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病证
感冒
【概述】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主要病因病机】
1.感受风寒
风寒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失宣。
2.感受风热
风热之邪,侵犯肺咽。
3.感受暑湿
暑邪外袭,卫表失宣,暑多夹湿,暑湿之邪束表困脾。
4.感受时邪
外感时疫之邪,犯于肺胃二经。疫邪性烈,易于传变。
5.感冒夹痰
小儿“肺常不足”,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
6.感冒夹滞
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则易致乳食停滞,阻于中焦。
7.感冒夹惊
小儿“肝常有余”,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引动肝风,扰乱心神,易惊惕抽风。
【辨证注意点】
1.根据临床表现区分风寒、风热、暑湿、时邪感冒。
2.注意小儿感冒特点,易夹痰、夹滞、夹惊。
3.根据发病季节,判断感冒证型。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冬末春初,起病急骤,发病呈流行性者多为时邪感冒。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诱因
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患者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症状
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症。
3.感冒伴兼夹证者
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搐。
4.血象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5.病原学检查
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可做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二、鉴别诊断
三、辨证要点
辨疾病性质及兼夹证
续表
四、辨证论治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病例1
阮某,男,6岁,病历号50490。初诊日期:1964年2月8日
患儿发热1天,身热不扬,腋下体温37.8℃,鼻塞流涕,咳嗽不爽,咽痛红肿,口渴欲饮,苔白质赤,脉来浮数。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
患儿发病1天,主症为身热不扬,鼻塞流涕,咳嗽不爽,咽痛红肿,为感冒征象。
第二步:辨明证型。
患儿身热不扬,咽痛红肿,口渴欲饮,苔白质赤,脉来浮数,为外感风邪,郁而化热,侵犯肺咽,属风热之证。
第三步:相关理化检查。
1.血常规 了解感染性质。
2.C反应蛋白 了解感染性质等。
第四步:治疗。
本例患儿诊断为感冒(风热型),治拟辛凉解表以散风热,方选银翘散加减。
处方:银花 6g,连翘6g,荆芥5g,淡豆豉 10g,牛蒡子 5g,活芦根30g,淡竹叶5g,生粉草1.5g,桔梗3g,炙枇杷叶6g。
(《刘弼臣临床经验辑要》)
病例2
王某,男,5岁,病历号:2208,初诊日期:1963年10月23日。
昨起患儿始觉身热恶寒,夜间曾来急诊,今早虽然汗出不彻,热降未平,但精神良好,哭吵闹吃,食后腹部即胀作痛,脘痞恶心,二便秘涩,呼吸微显喘粗,口唇焦红,苔色微黄,舌质发赤,脉数。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
患儿身热恶寒2天,虽然汗出,热降未平,但精神良好,根据病程症状考虑感冒征象。
第二步:辨明证型。
患儿发热,但精神良好,哭吵闹吃,食后腹部即胀作痛,脘痞恶心,二便秘涩,呼吸微显喘粗,口唇焦红,苔色微黄,舌质发赤,脉数。此属外感秋凉,加以饮食失节,中运无权,表里互阻,在表发热恶寒,在里则脘胀恶心,属感冒夹滞证。
第三步:相关理化检查。
1.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了解感染性质。
2.腹部B超检查 查看肝脾状况及腹部是否有肿块及梗阻现象。
第四步:治疗。
本例患儿诊断为感冒夹滞,治拟解肌泄邪,佐以和中导滞。
处方:银花 6g,连翘 10g,薄荷 3g,黑山栀 3g,淡豆豉 10g,橘皮 3g,枳壳3g,焦三仙各 12g,川连 2g。
二诊:身热已和,腹胀亦轻,大便溏泄两次,小溲仍浑,但食思不佳,面黄唇红,苔仍微黄,脉来微数。此时,外邪趋解,里滞宿食未尽,肺胃转输失利,再拟和中化滞。
处方:薄荷 3g,黑山栀 3g,淡豆豉 10g,六一散(包)10g,葛根 5g,川连 1.5g,枳壳3g,神曲6g,焦山楂10g,炒谷麦芽各10g。
(《刘弼臣临床经验辑要》)
【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常用中成药
1.午时茶颗粒
用于风寒感冒夹滞证。
2.小儿感冒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证。
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
于风热感冒证、感冒夹滞证。
4.清热化滞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夹滞证。
5.藿香正气口服液
用于暑邪感冒证。
6.清宣止咳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夹痰证。
7.清开灵颗粒
用于时疫感冒证和感冒夹惊证。
二、经验方
1.生葱茶(经验方)
功能:
散寒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
感冒(风热犯肺)。
组成:
茶叶10g,生葱根3条,金银花5g。
用法:
开水150ml冲泡,代茶。
2.苏羌茶(《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功能:
辛温解表。
主治:
感冒(风寒犯肺)。
组成:
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g。
用法:
上3味共制粗末,以沸水冲泡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
3.银花薄荷饮(经验方)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感冒(风热犯肺)。
组成:
银花30g,薄荷10g,鲜芦根60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温热服。
4.五神汤(《惠直堂经验方》)
功能:
发汗解表。
主治:
感冒(风寒犯肺)。
组成:
荆芥、苏叶、生姜各10g,茶叶6g,红糖30g。
用法:
随量服。
5.姜糖苏叶饮(《本草汇言》)
功能:
发汗解表,祛寒健胃。
主治:
感冒(夹滞)。
组成:
苏叶、生姜各3g,红糖15g。
用法:
泡服,日2次,趁热服食。
【其他疗法】
一、药浴疗法
1.羌活 30g,独活 30g,细辛 15g,防风 30g,紫苏叶 30g,白芷 30g,桂枝 20g,葱白30g,淡豆豉30g。煎水3 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证。
2.金银花 30g,连翘 30g,柴胡 30g,桑叶 30g,大青叶 30g,薄荷 20g,蝉蜕30g,栀子30g。煎水3 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风热感冒证。
3.香薷 30g,金银花 50g,连翘 50g,柴胡 30g,防风 30g,淡豆豉 30g,扁豆花30g,生石膏50g,鸡苏散50g,板蓝根50g。煎水3 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暑邪感冒证。
二、针灸疗法
1.针法
取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头痛加太阳,咽喉痛加少商。用泻法,每日1~2次。用于风热感冒证。
2.灸法
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炷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钟,以表面皮肤潮热为宜。每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证。
3.拔罐疗法
在大椎、肺俞穴拔罐,每日1次。注意:留罐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烫伤。用于风寒感冒证。
【经典原文】
《幼科释谜·感冒》:“感者触也,冒其罩乎,触则必犯,犯则内趋,罩则必蒙,蒙则里瘀。当其感冒,浅在肌肤,表之则散,发之则祛,病斯痊矣。”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伤暑,谓受暑复感风寒也。其证发热无汗,口渴饮水,面色红赤,干呕恶心,或腹中绞痛,嗜卧懒食。以二香饮治之……若伤暑夹食、大吐泻者,以加味香薷饮治之。”
(姜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