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湖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毛泽东与中办“五·七”学校

李新芝

1968年8月,“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两年了,中办就这两年的情况向毛泽东及中央呈送了《中央办公厅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情况的报告》。当年4月,根据该报告请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意“合并机构,减少层次,整顿业务,精简人员”的意见,为解决中办一些人员的安置问题,中办打算像柳河那样办一所“五·七”学校。毛泽东批准了中办的报告。

1968年10月,中办在《关于干部下放劳动和轮流支工的请示报告》中提出,从中办现有3000多名工作人员中,精简1700人,留1300人坚持机关工作。精简人员中,一部分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继续参加“支左”锻炼;机关开办工厂,组织一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生产劳动;另外,准备在江西进贤县开办农场(即新办“五·七”干校)。第一批下放劳动的有1600人左右。运动中被查出“有问题”的人员,亦随机关工作人员下放,监督他们劳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批准了中办的这个报告。

就此,建设中办“五·七”学校之事提上了工作日程。

1967年春,毛泽东的侄女婿曹全夫被打倒,进入中办学习班,1968年12月9日宣布解放。12月10日,曹全夫写信给毛泽东,说自己“在机关待久了,不能再待下去了,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要求下去当农民、当工人,进行劳动锻炼”。毛泽东见了汪东兴,笑着说:“过去赶都赶不下去,这回主动要下放劳动。希望他们下去真正地了解农民,深入地了解农民。”12月13日,中办“五·七”学校临时党委宣布成立,曹全夫任书记。12月16日,在派人去江西省进贤县选校址后,汪东兴向毛泽东汇报说:“‘五·七’学校就定在青岚湖畔,那里的水域没有血吸虫。”毛泽东听后非常满意,并给予充分肯定。

1969年元旦,汪东兴去给毛泽东拜年。毛泽东一直关心着中办“五·七”学校的事,他问汪东兴:“中办的人下去了没有?”汪东兴回答:“最近就要下去。除中央办公厅去一部分人外,机要干校的学生还没分配,也一块儿到‘五·七’学校。”汪东兴还说:“机要干校的学生反映,这几年没学到什么东西。”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对汪东兴说:“告诉同志们,劳动也是一课,不懂工,不懂农,不会打仗,要给他们机会锻炼。”

说话间,汪东兴摊开地图给毛泽东看“五·七”学校的校址,并说要在青岚湖围湖造田。毛泽东听后说:“江西那个地方常下雨,在那里围湖造田,除了防洪,还要防内涝。”

1969年1月2日,在中直礼堂召开去“五·七”学校的动员和欢送大会,汪东兴传达了毛泽东对机要干校学生的指示。同学们听后非常激动,把“劳动也是一课”作为座右铭,写在《毛主席语录》的扉页上。为了上好这一课,这些学生们在“五·七”学校日后的劳动和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争挑重担,坚持锻炼。

为了落实毛泽东防洪和防内涝的指示,“五·七”学校在筑建围湖大堤的同时,还在大堤的最北端修建了一座功能十分强大的电排站。同时,沿南北向轴线位置挖了一条排灌总干渠,从东向西挖了一条排水渠,西端与总干渠相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排灌水系。

1973年,进贤县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雨,引起山洪暴发,青岚湖水猛涨,“五·七”大堤面临严重威胁,堤内稻田里一片汪洋。这时,电排站和排灌水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保住了“五·七”大堤,而且获得了水稻大丰收。当毛泽东知道“五·七”学校在大灾之年仍然做到了粮、油、肉、菜自给,还向国家卖了余粮的时候,非常高兴,他鼓励“五·七”战士说:“‘五·七’学校,要是自己没有粮食吃,没有油吃,没有肉吃,没有菜吃,那还有什么优越性呢?”

1970年,由于干部的逐渐分配,劳动力少了,“双抢”难以应付。王良恩率领中办从各单位抽调的250名军人和干部,到“五·七”学校支援“双抢”。离京前毛泽东特意叮嘱他们,“你们去了以后,问候‘五·七’学校的同志们”,又说,“办‘五·七’干校是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好形式”。有中办各单位的支援,1970年,“五·七”学校的“双抢”顺利完成了。

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夕,毛泽东派汪东兴专程去了一趟“五·七”学校,他代表毛泽东看望“五·七”战士,并向“五·七”战士问好。

1970年夏天,毛泽东派他的机要秘书谢静宜去“五·七”学校看望李讷。他对谢静宜说:“我没有时间管她,她不要自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主席就不求进步……”又说,“她现在是在江西进贤中办‘五·七’学校劳动锻炼,是我让她去的,我同她说过,不要在解放军报社了,下放到江西进贤‘五·七’学校劳动去吧!她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办报啊!她同意我的意见,很高兴地去了”。谢静宜去“五·七”学校见到了李讷,在江西省委的帮助下,安排李讷到江西一个农村插队去了。谢静宜临走时,还顺便问了李讷的婚姻问题。

在“五·七”学校劳动的“五·七”战士时时牵动着毛泽东的心,每每见到去过“五·七”学校的同志,他都要关切地询问“五·七”学校的情况。机要干校学员赵银凤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她在《深切的怀念,难忘的教诲》一文中回忆道:

“一次谈话中,当毛主席得知我来过‘五·七’学校时,就很关切地向我询问‘五·七’学校各方面的情况,问同志们从北方到南方生活习惯不,劳动累不累,学习有没有时间,还问一些老干部在‘五·七’学校的情况,等等。我向主席一一作了汇报。当我讲到‘五·七’战士们战天斗地,当年围湖造田,当年收获,实现粮食自给时,毛主席高兴地笑了,鼓励说,‘你们干得好啊,这就是对你们青年人的锻炼嘛’。说到这里,主席还亲切地拉着我的手,看我手上有多少老茧。”

毛泽东最关心在中办“五·七”学校未被解放的老干部。

毛泽东的机要秘书谢静宜从“五·七”学校回北京向毛泽东汇报说:“机要局的陈其(机要局原局长李质忠的爱人)在“五·七”学校表现很好,很能干。”毛泽东听后很高兴,他说:“听说童小鹏表现也不错。”当毛泽东听谢静宜汇报李质忠被监督劳动的情况时,心情很沉重,马上对谢静宜说:“小谢,你再去一趟,代我向陈其同志问好,代我转告李质忠同志,好好学习,努力改造,还可以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吧!”

谢静宜又重返中办“五·七”学校,向学校领导和四连负责人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并向李质忠、陈其转达了毛泽东的问候、期望和关怀。谢静宜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希望学校和连队对他们在劳动上照顾,在生活上放宽。

中办“五·七”学校建校初期,为了让毛泽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得到毛泽东更多的指教,由李静声主持,组织政治工作组的“五·七”战士编写《简报》,每月一期,上报汪东兴,并呈送毛泽东。毛泽东每期都看。

“五·七”战士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大家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了辉煌。

当年筑起十里长堤,围湖造田,3000多亩水稻获得大丰收。更神奇的是,红壤山上栽下的温州蜜橘小树苗,当年就挂果了。“五·七”战士非常高兴,在结果的橘树旁搭了棚子,派有技术的“五·七”战士日夜精心看护,一定要将自己的劳动果实送到北京,送进中南海,让毛主席尝尝鲜。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五·七”战士在校部食堂举行了追悼大会。哀乐响起,心情万分悲痛的“五·七”战士哭声一片。后来,“五·七”学校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质量最好的晶体管提供给毛主席纪念堂使用,以表达对毛泽东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