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消化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促动力药

胃肠动力是消化系统发挥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胃肠动力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及假性肠梗阻(IPO)等,促进和恢复胃肠动力的正常运行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基本方案。目前,用于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多巴胺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血清素激动剂(如普卢卡必利)及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如红霉素)。其他促动力药还有胆囊收缩素受体拮抗剂右氯谷胺为氯谷胺的R-异构体,选择性更高,可以改善便秘型肠激惹综合征,选择性更高,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中。

一、药理作用

促动力药是指能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加速胃肠运动和减少通过时间的药物,具有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力、协调胃肠运动规律性、促进胃肠排空和移动,并能降低细菌滞留时间,减少溃疡创面感染的机会,同时减轻食物对胃窦部G细胞和壁细胞的刺激,抑制胃酸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状的作用。

二、药动学

常用促动力药的药动学特性比较详见表2-17。

表2-17 常用促动力药的药动学特性比较

三、临床应用

促胃肠动力药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到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再到节前神经元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新的药物靶点还包括胆囊收缩素受体拮抗剂、阿片受体拮抗剂和促胃动素受体激动剂。临床上最早应用的是具有镇吐与兴奋胃肠运动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但因其能透过血脑屏障而引起中枢副作用,现已少用。第一个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差,对中枢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小,是第二代促胃肠动力药。另一个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伊托必利兼有胆碱酯酶激动剂的作用,安全性更高,患者的耐受性更好,并且不会导致Q-T间期延长或产生其他心血管不良反应。随后,莫沙必利问世,通过兴奋肌间神经丛的5-HT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胃及十二指肠运动,对小肠和结肠基本无作用,从而增强胃肠运动,尚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临床正在被广泛使用。阿片肽受体拮抗剂对胃肠道亦有推动作用,爱维莫潘在腹部手术患者研究中发现,能够加快胃肠动力功能恢复,缓解术后不适。促胃动素是消化间期循环释放的内源肽,主要分布于上消化道,促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红霉素的多项临床研究报道证实其能直接激动消化道平滑肌及肠神经元上的促胃动素受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目前,用于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多巴胺拮受体抗剂、血清素激动剂及促胃动素受体激动剂。虽然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促动力效应,但是症状缓解率较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胃肠道的间质卡哈尔细胞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间质卡哈尔细胞是胃肠动力的起搏细胞,该类细胞的异常可能是引起疾病状态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一发现为今后促动力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高选择性的促动力药将成为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有效选择。

四、给药方案

促胃肠动力药的用法用量详见表2-18。

表2-18 促胃肠动力药的用法用量

五、不良反应

常用促动力药的不良反应见表2-19。

表2-19 常用促动力药的不良反应

六、相互作用

常用促动力药的相互作用见表2-20。

表2-20 常用促动力药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