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审阅的技巧
审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发现一些疑点和线索,以抓住重点、缩小检查范围,这就要求掌握一定的审阅技巧。
(1)通过判断有关数据的增减变动有无异常来鉴别被审计单位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有异常情况的数据,通常称为异常数,它是指某些数据资料违反了会计原理的要求,或是违反了经济活动实际情况而在正常情况下不应有的现象。如库存商品、现金、材料等财务明细账出现赤字金额。
运用审阅法从异常数方面来发现有无问题时,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①从数据增减变动幅度的大小来衡量。从这方面着手发现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各项经济活动本身的数量界限。例如,工资费用、管理费用发生了巨额的增减变化,一般都隐藏了一定的问题。
②从数据本身的正负方向上来衡量。会计数字的正负方向,反映了会计账户表示的属性,如财产物资类账户余额出了负数,则表示违背了该类账户的属性,一般来说均有问题。
③从相关数据之间的变化关系来衡量。相关的会计账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个账户的变动必然引起某个或某些账户的相应变动,如果变动的方向及变动的幅度不匹配,则说明这种变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外投资金额有了巨额增加,但投资收益增加很少甚至减少,这就说明与这种变化不匹配,可能存在某种问题。
(2)通过判断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程度来鉴别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理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会计资料反映的情况和实际活动不符,则被审计单位就有弄虚作假的可能。
(3)通过判断会计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来鉴别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相关的会计账户都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而每个账户都有固定的核算内容,如果任意变动某个账户的核算内容,甚至将不相关的账户对应起来,一般都存在造假行为。如将应收款账户与费用账户对应、收入账户与应付款账户对应,则可能存在转移收入或支出的行为。
(4)通过判断时间上有无异常来分析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每项经济业务从开始执行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度。若在有关资料上没有载明业务发生时间,或是虽载明了时间,但从发生日至记账日(或结转日)之间的时间较长,则可能隐藏着某种问题。
(5)通过判断单位购销活动有无异常来鉴别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审计人员可通过审阅书面资料发现被审计单位在购销活动方面有无舍近求远、舍优购劣的现象,以及购销活动内容、物流方向、购销价格、结算方式等是否正常、合理、合法。
(6)通过判断业务经办人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思想品德来鉴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从审阅书面资料入手,进一步了解重要业务经办人的政治、业务素质情况,将其作为判断有无问题的参考。
(7)从资料本身应具备的要素内容入手来鉴别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任何资料都应该具备所要求的要素,如果要素内容不全,则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以证实有无问题。
要有效地运用审阅法,就必须结合使用复核、核对的方法以便于及时证实审阅中发现的问题。审阅时应认真仔细,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要素,更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数字,要边审阅,边思考,善于发现疑点和线索,并进行完整的记录。为了避免重复和疏漏,审阅时应运用符号标准,以区别已审阅和未审阅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