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十年功成魔王终出世 一心求和盟主离京师
上回说到,王世贞辞官回乡,留在了江苏,虽官场失意,却无意间也终结了永嘉派自鲍一中之后群龙无首的局面。黑面将军李冲突然崛起,一统江湖,将永嘉派悉数归于麾下,止住了派系内部的混乱。
永嘉小李折戟江湖间长达十年之久,终于守得功成名就,得以独坐永嘉派领袖之位。而在北方,也有一位小李,同样默默蛰伏了十年,随后如鲤鱼跃龙门,横空出世。南北二李同样十年磨一剑,又几乎同时横空出世,一时间让人感叹造化弄人。而这位北李日后即将掀起的风浪,即使在中国围棋史上恐怕也难以找出对手了——这个人注定将成为围棋史上排得上号的一大魔王。
故事还得从嘉靖二十多年的那场让颜伦登上北方棋界盟主之位的群雄聚义说起。
那是京师派创立之初,北方棋界各路豪强放下自己的架子,在京城各大茶楼使出看家本领一较高下,只求决出一个真正能够统领京师派的豪杰出来。那一次会战,颜伦异军突起,凭借着滴水不漏的计算力挫群雄,夺下了北方棋界盟主之位,一时间北方豪强无不心服,公认颜伦为领袖。
而在那一场会战中,有这么一场并不怎么起眼的小规模战役……
正当各路豪杰激战正酣,颜伦风头正劲,向着北方盟主之位大步迈进的时候,一个少年挡在了他的面前。在当时京城的某一个茶楼内,颜伦当天的对手就是这个少年。
那次北方豪强争霸,来参加比试的大多是些各地成名已久的强手,能在这种场合出战的少年新锐实在不多。而颜伦面对的这个少年,即使在各路北方名手之间竟也常常能下得不落下风,他的棋力虽还显得稚嫩,却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尽管当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少年击败正冉冉升起的颜伦,但少年自己却信心十足——他相信他的实力。北方棋界正在酝酿一场巨变,而他自信有能力成为这场巨变的主角。
众人看这少年,生得气宇轩昂,仪表不凡,端得是个人才。棋子落下来粒粒如有剑气,直教人望而生畏。
那天的战斗,少年使尽了全力,朝着颜伦的阵势轮番猛攻,气势惊人。眼望着年轻气盛的对手遣出的旅旅强军,颜伦却毫不慌张,羽扇轻摇,麾下阵势已成。一经交战,少年虽左冲右突,却始终找不出颜伦军阵的命门,杀得激烈却也跑得辛苦,一场场冲锋下来却总是一无所获。战场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老道的颜伦手中,任何人一旦进了他的军阵,他丝毫机会也不会留给对手。
于是,尽管信心满满前去挑战,那一战少年却败得异常惨烈,异常耻辱。与其他高手对决,无论下得如何辛苦这少年至少总能觅得一两次空隙惊出对手一身冷汗。而这个颜伦,与他交手的感觉就像是永远被他牵着鼻子走,自己的每一步算路都是按照颜伦早已划定的路线逐步进行,无论多么心有不甘都无力反抗。那种深不可测的压迫感,让少年在心底牢牢地记下了颜伦这个名字。
而他也许不知道,终有一日,颜伦曾给他带来的这份恐惧,有一天会反过来由他返还给颜伦。
“孩子,下得不错,气势很好,可惜功力尚不到火候。”对局之后,颜伦轻声安抚道。
少年默然良久,手中的拳头用力握着,竟因为力气大了有些颤抖。
颜伦笑着拍了拍少年的肩头:“假以时日,你必成大器。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轻声答道:“李釜……”
“李釜……”颜伦微微咀嚼了一会这个名字,“京师派成立之日,京城必将有你一席之地。到时我为盟主,你为羽翼,北方棋界将重回辉煌盛世。”
这个名叫李釜的少年心中感激,从此死心塌地地成为了颜伦的追随者,忠心耿耿作为京师派的羽翼征战着,用尽全力维护京师派的名誉。
