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跨越式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创新发展理念与云南跨越式发展

创新发展理念下的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强调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强调对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把握和培育。当前正处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传统生产生活的关键时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经济发展范式正在形成。传统发展方式下的云南,经济基础薄弱,产业聚集度低,企业研发能力弱,资源型工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瓶颈,必须将发展基础劣势转变为后发优势。创新发展理念要求云南把握好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超前布局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形成先发优势。当前云南省超前谋划布局的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等,就是将先发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跨越式发展布局。

一 创新发展理念

(一)创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是在融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与实践情况提出的。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创新发展理念的根本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会极大提升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改进生产工具,加快资本积累,加速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也会破除阻碍解放和发展的制度障碍,通过形成一种新的完善的制度来促进生产关系改善。通过不断提升生产力和改善生产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决定了创新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改革阻碍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挖掘新的增长点,培育持续增长动能。

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创新的相关研究是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理论辅助。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早对创新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1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当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创新一词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开发新产品、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或者工艺、发现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创建新的组织管理方式等。他把“创新”和因“创新”而使经济过程发生的变化,以及经济体系对“创新”的反映,称为经济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索洛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外生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函数向上移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不可预见的外部技术进步导致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保罗·罗默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可以不依靠外力来实现,内生的技术进步是实现增长的重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道格拉斯·诺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对演化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相关延伸,认为技术与制度的不断协同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提出为创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具体的不同的创新实现领域与方向,从而推动创新的具体实施。

(二)创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大背景

1.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依靠人口红利,借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浪潮,借助于低端制造业等粗放型发展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随着“60后”、“70后”逐步进入退休年龄,中国的人口红利会逐渐消失,依靠劳动力的优势产业竞争力将不复存在,资源消耗、环境承载力、土地生产要素实现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的动能会不断枯竭。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带动技术进步,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2.破除社会发展障碍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的改革已步入“深水区”与“攻坚区”,改革的目的是破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些障碍遍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领域,长期性、复杂性突出。在经济领域,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让市场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依旧存在,所有制歧视使得非公经济特别是私企无法与国企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国企如何做大做强,特别是央企如何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如何破除“既得利益者”的桎梏,加速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大局观与智慧。

在这种形势下,创新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理念创新,首先引领的是思想的创新,思想创新可以更好地去看待已有发展障碍,从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技术创新,可以在外部促进生产力变革,推动生产力关系改善,极大地改善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从而为破除发展障碍铺平道路。

3.创新带来发展的新机遇

新工业革命将会为中国带来赶超机遇,而抓住机遇需要依靠创新。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蓄势待发,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已对传统产业的产品、商业模式和业态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催生出许多新的产业领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和政策,加强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资源的争夺,抓紧布局新兴技术,培育新兴产业[1]。对于我国来说,现在科技和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40多年已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并储备了大量技术人才,已经具备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条件,可以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三)创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我国已有的发展经验,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变化和出现的新条件、新问题和新实践,顺应当前世界技术、经济发展形势的新要求,博采西方经济学各学派有关创新的各种观点,继承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提出的更具有全面性、科学性、人民性的创新发展观。

同以往的发展观相比,创新发展理念具有三个特有的内涵。

1.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的全面系统性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展。创新,长期以来主要是指科技创新,以及由科技创新驱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领域的活动,创新发展主要是通过创新活动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此创新发展观念将其作为核心与根本。

在大多数的西方经济学关于创新的表述中,创新仅仅是促进技术进步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手段或工具,但创新发展理念是一项全面系统性的工程。它与五大理念中的绿色、协调、开放、共享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在新发展理念中处于引领地位。不仅如此,创新发展理念不仅局限在经济领域,还涵盖了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不仅包括技术创新,更将理论、技术、制度、管理创新包含在内,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新发展理念。

2.以人民为本的创新发展

这样的内涵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创新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进步,使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增强,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出发”,同时,创新发展理念更强调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基于这样的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在注重激发创新活力,造就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同时更注重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改革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福利。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核心动力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在中国现有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和发展。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在哪里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2]

二 创新发展理念与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若要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赶超,不发达地区不仅要“赶”,更要“转”。“赶”指的是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个速度要超过某一地区发展的平均值,对云南而言,就是增长率要超过全国的平均值[3];“转”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摒弃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通过新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创新发展理念对云南的意义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创新发展理念是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1.创新发展理念可以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推动跨越式发展

产业结构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目前来看,云南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由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结构,逐步变为“二三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整体合理性逐步增强。但在另一方面,云南的产业结构状况在全国仍处于落后水平,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创新发展理念下通过对创新要素的投入,可以影响需求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而言,一是创新要素投入推动的技术进步将降低产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动产品相对价格的降低,进而改变产品的需求数量结构;二是创新要素提升将提升产业产品的性能,推动产品升级换代,进而改变市场产品的需求质量结构;三是创新要素推动某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将通过要素空间溢出效应、产业转移等带动其他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与此同时,创新发展理念注重对创新人才的挖掘,当人才集聚时,知识溢出效应将会显现,劳动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当一个区域内聚集的人才存量达到一定水平时,研发成果量将随之提高,更会带动整个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成果转化率不变的状况下,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致使区域内企业生产率提高,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人力创新要素需求增加,区域人力资本异质性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增强,技术消化吸收作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产出效率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要素、创新要素被重视的同时,将会形成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企业出于对利润的追逐会将大量的人力、技术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当中,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创新发展理念加速云南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工业化进程的减慢,会使跨越式发展所需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所需的物质财富积累速度减慢,最终会造成缺资金、缺人才、缺设施的结果,最终使得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的水平逐步拉大,从而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全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时,云南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步入中期的低门槛阶段,工业技术水平较低,过分依赖烟草等支柱产业,初级加工产品占工业产品的比重较大,产业链不完备,附加值低,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产品,竞争力有限。特别是以往单纯依靠大量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各个地区工业结构差距较大,除昆明市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并同时具备相关新兴产业的研发能力之外,其余各地区工业结构较为单一,按照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进行发展,无法突破资源存量的限制。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发挥云南已有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助于加快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产业,不断拓宽产业链,实现产品的附加值增值。

