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名医名方录(第一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医事小传

刘以敏(1939—2018),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云南省中医医院原儿科主任。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

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学术顾问,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成员、儿科病类中药临床研究组组长,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1962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五七干校”工作锻炼,其间接诊了大量内外妇儿等科各种疾病,探访了多位当地经验丰富的老药工,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临床经验及知识,后回到云南省中医医院工作。自此,师承著名儿科学家康诚之先生4年,又得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王玉润的指导,并在王玉润指导下参阅儿科泰斗徐筱圃的临床笔记,学业渐进。

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50余年,曾担任“黄帝内经”“伤寒论”“中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潜心研究中医经典、中医儿科古今医籍文献,汲取各家之长,不拘一格,熔儿科寒温两大学派于一炉,特别是在康诚之、王玉润学术体系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案例,渐渐濡养出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学术上,强调整体,注重望诊。因儿科古称“哑科”,切诊、问诊均有困难及局限,故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以望诊为要。一望形神动态,以获得整体印象;二望面色舌苔,兼视涕、痰、二便,以辨阴阳寒热虚实,通过患儿种种外在表现,初步诊察出小儿的内在变化。循证求因,治病求本,强调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医者必须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综合分析,透过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

刘以敏擅长活用动变思想分析证型,主张衷中参西,辨病辨证相结合,强调“百病以胃气为本”,“治病莫忘脾胃”;提出中医学治疗疾病,不仅注重积极的燮理阴阳、整体治疗,还应“治养结合”。刘以敏认为,无论是调乳母、节饮食,还是用药调理,都应始终不离脾胃,禀“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宗旨;指出小儿不可滥用峻攻削伐之品,要注意中病即止,万不可妄攻而先败其元气,应以顾护脾胃为根本,达到“乳食能进,大小便调,肠胃之气足”的目的;拟方推崇钱乙,认为其制方法度严谨,方药审慎,师古不泥,故为方博达,善于化裁;用药重视地方药物的研究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小儿肺脾肾相关疾病与儿科疑难杂症颇具心得,尤其对紫癜、肾病、久咳、久泻、黄疸、抽动症、小儿虚弱证的诊治有独到之处。首次提出佝偻病应注意脾胃调理的观念;在性早熟的病因病机方面指出,除肾阴亏损致相火旺盛外,肝气郁结,肝经湿热也可导致患儿性早熟,治疗上不仅泻相火,还从肝论治,治以泻肝、平肝、柔肝之法。

著有《融合寒温 活用古方治儿疾—刘以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等4部专著;担任《儿科心鉴》顾问;研究整理民间运用“硫黄针”治疗多种疾病的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发表或指导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的“全国佝偻病中医中药防治课题”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总结个人系列方8首,已通过省级评审投产,在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广泛使用;主持“童宝”等数十个品种的新药临床观察和开发。

多年来,除了承担日常教学和各类学习班教学外,还带教省内外及奥地利、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地的进修人员多批,为中医学的传承、发扬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