而颜伦和李釜当时一定都想不到,十年之后,颜伦当年所说的那段话将会显得那么讽刺……
李釜,字时养,一说号野泉,一说号养泉,燕京本地人。说起李釜的身份,跟古代大多数棋手的出身略有不同,现在人听起来甚至也许觉得有些传奇——李釜是一名锦衣卫。
明朝锦衣卫制度在如今的各种武侠小说中出镜率很高,大家把那时候的锦衣卫都想象成了类似于中央情报局加忍者联盟的组织,以为但凡当锦衣卫的一定都是飞檐走壁,身怀绝世武功,行事诡秘的特务高手。说句老实话,以上观点基本属于胡诌。明朝锦衣卫刚刚成立的时候也许还称得上训练有素,起到过不小的作用,但是到了嘉靖年间,锦衣卫制度已经渐渐变得虚有其表了。据《国朝院兵录》记载,明朝经常把锦衣卫的名号乱给,“以绘技兵工概授武职”。也就是说,哪怕你只是画画得好,都能因此给你个锦衣卫武士的名号玩玩,甚至这个名号还允许你世袭下去。于是明朝嘉靖年间锦衣卫人数听上去多得吓人,不过真正能干“飞檐走壁”之类特务工作的,也没几个……
不过李釜不必因此而觉得有多丢人,因为比起大多数自己一点儿本事没有、靠祖上传下来一个锦衣卫虚名的人相比,李釜这个锦衣卫的名号可是自己生生凭本事挣来的——当然,不是飞檐走壁的本事。
李釜其人,自幼头脑极其聪明,不仅围棋,当时流行于市井的象棋、博戏等等他都无一不精,随便哪一项都是京中一等一的好手。凭借着对各种小把戏的精熟掌握,李釜成功博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锦衣卫职称。
李釜为什么要去考锦衣卫?考了锦衣卫能继续往上走从而进入宦途吗?笔者对明朝的官制研究不深,不大懂,也不敢乱说。若有哪位读者了解,欢迎告知笔者。
但是李釜去考了锦衣卫,从一个侧面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李釜其实原本并没有想过要靠棋艺混成国手,他的野心也许在别的地方……
其实,当年的京城群雄争霸战,他只是凑了个热闹。何况,当年见识了颜伦那让人绝望的战斗力之后,李釜的心恐怕已经沉寂了。彼时是李釜最年少气盛的时代,当他发现眼前有一座他无论如何也无法翻越的高山之时,他受到了打击。好在那时他还年轻,加上他的多才多艺,即使不吊死在围棋这棵树上也没关系,他还会象棋,还精于赌博,总之没必要非要去与颜伦争个高下。
也许正是为了多一条出路,他争来了个锦衣卫武官的职称。这么一来,李釜的日子其实是过得相当舒服的。整天下下棋,赌赌博,还能在朝廷领俸禄,要人命的工作轮不到他,也不会得罪皇帝被拉出去咔嚓,小日子快快活活多好。
在这样舒舒服服的日子里,李釜的锐气一点点被消磨着。日子如果继续这样过下去,也许这位带着魔王气息来到世界上的人会就这样默默地度过一生,日后他即将掀起的那场几乎毁灭了整个南方棋界的浩劫也就不会出现了……
可惜,天意不允许他这样沉沦下去,他是一个注定要成为魔王的人……
一切转变的起源,正是从那个锦衣卫的官职开始的。
锦衣卫下层武官之间,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各个都身怀绝技——当然,通常都跟武功没多大关系。而李釜是个全才,什么都会,又什么都精,于是很快也就在锦衣卫的下层军官之间有了名气。这名气喧嚣直上,于是很快惊动了高层的人——皇帝身边的宦官。
那些当宦官的,大字不识得几个,整天空闲又多,无所事事的时候就得图个乐子。他们图乐子能玩什么呢?最常见的无非就是些传统的博戏,比如骰子,麻将什么的。有时候人凑不全了,就只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抓几个人来陪自己玩。宦官这种尴尬的地位,能抓来的人范围不大(当然,当上大太监了就另当别论了)。首先,宦官平时能见着最多的就是皇帝的后宫嫔妃们,可惜这种人不能拉过来凑三缺一,除非你活腻了。除此之外就剩下些宫女,可惜宫女们不大玩儿这些赌博的东西。去拉文武大臣?脑子秀逗了吧,人家文化人赔你个死太监打麻将?数来数去,最后就剩了一个地方能去——锦衣卫里那些各个有本事的下级武官。
