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原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症状群的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

Weiss和Garber21综合了一些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在像成人一样经历和表达抑郁情感时的经验之谈,尽管我们普遍认为抑郁在这个年龄群体中是多发的,但其发展水平对抑郁的现象学影响是相对较小的,个人情况的发展前景也预示了这种疾病现象和经历的独一性。所以,在确诊患者为抑郁症时,如果有可能必须将其生理、社会、认知发展水平考虑在内。

考虑到与此问题相关的一大堆研究,Weiss和Garber21提出还有以下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还不知道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抑郁是如何与成人的抑郁相区别的,然而,它们的确有关联。为了找出不同,他们就根据发展水平将个体抑郁的持续性和持续的形式或性质区别开来。在他们提供的其他例子——兴趣缺失中(缺乏愉悦感),提出了所有阶段的发展水平,但每个阶段的表现都不相同。儿童的兴趣缺失会表现在对玩具不感兴趣,青少年表现为对凡事都感到无聊,成人则表现为缺乏性欲。

需要重视的是,对抑郁经验之谈的文献进行综述和荟萃分析21后得出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儿童和成人在经历和表达抑郁时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宁愿说目前的研究就是这样,而明确的结果还没有出现。如果在合理的干预性研究下,我们能够发现区别,那么研究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这种区别是抑郁的原因还是结果。然而,在涉及那一步之前,“最主要的是这些包含抑郁综合征在内的症状群是否存在发展性的区别,这个问题还有待回答”。

美国心理协会22的官方诊断手册并没有如上述研究者的综述来得周到,他们宣称儿童和青少年抑郁大发作的“核心症状”是相同的。然而,也声称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突出的特殊症状也会改变,“某些症状如躯体反应、易激惹、社交分离在儿童之中尤为常见,然而,与青春期和成年期相比,心理运动迟缓、嗜睡、幻觉在青春前期少见”。

文化差异

为了防止由于经历和交流抑郁症状的差异所引起的漏诊或误诊,我们必须很好地理解与患者之间的文化差异。22下面就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神经”或头疼(在拉丁或地中海民族的文化中)、虚弱、疲劳、“失衡”(在中国和亚洲的文化中),“心脏”有毛病(在中东的文化中),或“心碎了”(在印第安霍皮人的文化中),这些主诉,也许表达的都是抑郁的情感体验。由于抑郁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之中的差异性表达,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全面理解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