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本书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本书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本书的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内容上还包括理论综述和文献梳理以及本书的结构、研究方法、创新点。第二章为区际协调的国内外经验借鉴。第三章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顶层设计及五类分机制。第四章介绍了地方政府有限理性与协商机制的关系和经济空间溢出、行政刚性边界与仲裁机制的关系。第五章论述了京津冀产业区际转移与分享机制。第六章论述了京津冀区际基础设施共建与分摊机制。第七章论述了京津冀生态联防联控与补偿机制。本书最后一章是结论(定性结论、定量结论)以及对策建议。本书共八章,参考理论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和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方法为博弈论以及空间计量经济学,技术路线如图1-6所示。

图1-6 技术路线

(二)本书创新点

第一,理论创新。本书以区际纳什均衡作为协同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研究能够突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冲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石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

第二,机制创新。本书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顶层设计分为五个分机制:仲裁机制、协商机制、分享机制、分摊机制和补偿机制。仲裁机制基于纵向协调的视角;协商机制基于横向协调的视角;分享机制基于财税机制改革的视角;分摊机制基于投资机制改革的视角;补偿机制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的视角。纵横结合,每个分机制分别对应了具体的协调内容:仲裁机制对应建立权威仲裁机构;协商机制对应市长联席会议制;分享机制对应横向分税制和双边匹配机制;分摊机制对应横向成本分摊制;补偿机制对应横向转移支付制,并使用模型化方法分别求解各个分机制的区际纳什均衡。从产品设计上,分享机制针对竞争性产品设计;补偿机制针对公共性产品设计;分摊机制针对半竞争半公共性产品设计。

第三,方法创新。本书将多用于微观主体(经济人)的博弈论引入中观主体(地方政府)的区际经济利益协调中,以空间计量为手段,以合同契约为形式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增强了机制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1] 资料来源: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7期,第5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