于是,有一天,又有几个宦官闲得手痒痒,想搓几圈麻将了。一数,人不对,不是四的倍数,怎么办呢?去锦衣卫叫几个哥们过来凑几桌吧。
于是这几个宦官兴高采烈地就跑去锦衣卫,问有没有谁有闲钱想赌几把?正好赶巧了,刚进来有个叫李釜的,不管骰子麻将还是其他什么,人家样样精通,水平没得说。宦官们一听高兴了——行,别挑了,就李釜了。
于是几个宦官兴冲冲地就领着李釜上自个儿家里摆开桌子玩儿上了。要说这李釜,真不是吹牛的,一上来不光赢得那几个宦官稀里哗啦的,还把那几位给逗得前仰后合,最后开开心心就把钱给输出去了。要说起来,宦官在宫里当差的,本来要钱也没地方花,何况那钱都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呢,自然输得也不心疼。李釜一看,这几位这么容易就给逗开心了,自己又拿银子又过手瘾,这么舒服的活不干白不干啊!明朝的官出了名的俸禄低,何况一个锦衣卫的下级军官,能捞得着几分钱?既然能在宦官这儿创收那可是时运赶上了啊。于是李釜一乐意,时不时就往那几个宦官家里跑,没事儿就陪他们搓上几圈,大家其乐融融,简直像是一家人。
当然,这里头跟政治问题没啥关系,人家就是牌友而已。
于是,没过多久宦官圈子里就传开了,说锦衣卫有个叫李釜的,这孩子不错,牌打得好,是个人才。于是在宫里各路宦官那儿,李釜竟然成了红人。甚至连皇帝身边的侍从宦官都喜欢找李釜出来玩儿两把。
这一下子,京城的士大夫阶层那里就开始有动静了。要知道,明朝中期以后,当宦官的可不是一个能小看的阶级。一旦碰上出了个刘瑾、魏忠贤这种霸气的,朝中大臣谁升谁降,谁活谁死都得太监说了算。
于是,也许是有些低级的官吏想跟宦官阶级搭上线,也许是有些心思缜密的朝臣想探听些宫中的虚实,渐渐地也开始有朝中大臣把目光盯上了李釜。
本来文武官员想从宦官那里套情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当官的都是文化人,自视很高,总不能屁颠颠跑到太监家里去搞拜访吧。那情报怎么流出来呢?这就需要从那些跟宦官比较熟的人那里套出来。
而李釜的各方面条件,几乎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釜是个全才,不光会打麻将,还会下棋啊。这么一来,朝中大臣以请李釜下棋的理由把他拉到府里,几乎不会引起任何怀疑。而对于李釜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好事啊,刚刚在宦官那里挣了一笔,马上这边又能去大官家里搞二次创收,这可是多少人羡慕的事情啊。于是李釜自然来者不拒,各个答应。每天就陪人下棋打麻将,说说话聊聊天,荷包就一天比一天鼓,还没有任何政治风险,这事儿给谁谁能不干?
然而,虽然在官员和李釜看来这都是个两厢情愿的事,但从棋界来看,这件事就有些危险了。
一个棋手的江湖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在达官贵人间受欢迎的程度来评定的。当今京城第一棋手,北方棋界盟主之位是属于颜伦的,不是李釜。而李釜竟然因为棋艺以外的原因出入各路豪门府邸,甚至让棋界人士感到耻辱的是这个李釜还去陪太监打麻将!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须教训一下李釜,让这小子知道棋界的规矩——规矩不能坏!
