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全流程技术操作实务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1 审计的准备阶段

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工作主要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分析审计风险,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等。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初步调查,在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之前,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初步的了解,包括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等。审计人员了解了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以此决定是否接受审计委托。

2.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必须初步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规章制度、业务处理程序和人员职责分工等是否合理,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程序和手续是否科学等情况。只有初步评价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3.分析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在审计准备阶段必须认真分析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工作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一般而言,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人员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应当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审计人员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审计风险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4.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的审计项目时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的正式文件,以此来明确委托项目的接受以及对约定事项的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合同的性质,一经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合同。

会计师事务所在签约之前,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项目的性质和目的、审计范围有无限制、审计收费以及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主要工作等问题进行商谈。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一般而言,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

(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

(4)审计责任与审计范围,包括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遵守的审计准则。

(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6)审计报告格式以及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

(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未被发现的风险。

(8)管理层为审计人员提供的必要工作条件和协助。

(9)审计人员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以及所需要的其他信息。

(10)管理层对其做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11)审计人员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

(13)违约责任。

(14)解决争议的方法。

(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

(16)签约的日期。

5.编制审计计划

经过上述工作后,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便可以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根据审计任务和具体情况所制定的审计工作的具体步骤。其内容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被审计单位的概况、被审计单位委托审计的目的和出具报告的要求、审计组的人员、审计重要性考虑、审计风险评价、审计范围、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的性质和内容、时间预算等。审计计划一般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