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日本的“大国”战略与一战前后的对外扩张

一 日本“大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9世纪中叶,日本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通过《安政五国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被纳入近代国际关系体系,陷于半殖民地境地。日本有人提出“失于俄美者,取偿于鲜、满之地”,[3]将侵略亚洲邻国作为“弥补”主权损失的途径。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日本尽快走上通往“大国”之路。日本采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措施,加快国内近代化建设,企图成为地区性乃至世界性“大国”,“大陆政策”的目标就是做世界性“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首先要做亚洲的“领导”,进而与列强比肩、加入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列。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提出了“主权线”与“利益线”理论,认为“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护利益线。其主权线系指国之疆域,利益线系密切关系主权线之安危地区……当今欲在列国中维持一国之独立,仅守护主权线绝对不够,须要保护利益线”。[4]日本的“利益线”是指朝鲜、中国东北和台湾,日本不仅要保卫“主权线”,还要维护“利益线”,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具体表述。

甲午战争是日本武力推进“大国”之路的重要一步。甲午战争前,日本虽多次侵犯中国台湾、朝鲜等邻近地区,取得了侵略利益,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东亚地区以中国为核心的传统“宗藩体系”仍在存续,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大国心态”并没有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的失败而终结,对日本还有传统的心理优势。日本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也不敢小觑,仍保留着一丝“敬畏”。甲午战争伊始,由于担心实力不足,日本国内不乏反战声音。但是,随着日军在战场上的迅速推进,反战者纷纷转而支持战争,自由民权主义者迅速向“国权主义”者转变。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此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侵犯,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也使两国在东亚的地位出现大逆转。中国不仅成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也受到曾经的“蛮夷小邦”日本的欺压,彻底失去了在东亚的中心地位。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达到了“失于俄美者,取偿于鲜、满之地”“与西方文明共进退”的目的,从法律上取得了对中国的优势地位,从“周边”国家一跃而为东亚的“大国”,开始构筑以自身为核心的东亚秩序。中日两国在东亚地位的转换,对地区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战争取代了和平,侵略取代了平等,东亚各国无时不面临来自日本的侵略威胁。

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巨额战争赔款,大力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并在1897年利用从《马关条约》得到的巨额赔偿,确立了梦寐以求的“金本位”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员,大大增强了日本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竞争能力。日本不仅要做亚洲的“中心”,还要在世界发挥作用,要“雄飞”于亚洲和世界,从亚洲的日本一跃而为世界的日本。1896年7月,《世界之日本》创刊,所刊内容都是鼓吹向亚洲大陆发展,日本“领导”亚洲,做世界的“大国”。[5]中国为偿还对日赔款,则不得不向欧美各国借贷,失去了更多的主权,加速了经济的衰退,在经济上越来越依附于外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巨大的利益,为觊觎中国东北已久的沙皇俄国所忌惮,在俄、法、德“三国干涉”的压力下,日本不得不吐出到嘴边的辽东半岛。日本朝野普遍认为归还辽东半岛是实力不够所致,有朝一日还要把辽东半岛重新夺回来。“归还辽东半岛,表明毕竟我国力量不如人,我深信力不如人,无论何种正义公道都毫无价值。”[6]日本要“卧薪尝胆”,全力进行“战后经营”,大幅度提高军事,与俄国一决高下。

1900年,日本趁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向中国派兵2万余人,接近列强出兵总数的一半,大大超过了俄国,成为“远东宪兵”。日本不断向中国扩张,自然引发列强不满,欧美出现了“黄祸论”,尤其是日俄矛盾凸显。日本政府采取了与强者结盟的策略,“与强国英国结盟,共同努力,使俄国不得不满足我之要求”。[7]1902年1月30日,日本与英国签订《日英同盟条约》,双方互相承认在中国的利益,保证一方与他国交战时,另一方保持中立,与两个以上国家交战时,另一方参战。日本为对俄战争做好了外交准备。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取胜。1905年9月5日,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的大部利益。日本战胜了拥有强大陆军的俄国,自认为已是世界“一等国”,要进一步发展国力。1906年,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关东都督府,建立了国策公司——南满铁道株式会社。1910年8月,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在永保“东洋永久和平”的旗号下,正式吞并了朝鲜,确立在东北亚对俄国的“优势地位”。日本不断加强以中国东北、中国台湾、朝鲜、桦太(库页岛)为核心的殖民地经营。为了进一步向“大国”迈进,加强“一等国”的地位,日本于1907年通过了《帝国国防方针》,制订了长期扩军计划,陆军要增加八个师团,海军实行八八舰队计划。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通过对外战争推进“大陆政策”,走上“大国”之路,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巨大利益,刺激了其对外侵略的野心,以战争为财富增长最快最有效的手段,此后几乎每隔10年左右,就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以此作为实现“大国”战略的手段。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构筑以自身为核心的新的“华夷秩序”,藐视中国、朝鲜的极端民族主义蔓延,认为甲午战争是“谋文明开化进步者与妨碍进步者之战”。[8]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涌现出大量神化天皇、赞美战争、歌颂军国主义的小说、诗歌、歌曲、漫画等作品,鼓吹日本取得胜利靠的是英明的天皇,靠的是忠于天皇的军队,连小孩游戏时的歌谣都是“支那佬,拖辫子,打败仗,逃跑了,躲进山里不敢出来”。[9]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思潮逐渐演化成新一轮战争狂热,为继续推进“大陆政策”提供了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