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3 迁移途径

在迁移距离上,一些农村女性只是在农闲时到邻近城市打工,她们参与的是季节性迁移,属于短距离迁移,也即非永久性迁移。有学者研究发现,女性由于婚嫁等社会原因而发生的短距离迁移向以谋求经济利益为特征的长距离迁移转变(Fan,1999:954-988)。对于非永久性迁移者而言,她们根本无意在城市长期生活,因此也就谈不上城市适应问题。只有那些进行长距离迁移并且决定在城市久居的女性,才涉及城市适应问题。

本书利用“你目前的工作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了解在京农民工就业的途径(调查结果见表3-4)。数据呈现的大致趋势是,无论是男性农民工还是女性农民工,有四成左右的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寻找工作的。对此可以这样理解,在京农民工通过劳务市场、劳务中介等机构实现发展个人的目标,这说明务工者的自主因素在寻求工作机会方面占主导地位,而且自己寻找工作的女性农民工比例比男性农民工高出4个百分点之多。可见这些女性并不满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工开始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她们渴求自身的发展,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渴望,更愿意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到城市里打拼,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除此之外,依靠朋友或老乡、亲戚介绍来京工作的女性农民工比例和男性农民工比例分别为44.8%和48.3%,这表明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之外,血缘、地缘、学缘等因素对于农民工寻找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途径。

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通过“用工单位到家乡招工”和“家乡劳动部门组织输送”这两种方式找到工作的男性农民工与女性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只有3.9%和4.7%。可见,近年来,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呼吁和提倡“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但是各级政府及各类组织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表3-4 在京农民工的迁移途径

再来看其他学者的相关调查。表3-5是不同学者在不同时点上针对不同地区农民工的迁移途径进行的调查结果汇总。考虑到调查时间的不同,再加上不同学者的研究目的差异导致统计口径及统计方式不尽相同,我们无法对其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比较,但是其呈现出来的趋势还是可见一斑。数据表明,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其跟随亲属或同乡出去打工的比例最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这种途径进入城市的比例逐渐降低,依靠自身的努力这一途径将取而代之,渐渐成为农民工进城的主要途径。可见,同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具独立自主性,更加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表3-5 其他学者的农民工迁移途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