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
【概述】
呕吐是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常见病证。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多合称呕吐。呕吐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消化道功能紊乱、胃炎、溃疡病、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病、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肝炎等一些急性传染病,或颅脑疾病、尿毒症,以及中暑、药物或食物影响等。本病以呕吐为主症,本节所述以消化道功能紊乱症为主。
【主要病因病机】
1.寒邪犯胃
寒邪乘虚而入,客于胃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作呕。
2.乳食积滞
乳食过多,或进食过急,或恣食生冷厚腻等不易消化食物,胃不受纳,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呕吐。
3.胃中积热
乳母乳汁蕴热,或过食辛热之品、感受夏秋湿热,热积胃中,胃气上逆而呕吐。
4.脾胃虚寒
脾胃素虚,中阳不足,或乳母乳汁寒薄,或恣食瓜果生冷,或患病后寒凉克伐太过,损伤脾胃,皆可致脾胃虚寒,胃气失于和降而呕吐。
5.肝气犯胃
情志怫郁,肝气不舒,横逆于胃,气随上逆而呕吐。亦可因肝胆热盛,火热犯胃,致突然呕吐。
【辨证注意点】
1.详细询问呕吐物的性状、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以辨别虚实。
2.对于实证应辨明病邪的性质,虚证应分清气、血、阴、阳的亏损。
3.小儿呕吐,要注意排除各种急腹症、颅脑疾病、药物中毒等,及时明确诊断,给以相应的病因治疗。
4.重症呕吐者,有阴伤液竭之象,如饮食难进,形体消瘦,神萎烦渴,皮肤干瘪,囟门及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干红,呼吸深长,甚至尿少或无尿,神昏抽搐,脉微细欲绝等症。
【辨证思路】
一、鉴别诊断
二、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以八纲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根据病史、病程、呕吐特点及伴随症状,以分清虚实、寒热、食积、气郁、外感、内伤等。
1.辨病因
2.辨虚实
续表
3.辨呕吐性状
三、辨证论治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赵某,女,2岁,2011年3月2日初诊。
患儿20天前因饮食寒凉之物出现呕吐,呕吐1~2次/日,为胃内容物,伴腹胀,纳呆,于外院诊为“急性胃炎”,予健脾消导中药、吗丁啉等药物治疗,效不显,呕吐仍每日发作,入暮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臭味不大,腹痛隐隐,面黄倦怠,食欲欠佳,大便为不消化样便,日1次,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查体示胃脘部胀满,压痛,无反跳痛,胃B超示胃黏膜欠光滑。
第一步:明确诊断。
患儿20天因饮食寒凉之物出现呕吐,呕吐日久,入暮呕吐,臭味不大,符合呕吐诊断。
第二步:辨明证型。
患儿呕吐日久,且腹痛隐隐,面黄倦怠,食欲欠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为中阳不足,寒饮内停,壅塞中焦,浊阴上逆,故辨证为胃寒呕吐。
第三步:相关理化检查。
1.血常规、C反应蛋白 明确是否有感染。
2.腹部B超检查 明确是否有肝胆疾病、肠套叠等疾病。
3.腹部X线摄片 明确是否有肠梗阻。
第四步:治疗。
本例患儿诊断为胃寒呕吐,治拟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用吴茱萸汤加减。
处方:吴萸 3g,党参 10g,云苓 10g,清半夏 10g,陈皮 10g,苏梗 10g,厚朴10g,炙甘草6g,大枣3枚,生姜2片。
(《四川中医》)
【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常用中成药
1.玉枢丹
用于外感呕吐。
2.藿香正气液
用于暑湿呕吐。
3.香砂养胃丸
用于脾胃虚寒。
二、经验方
1.悦脾汤(《宋祚民中医儿科临证精要》)
功效:
调和脾胃,升清降浊。
主治:
脾胃失调引起之呕吐。
组成:
藿香 10g,苏梗 10g,竹茹 10g,佛手 6g,天花粉 10g,乌梅 10g,砂仁6g,焦四仙 24~40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橘茹和胃止呕方(《王应麟家传儿科治验》)
功效: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
小儿呕吐。
组成:
藿香 10g,茯苓 10g,炒白术 10g,化橘红 6g,竹茹 6g,枳壳 6g,代赭石10g,木瓜 10g,砂仁 3g,伏龙肝 1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餐后温服。患儿6岁以内或体重小于20kg分3次服,半岁内每次10~20ml,半岁至2岁每次30ml,2岁至6岁每次50ml。患儿6岁以上,或体重大于20kg,分2次服,每次100ml。
3.平胃止呕汤(《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功效:
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
湿滞于内,胃气上逆所致呕吐。
组成:
苍术 5g,川厚朴5g,陈皮3g,胡黄连4g,麦芽12g,鸡内金 10g,姜竹茹 7g,法夏 6g,藿香 6g。
用法:
水煎后汤药加生姜1片浸泡5分钟,热服,忌生冷。
【其他疗法】
一、董氏指压法
用于婴儿吐乳证,还可适用于任何功能性呕吐。双手用抗菌洗手液清洗3次,左手四指托住患儿下颌,拇指按压在患儿的下牙床上,右手食指指头呈弓状弯曲伸入患儿舌根部,迅速按压在“火丁”上(解剖位置为会厌软骨部位),加压瞬间即退出,如此完成1次手法。患儿于进食2小时后方能施用本法,指压1小时后方能进食,1次/5d,3次为1个疗程。
二、推拿疗法
1.掐合谷,泻大肠,分阴阳,清补脾经,清胃,揉板门,清天河水,运内八卦,平肝,按揉足三里。用于乳食积滞证。
2.清脾胃,清大肠,掐合谷,退六腑,运内八卦,清天河水,平肝,分阴阳。用于胃热气逆证。
3.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揉中脘,分阴阳,运内八卦。用于脾胃虚寒证。
三、穴位敷贴
1.选择藿香正气散,将中药磨成超细粉末混匀,敷贴取穴:中脘、神阙。用于寒邪犯胃、食滞胃肠型呕吐。
2.复方丁香开胃贴外用,将药丸置于胶布护圈中,药芯对准脐部(神阙穴)贴12小时以上,每日1贴,3贴为1个疗程。适用于由脾胃虚弱或寒湿困脾所致呕吐。
【经典原文】
《幼幼集成·呕吐证治》:“盖小儿呕吐有寒有热有伤食,然寒吐热吐,未有不因于伤食者,其病总属于胃”。
(李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