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大师课:美国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世俗的评判标准是恒定不变的吗

《红字》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此时,宗教在西方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人类历史发展步入现代社会之前,宗教一直是西方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18世纪之前,西方政权的更迭都是与宗教捆绑在一起的,甚至在他们的历史、文化典籍中,也处处显示出宗教的影子。而这些宗教中最为重要的一支,便是基督教。

基督教是如今世界上信众最多的宗教,与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也就是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经典文献是《圣经》。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分支,其中新教出现的时间最晚,它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应运而生的。

研究西方文学,往往难以脱离宗教背景去看待作家、作品。《红字》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一个清教氛围浓郁的地方,而作者霍桑本人,也深受清教思想影响。

殖民地的建立,一方面与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宗教冲突有关。可以说,北美殖民地的开辟,是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因素,西方很早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发展商品经济,并建立起相应的政治制度,这也催生了相应的文化,形成了海洋文明。

5世纪左右,西方进入黑暗的中世纪。经历了近千年的压抑之后,人们解放天性的需求如同岩浆般喷涌而出,势不可当,终于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人们开始追求现世享乐,实现自我价值,这就唤起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也开始萌芽、生长。

到了15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人们开始去海外寻求财富。由此,西方逐渐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在当时,风靡欧洲的《马可·波罗游记》还掀起了一股“东方热”。

在这本书中,古老的东方被描述为一片繁华富庶之地,其中一个故事记录了一座位于日本的宫殿,这座宫殿居然是用纯金打造而成的。这种夸张的描述激起了西方人对于东方的强烈向往。于是,大批西方商人登上了轮船,前往东方寻找财富。

当时从西方到东方的商路很少,且必须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但坐落在该海峡周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之后垄断了商路,不允许他国船只通行。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不得不开辟新的航路。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航海家,我们熟知的哥伦布就是其中一位。其实他的初衷不过是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却偶然间发现了美洲大陆。

根据哥伦布随行船员的描述,他们登上了北美洲,看见了蓊郁的丛林、清澈见底的溪流。那里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无比敬畏。

这样一片远离世俗的伊甸园,为何会在后来沦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呢?

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17世纪的英国,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相较于其他国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较早,势力也比较强大。17世纪英国就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资本家们通过不断拓展新的渠道来获得优质的商品以及广阔的商品市场。因此,英国在这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也就不奇怪了。

殖民地建立的另一个原因是宗教冲突。16世纪,欧洲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德国的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之后,新教的势力日益壮大。新教中有一个派别叫加尔文教,在英国被称为清教。清教徒们对英国的宗教现状极度不满,他们认为,英国国教成了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腐朽不堪,因此应当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废除主教制。清教徒们还要求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约,反对纵欲奢华。

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往往难以和平共处,尤其是当这信仰还与政治利益相关的时候。

清教徒的主张引起了天主教徒的强烈抵制,天主教徒对清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1620年,一批遭到严重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轮船离开英国,前往北美大陆,也正是在这艘船上,他们签署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公约成为美国日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首例,它的签约方式及内容代表着“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强权来决定管理”。清教徒开创了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结构,在王权与神权统治的时代代表着民主的信念在萌芽。

《五月花号公约》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早期统治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清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自由、开放的,但实际上,自由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美国清教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精神运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还是一种极端民主与共和的理论。

清教徒们在自己的祖国遭受迫害,对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产生强烈的不满,移民到北美之后,他们希望从此能够按自己的意愿信仰上帝。于是,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他们崇尚的自由,涵盖了广泛的道德含义。他们严厉地斥责和惩罚任何破坏和蔑视这种自由信念的行为。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霍桑在《红字》开头写道:“新殖民地的建设者,无论他们原意是怎样计划着人类美德与幸福的乌托邦,可总是从一开始,便在实际的需要中,认为一定要划出一部分处女地作为墓地,另外还划出一部分作为监狱的地基。”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海丝特会因通奸罪在众人面前接受审判,并且终身佩戴屈辱的红字了。

除了重视伦理、崇尚自由,清教徒还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人要想开创事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并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他们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绝不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具有回馈社会的意识,担当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正,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教徒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都具有排除万难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他们身上的这种精神,后来被称为“清教徒精神”。

在这一批勤劳能干的英国清教徒的共同努力下,英属北美殖民地蓬勃地发展了起来,并为之后美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