3.创新发展理念凝聚共识

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而要想推进创新的进行,首要解决的就是思想的统一性,即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对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认为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成本太高,代价太大,这种理念的存在使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促进创新政策无法落地,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大量高科技的创新企业无法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助于部分地区克服错误的思想观念,将重心集中到解决跨越式发展存在的障碍上来。

(二)创新发展理念是云南跨越式发展的稳定器

1.创新发展理念有助于避免云南陷入后发优势“学习陷阱”

跨越式发展不仅要求增长速度,还要求增长的可持续性。创新是跨越式增长的动力,更是增长可持续性的保证。但落后地区在学习和模仿发达地区进行创新时,虽然通过学习相关的技术与制度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甚至是超越,但是从长期来看,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会使这种发展不可持续。

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创新发展战略,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非对称创新,从而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目前,云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云南省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为41.35%,位居31个省区市的倒数第三;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9人/年,居全国倒数第六;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件,居全国倒数第八;万人科技论文数1.37篇,居全国倒数第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使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作用较弱,在报告中科技促进社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因此,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对于云南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新发展理念为云南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云南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创新发展理念有助于避免云南陷入依附性发展的困境

在历史上,发达地区借助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将不发达地区作为原料的产地,不发达地区通常出口低附加值的初级工业产品来获取利润,价值链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地区手中,主要利润都流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的利润来源与发达地区市场息息相关。

云南经济主要依靠烟草以及出口资源或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和旅游业作为支撑,除旅游业外,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占据绝对话语权的市场,在利润分配体系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对其他地区的依附性较强。

因此对云南而言,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对工业不断优化升级,以及对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不发达地区的产品特别是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价值链主导权的反转。制度创新可以盘活潜在的需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形成新的市场,从而摆脱发达地区绝对市场垄断权。

三 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云南经济从粗放型向创新型跨越

创新是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之源。以创新驱动云南跨越式发展需要重视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让科技成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需要加大力度提升自我创新能力,摆脱核心技术依赖他人的窘境;需要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开放的理念吸收先进技术进行创新;需要以创新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本部分的思路将围绕以上三个需要展开。

(一)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1.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财政投入以及政策扶持来配置创新资源,要通过市场机制将人才、资本、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互对接,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破解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2.引导科技大市场的建立

引入互联网与大数据模式,建立线上科技大市场,引入竞拍机制,引导各类企业与产学研主体进行快速对接,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间接促进产业化,将企业与产学研机构点对点的交易模式扩大到面对面的交易模式。科技大市场中政府应积极参与,实现在线同步办理产权转移手续,提升运行效率。

3.以制度建设和政策供给不断加强创新

(1)降低创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坚持简政放权,不断提升服务效率,进一步细化省、州市、县政府的权力清单,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决断权,改变过去基层政府推进部分项目时机械执行上级政策、靠等待而不是自主决断来推进项目的现状。建立动态的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根据云南省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有效降低准入门槛和创业门槛,为企业创新减少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财政支付中鼓励创新的比例,同时进一步减免高科技企业税费,让利科技成果处置收益,让创新可持续转化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2)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建设多层次的创新资本市场、融资平台,解决创新所需要的资金问题,建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体系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3)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具体应加强两方面的规划,一方面是引导创新资金流向的规划。云南省要改变以往的单纯依靠财政收入增加投入,应突出导向性,引导资金流向能充分发挥云南自身资源的技术研发,如以滴灌种植为代表的新型农业技术,云南现阶段发展较为缺乏的技术,如涉及区块链相关技术,以及能快速进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转化的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另一方面,建设有特色的高新技术园区,在较为发达的滇中地区,云南省应建设以高端装备、电子元件为代表的高新园区,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在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建立具有生态农业特色的高新园区,以高科技农业企业为主。

(二)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沟通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业以及企业家参与研究制定本行业技术标准,真正让企业掌握技术创新的话语权。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充分释放民营科技企业面向市场的技术研发潜能,进一步丰富云南省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2.引进知名院校与云南需要相对接

应该根据每个州市的实际情况引入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院所以合作共建研究院、合作产业园等方式,有效弥补云南省面临的科技资源不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以开放带动创新能力提升

落后地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不能仅通过一次创新来完成,引进吸收模仿的二次创新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云南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绿色能源、生物医药、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进行合作,积极同浙江、上海等东部省市在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进行合作,积极构建科技合作基地,引进相关先进技术,实现联合创新。鼓励云南企业“走出去”,深入推进企业研发国际化,通过海外并购、参股或成立研发部门直接将外国先进技术引入云南的发展之中。

(三)着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推动跨越式发展,最终是通过技术以及发展方式的改变,作用于产业发展,形成新的投入产出模式以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一个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而创新型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可以将新的生产方式扩散到不同行业中,推动整体产业升级与进步。

云南省目前的产业集群存在较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劣势,突出体现在专业化分工程度低、关联度低、过度依赖园区化、高新产业缺乏。因此,云南省要给予产业集群合理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专业化,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来推动产业集群形成,同时不断对接各个产业上下游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关联度。同时注意对高科技企业的吸纳整合,形成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不断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云南跨越式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