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B病毒
1.生物学与临床病学流行特点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家族中的一员,通过易感者与EBV携带者亲密接触而传播。90%~95%的成年人EBV血清反应呈阳性。在发展中国家,4岁前儿童EBV血清反应阳性率接近100%,虽然暴露率高,但不到10%的儿童为有症状感染。EBV主要通过唾液途径传播,性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传播。
2.临床表现
急性EBV感染典型特征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部分患儿有肝脾大。体温38.5~40.0℃,无固定热型,热程数日至数周。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无粘连及明显压痛,硬度中等,直径一般为1~2cm。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常见,其次为腋下和腹股沟部。咽部充血,扁桃体可有渗出物或假膜形成。淋巴结肿大在第1周达峰值,然后在2~3周内逐渐消退。部分患儿肝脾大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升高,甚至出现黄疸。约1/3的病例可以出现皮疹,可为斑丘疹、荨麻疹或瘀点状皮疹。
少数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膜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横贯性脊髓炎、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脑脊髓炎、面神经及其他脑神经麻痹。极少数病例可出现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罕见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BV几乎可累及任何器官系统,如肝炎或胆汁淤积、肺炎、胸腔积液、心肌炎、胰腺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肌炎、急性肾衰竭、肾小球性肾炎等。
部分患儿表现为慢性或持续性EBV感染。以持续单核细胞增多样症状和长期、活动性EBV感染为特征。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且伴有肝功能异常和全血细胞减少。
此外,EBV感染和鼻咽癌、部分淋巴瘤有关。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可以升高,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百分比>50%,其中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多大于10%,但半数学龄儿童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可小于10%。可见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大多数患儿可见转氨酶升高。临床主要根据EBV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EBV感染。
原发性EBV感染过程中,首先产生针对病毒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IgG、IgM(VCA-IgG/IgM);在急性感染的晚期,抗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抗体(EA-IgG)出现;在恢复期、晚期,抗核抗原(EBV nuclear antigen,EBNA)抗体(EBNA-IgG/IgM)产生。
VCA-IgG/IgM 抗体通常在起病时即可出现,是急性感染的标志。VCA-IgM可维持4~8周,最长可达3个月;抗VCAIgG可终身持续存在。特异性VCA-IgG/IgM检测具有很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EA-IgG可分为弥散性(D)和限制性(R)两种,D型多见于青少年,阳性率较高,R型多见于小年龄儿童,阳性率较低。EA-IgG在临床起病2周后出现高峰,一般可维持2个月至3年。
EBNA-IgG在发病后4~6周或更晚开始出现,阳性效价较低,但可持续终身,出现在病程早期可排除急性EBV感染或提示感染实际早已存在。EBNA-IgM阳性,提示可能为急性感染。因此,当VCA-IgM抗体阳性,而EBNA-IgG抗体阴性时诊断急性感染最为明确。
血清IgA 抗体水平在急性起病后1个月快速下降,血清IgA抗体在诊断EBV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此外,还可用 PCR定量检测血或血浆中EBV-DNA,但EBV病毒载量定量评估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4.诊断依据
急性起病,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典型表现,结合血象特殊改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异常淋巴细胞超过10%,可做出临床诊断。抗EBV-IgM(+),或嗜异性凝集试验(+)可以确定诊断。
如果病程较长,或患儿没有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综合症状,应检测VCA-IgM、VCA-IgG和EBNA-IgG抗体。症状出现4周内,如果出现EBNA-IgG抗体可排除急性原发性EBV感染。
约10%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例不是EBV所致。其他导致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弓形体、乙肝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原感染。
5.鉴别诊断
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并有渗出物或假膜形成时,应与化脓性扁桃体炎、白喉相鉴别;肝脾大伴有肝功能异常者应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末梢血血象淋巴细胞增高者要与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感染相鉴别。
6.治疗
EBV感染引起的典型单核细胞增多症大部分为自限过程,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给予足够的热量和营养支持,高热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不推荐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
阿昔洛韦为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EBV-DNA聚合酶而抑制EBV,但对潜伏性感染无效,且不能治愈感染。虽然能短期抑制口腔病毒排出,但没有显示出显著的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