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原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精神性和非精神性抑郁的对比

关于精神性抑郁和神经性抑郁的区分,历史上不同的专家争论就很大。尽管很多年来,这种分歧就是官方命名法的一部分,但一些作者如Paul Hoch还是质疑这些差异,最后则干脆抛弃了这些分歧。Hoch声称:

两者的动力学现象、口欲和超我建构等,都是一样的,而对于这些差异的定论是武断的。如果患者目前有一些抑郁发作,他就会被归为精神病组,如果没有,则会被归为神经病组。如果患者的抑郁是对外界突如其来刺激的一种反应,那么他通常就会被诊断为神经性抑郁。如果这些刺激没有详细说明,那么就被归为内源性抑郁。事实上,所谓的精神性抑郁和神经性抑郁之间没有区别,要有的话也仅仅只是程度不同。

Hoch的主张概括了分裂主义者和渐进主义者对立的观点,他们将神经性抑郁和精神性抑郁一分为二来看。历史上先前的渐进主义理论见于克雷丕林的主张中:2

我们在躁狂-抑郁组中囊括了某些轻微的和极度轻微的情绪表现,一些是周期性的,一些是持续病态性的。它们一方面被认为是严重障碍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人格倾向的边缘状态。

Paskind3也认为精神性抑郁只是严重的躁狂型抑郁(双相障碍)。就其显著的症状而言(并不包括任何基础性的因素),它们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他声称:“这种情景似曾相识,例如,只要医院怎样描述糖尿病,那么研究者也就会怎样去描述它。几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表现为酸中毒、昏迷、坏疽和大面积感染。”

在Paskind看来,将抑郁分为两种单独的障碍,就像在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将糖尿病分为两型一样。

与目前的系统研究不同,4早期的文献绝大多数支持将神经性抑郁和精神性抑郁区别开来。有关疾病二分法的理论支持者有Kiloh,Garside5和Carney,Roth和Garside6。这些人表示通过因素分析,神经性抑郁和内因性抑郁在某一点上,各自有一个相同的双向因素(见第4章)。Sandifer等人7通过他们的等级量表获得了一个双模态的分布结果,他们将其解释为两种类型的抑郁。然而,这个双模态分布,也许是与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关。例如,Schwab等人8发现运用汉密尔顿等级量表(Hamiltion Rating Scale)可以得到一个双模态分布,然而运用贝克的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则得不到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