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6h内患者——桥接/血管内治疗
在PROACT-Ⅱ研究中,发病6h内的大脑中动脉(M1或M2)闭塞患者,分别予重组尿激酶原联合肝素动脉溶栓(试验组)或单纯肝素化(对照组),试验组主要终点3个月良好神经功能预后(mRS评分0~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0% vs.25%,P=0.04);试验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再通率高于对照组(66% vs.18%,P<0.001);但试验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 vs.2%,P=0.06),两组病死率相似。
MELT试验比较了6h内药物治疗(治疗组)与动脉使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治疗组的主要终点3个月良好神经功能预后(mRS评分0~2分)发生率较对照组高(49.1% vs.36.8%,P=0.35),总体治疗效果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与PROACT-Ⅱ试验一致[80-81]。
前期探索性试验应用小样本研究评估了静脉使用小剂量rt-PA联合动脉溶栓的疗效。据卒中应急管理(EMS)、介入管理研究Ⅰ(IMSⅠ)和介入管理研究Ⅱ(IMS Ⅱ)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82-84]。基底动脉国际合作研究(BASICS)回顾分析了急性起病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选用抗栓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未显示出各种治疗方案的统计学差异[85]。
近期的血管内试验提示动脉溶栓治疗作用有限,但也可作为挽救性治疗,而不是主要治疗。THRACE试验干预组141例患者中15例(11%)在机械取栓后动脉内使用阿替普酶,平均用量8.8mg,与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相比,对临床预后没有影响[44]。
桥接治疗是指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动脉血管内介入再灌注治疗,分为直接桥接治疗和挽救性桥接治疗。直接桥接指静脉溶栓后不观察、等待溶栓效果,直接进行取栓治疗,挽救性桥接指静脉溶栓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无效后再进一步考虑取栓治疗。
目前,对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在早期取栓的五项随机对照研究中,90%以上的患者均为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机械取栓的桥接治疗。对于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的临床效果,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之中。HERMES研究的亚组分析提示桥接治疗(n=1 090)和直接取栓(n=188)的患者预后无差异(P=0.43),但直接取栓患者多数是因为有静脉溶栓禁忌[86]。SWIFT、STAR及其他一些非随机对照试验也提示直接取栓和桥接治疗结果相似,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较单独机械取栓并没有提高临床获益[87-89]。但有研究提示桥接治疗预后好,死亡率低,开通率高,取栓次数少,缩短了取栓时间且不增加sICH风险[90-93]。
近期发表的EXTEND-IA TNK研究中,发病4.5h内大血管闭塞的AIS患者,桥接治疗前使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后,在取栓前的良好再灌注率可达到22%,显著高于阿替普酶的10%再灌注率(差异性12%,95% CI:2~21;发生率比值2.2,95% CI:1.1~4.4;非劣性P=0.002;优效性P=0.03),两组sICH无差异,且替奈普酶组90d良好预后更优。研究提示新型静脉溶栓药物提高了大血管闭塞取栓前开通比例,从而早期恢复灌注,改善预后[94]。
机械取栓装置因为具有以下诸多的理论上的优点,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快速再通,更低的出血转化率及卒中介入时间窗可延长[95]。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MERCI Retrieval™(2004年)和Penumbra Stroke Systems™(2008年)作为第一代机械取栓装置。2013年三项评估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IS的试验——介入管理研究Ⅲ(IMS Ⅲ)、机械吸取和栓子切除术再通(MR RESCUE)和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溶栓与静脉溶栓的随机对照试验(SYNTHESIS EXPANSION)均报道了阴性结果[96-98],没能显示出血管内治疗的优越性。可能存在以下的原因:症状发生到治疗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误,采用的影像学方法未能筛选出可能获益人群,再通率较预期低以及应用了老一代取栓设备。
美国FDA于2012年又批准了Solitaire™和Trevo™支架取栓装置。在证实了新一代支架取栓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后,多项以新一代支架取栓装置为主要设备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在大血管闭塞患者取栓治疗与单纯静脉溶栓或药物治疗相比的优势。自2014年底开始,一系列相关研究相继公布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经过筛选的前循环大血管AIS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
根据以可回收支架为主的6项机械取栓随机对照试验(MR CLEAN、SWIFT PRIME、EXTEND-IA、ESCAPE、REVASCAT、THRACE)的结果,2015年的指南对特定的人群给出了取栓最高级别的推荐意见[44]。
推荐意见:
[1]发病6h内,符合以下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①卒中前mRS评分为0~1分;②缺血性卒中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引起;③年龄≥18岁;④NIHSS评分≥6分;⑤ASPECT评分≥6分(Ⅰ类推荐,A级证据)。
[2]发病6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AIS,当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无效且无法实施机械取栓时,严格筛选患者后实施动脉溶栓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有血管内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快实施治疗。当符合静脉rt-PA溶栓标准时,应首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桥接机械取栓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4]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建议将机械取栓作为符合条件的大血管闭塞的治疗方案(Ⅱa类推荐,A级证据)。
[5]推荐首选支架取栓装置进行机械取栓(Ⅰ类推荐,A级证据),也可酌情使用当地医疗机构批准的其他取栓或抽吸装置(Ⅱa类推荐,B级证据)。
[6]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股动脉穿刺)进行机械取栓治疗(Ⅱb类推荐,B级证据)。
[7]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闭塞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股动脉穿刺)进行机械取栓(Ⅱb类推荐,C级证据)。
[8]卒中前mRS评分>1分,ASPECT评分<6分或NIHSS评分<6分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进行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需要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证实(Ⅱb类推荐,B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