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心理健康促进实施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工作场所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至少应分为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所有各自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觉得生活充满乐趣。对生活充满热爱,不仅表现为积极工作,勤奋学习,还表现在注重体形的健美与面容的修饰。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志是情绪的稳定。不管面对怎样的逆境,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能保持稳定的心境,有充沛的精力和奋发向上的朝气。心理健康的第三个标志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下都能迅速按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活的节奏,使身体迅速适应新的环境需要。

2005年,WHO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幸福状态,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中,个体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能够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能够为他或她的社区作出贡献。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经常被混淆为同一件事。他们非常不同的是,这两个术语不能互换使用。心理疾病指的是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饮食失调等。心理健康远多于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的生活。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即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健康状态

①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里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②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③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

2.不良状态

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特点是:①时间短暂,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便能得到缓解。②损害轻微,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③能自己调整,大部分人通过自我调整、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3.心理障碍

是指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导致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特点是:①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②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有强烈的心理反应,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得很正常。③损害较大,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④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必须依靠心理医生的指导。

4.心理疾病

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特点是:①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大脑黏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或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意志减退等。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③损害大,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④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早期通过情绪调节和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有证据表明,压力会加重身体疾病,如冠心病,肌肉骨骼疾病和糖尿病。还有证据表明精神痛苦与有害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此外,经历精神痛苦和健康状况不佳可能导致健康损害增加行为(如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减少运动)。不健康行为的增加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打击”影响。

二、工作场所与心理健康

工作场所是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关键环境之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工作在促进或阻碍心理健康及其矫正疾病方面的作用。虽然很难量化工作对个人身份、自尊和社会认可的影响,但大多数心理健康专业人员都认为,工作环境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工作可以通过增加社会包容、地位和身份以及提供一个时间结构,而对心理健康产生有益作用;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心理风险因素会增加焦虑、抑郁和心理衰竭的风险。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心理风险定义为压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方面是工作内容、工作组织、工作管理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员工的能力和需求。

工作场所心理健康概念往往侧重于个人而非组织。然而,全面的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政策包括对组织本身的心理健康的评估。个人和组织在促进工作中良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收益反映在增加的福祉和生产上。

工作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后果包括:①旷工,因病缺勤增加,特别是短期缺勤的频繁增加;健康状况差,抑郁、压力、倦怠、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睡眠障碍、皮疹、头痛、颈部和背部疼痛发生率增加,对感染抵抗力降低。②工作绩效降低,包括生产率和产量下降;错误率增加;事故数量增加。③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不佳,包括缺乏动力和信念;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但回报却越来越少;不守时;辞职增加。④工作中的关系恶化,包括同事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与客户关系不佳。

工人的健康本身就是一个单独的目标。解决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问题意味着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的日常实践和惯例中。

心理健康工作场所的特征包括:①个人健康和生活方式,为员工提供健康选择所需的信息和技能,并在工作场所和家庭中养成健康的习惯。②工作场所文化和支持性环境,创造一个尊重和支持的工作环境,让健康的选择成为一个容易的选择,所有个人都感到有价值,他们可以为决策作出贡献。③物理环境和职业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场所的物理和化学危害,以减少与工作有关的伤害,疾病和残疾。

三、工作场所心理健康促进

心理健康促进是增强良好心理健康保护性因素的过程,包括个体、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发展,实现健康最佳和促进个人赋权和能力发展。心理健康促进要求个人积极参与,以实现积极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提高生活质量。工作场所心理健康促进的目标是创造一个为员工提供具有心理健康的和支持环境的工作场所。有各种各样的行动和策略可以成功用于促进心理健康和预防职业紧张。实现健康最佳和生产力最大化。它不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增加整体幸福感的方法。传统上,人们对心理健康和健康问题的关注大多集中在专门预防心理疾病/疾病,而不是促进和提高最佳积极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促进的当代框架不再只专注于预防心理疾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体的方法,包括增强幸福和提高功能。预防心理疾病或障碍全面的方法都需要有效地解决和促进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健康。

工作场所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把精力集中在积极的技能建设上,让员工有必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作出积极的改变;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员工与社区的情感联系;增加心理健康支持的可得性;支持积极的生活方式选择,例如健康饮食和体育活动;提供让健康的选择更容易的工作空间。员工可以支持自己的精神健康,更多地了解个人健康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到自己的健康行为(应对技巧,饮食习惯,身体锻炼)并确定需要更改的部分;当他们感到压力时,获得心理健康支持。

在心理健康工作场所中,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参与工作场所健康相关的决策计划;对员工进行持续和公平的管理;为员工提供进步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建立一个诚实的“双向”工作场所反馈机制,这样管理者与员工能够沟通和分享想法;定期评价员工的满意度,并制订一个计划,基于员工的关注和反馈,以作出改变;实施为员工创造支持性工作环境的政策,以至于在工作中作出健康的决定是很容易的。员工应参与技能构建的课程;加入或创建一个工作场所健康委员会;经常进行一些伸展性休息,在午餐时间与同事一起,开始一个休息时间的散步,或者一个健康食谱交换,或尝试新的活动;与管理者讨论有关的健康问题;参与社区中工作场所健康活动,或者组织自己的健康活动。

心理健康工作场所的要素包括:有社会支持;一种融于其中和有意义的工作的感觉;在工作中找到价值;在工作中能够决定行动的过程;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组织工作。

(余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