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全流程技术操作实务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2.2 审计依据的种类

由于审计的目的不同,各种类型的审计所遵循的审计依据也不相同。不同种类的审计依据有不同的用途,进行适当的分类,有利于审计人员选用。

审计依据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来源可分为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和被审计单位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按性质可分为宪法、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按内容则可分为预算、计划、经济合同、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等。但是,从审计实践看,审计依据主要是按审计目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审计依据、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1.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审计依据

(1)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国家颁布的法律和各种财经法规,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在我国用作审计依据的国家颁布的法律、财经法规主要有民法典、外商投资企业法、各种所得税法、会计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等,此外,还有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颁发的规范性文件等。国际机构所制定的各种适用的经济法规则是涉外经济审计的重要审计依据。

(2)地方和主管部门颁布的财经法规。地方财经法规是由地方各级立法机构和政府依照国家颁布的经济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的财经法规;主管部门财经法规是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关的经济政策、指示和规定。

(3)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包括两种:一种是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如行业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各种管理办法等;另一种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地方财经法规并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

2.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

除合法性审计外,现代审计的另一个重要活动领域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这方面的审计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可比较的历史数据。可比较的历史数据包括两种:一种是反映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历史数据,如资本金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率等,可以用作判断和评价被审计期间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依据;另一种是与被审计单位同行业中的经营性质、规模与其相近的单位的历史数据,可以作为判断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2)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计划和预算、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的完成情况,都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重要依据。

(3)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原材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生产设备利用定额、废品率、各种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都可以作为判断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重要依据。

3.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要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方面的审计依据主要如下。

(1)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根据规定的经营方针,为合理有效地进行经济活动而建立的各种控制制度,主要包括预算控制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责权控制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否科学有效地实施,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凭证的传递程序、账簿的核对制度、实物的盘点制度等都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这些制度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3)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具有控制的功能,它既要检查和评价其他各项内部控制要素的质量与效果,又作为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各项内部控制,共同实现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因此,内部审计制度也成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