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房颤动概述
(一)定义
心房颤动(下文均简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律有序的心房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二)诊断与临床表现
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是心悸、心律绝对不整;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绝对不等。
(三)疾病分类/分型
一般将心房颤动分为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其临床特点如下,同一患者可有多种心房颤动类型,心房颤动的临床分类与特点见表2-3-1。
表2-3-1 心房颤动的临床分类与特点
(四)疾病筛查、评估与危险因素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两者互相加重的机制包括心肌重构、神经内分泌机制的激活以及与心率相关的左心室损害等。
2.高血压
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脑卒中和出血事件风险,并可能导致复发性房颤。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能够预防心肌重构和心房颤动复发。
3.瓣膜性心脏病
大约有30%的心房颤动患者有不同形式的瓣膜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血栓风险增高,可能会增加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4.糖尿病
糖尿病和心房颤动往往同时出现,糖尿病是脑卒中和其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糖会增加血栓风险,但不会增加口服抗凝药相关的出血。
5.肥胖和体重减轻
肥胖会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这可能是由于肥胖患者有更多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交感神经活动和炎症反应增加,脂肪对动脉的浸润增加。肥胖同时也是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栓塞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体重显著下降(下降10~15kg)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减少心房颤动复发,并使相关症状减轻。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心房颤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可以促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包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缺氧,高碳酸血症和炎症。
7.其他临床危险因素
[老年、心肌梗死、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脉压增大、家族史、基因变异等]、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左心室壁厚度增加)、血清生物标志物[C反应蛋白、血浆脑钠肽(BNP)]也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