一样,她们无法获得城里人享有的体制内机会及资源。
作为新生的一代,她们年纪较轻,同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年纪稍长的农民工相比,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都有根本性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生代群体在文化、观念和行为上都与其父辈存在明显差别(刘传江、徐建玲,2006)。
作为女性,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父权制对其仍然有深远的影响。同男性相比,其性别特征使其更容易也更愿意接近并与城市人群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也更容易融入城市里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下,女性劳动力移民因其外来者的身份和性别身份,有别于城市人和男性劳动力移民,其城市适应过程有其独有的特点。
1.4.2 研究视角
本书针对女性农民工展开研究。社会性别是女权主义研究中一个广泛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gender)与“生理性别”(sex)不同,前者是社会建构的男性与女性角色(刘伟,2009)。“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其揭示的是一个社会中劳动分工、社会活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性别差异。本书在承认男女差异的基础上,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视角,用社会性别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现象,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城市居留意愿以及与男性农民工在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
1.4.3 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迁移动因。从传统角度看,由于男性和女性扮演着不同的经济和社会角色,女性迁移更多的是出于社会和家庭原因,而男性则是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过程是否使女性农民工的传统角色模式受到挑战?她们的迁移动机是否转向经济因素?本书利用数据分析北京女性农民工迁移的动因及其与男性的差异。
第二,城市适应现状。多数学者认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过程受到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双重阻碍,前者主要是户籍制度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因素的阻碍,后者包括农民工的文化适应力弱、人力资本缺乏、城市居民的歧视与排斥等微观因素阻碍。本书主要从微观层面分析在京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状况,从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再到心理层面等诸多层面,对女性农民工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现状进行解读。
第三,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首先利用mlogit模型分别分析个人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四个层面对女性留京意愿的影响;其次,分析男性农民工留京意愿的影响因素;最后,将女性的影响因素同男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