于是,渐渐地,京师派内形成了一个共识:不论谁被邀请与李釜对弈,必须尽全力,让这小子心里明白他之所以能在公卿贵族之间受欢迎绝对不是因为他的棋艺有多高,要让李釜尾巴别翘上了天,别见过几个贵人就不尊重京师派的前辈了。
可怜李釜,一开始以为去官家府上也就是跟在宦官家里一样友情出场,随便应付应付就能有钱拿。谁知道一去才发现不对头,那些对手一个个如饿狼猛虎,非把李釜往死里下。刚开始李釜这孩子毕竟年轻,哪见过这种阵势,何况他本来也没想真把围棋当职业,人家毕竟是业余下围棋啊。结果大家这么一欺负,李釜顿时招架不住,结果丢了大人。钱是拿回家了,可总感觉背后在被人笑话。
这种体验,让李釜心里很不舒服。我就是去赚点外快,你们不愿意轻易给也就算了,钱又给,又欺负人,这不是在伤我自尊吗?
可当官的请李釜,毕竟是别有用意的,不是专门为了看下棋,所以就算李釜输得再厉害,下次该请还得请,于是接二连三地李釜又收到了不少邀请。
钱毕竟要赚,去还是得去的。可去了之后,看到那些自以为是的棋手那副嘴脸,还有赢了棋之后那些冷嘲热讽的话,李釜想起来就怒火中烧。终于,李釜下定了一个决心——钱我要,面子我也要!
你们自以为了不起?我就生生把你们那面皮给撕下来踩成泥巴!
于是,李釜竟全心全意开始钻研围棋招法了。李釜本来底子不弱,当年京城争霸虽未有什么成绩,但好歹也是杀过几场的人。仔细研究之下,他顿时发现,其实围棋远比他过去所想的要精妙得多,而这其中的变化也着实使人着迷。围棋之道,让李釜的心渐渐开始有了变化,他慢慢开始向着专心于围棋的方向偏转了。然而,他所遭遇过的耻辱,又使得李釜的围棋之道中被注入了一股恶的气息——他体内的魔王气质开始觉醒了。
于是,又是在一场公卿宅邸的棋赛上,李釜与一位京师派前辈对上了。那位前辈继续如过去一样,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招法欺辱李釜。但这一次,李釜不再是过去那个被眼前的表象所欺骗,看不清局面的业余少年了。透过对手那辉煌灿烂的外表,李釜一眼便看出了其本质的弱小。于是,李釜不顾对手四处擂起的战鼓,挥师直刺敌主将中军帐。那位前辈始料未及,急忙调集四处兵马前来营救,却完全挡不住李釜的锋芒。一合战罢,主将已身首异处,余众一哄而散。李釜大获全胜,而他的对手惊讶得目瞪口呆。
满座宾客无不拍手叫好,过去李釜所丢失的颜面,这一战全都捞了回来。他感到了一种几乎从未体会过的快感——复仇的快感!
从此,李釜迷上了这种快感,他开始日以继夜,一刻不停地磨练自己的棋艺。在他所精通的各项技艺中,围棋的技巧开始突飞猛进地增长,渐渐盖过了他其他所有强项。而他在京师棋手中的名誉也开始飞速增长,迅速让整个京师派都不得不承认,李釜如今已经是颜伦之下京师派最重要的战将之一了。
我为盟主,你为羽翼。颜伦当年的预言,机缘巧合之下竟成为了现实。只是,颜伦也许想不到,那个少年的成长最终到了连颜伦也无法想象的地步。
京师派成立十年之后,也就是嘉靖三十多年时,李釜在京城的声威渐渐开始与颜伦平起平坐。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有两大依据。一是当时公卿贵族邀请最多,出场费最高的棋手,除颜伦之外唯有李釜能与之匹敌;二是当时的京师派棋手除颜伦以外已经悉数败于李釜之手。当时人称,京城棋界的局面已经是“两雄并立”,“一山二虎”了。
李釜用了十年时间,潜心提高自己的棋力,终于将当年所有嘲笑他的棋手全部杀至大败。而那些自觉丢了面子的棋手,只好跑到了颜伦这里哭诉——盟主,您要为我们报仇啊,当今北方棋界能制得住李釜的唯有您颜子明而已了啊。
而面对这些前来哭诉,请求他出战的老朋友们,颜伦反而欲哭无泪。
当年是你们去招惹李釜,现在把他养大了,你们管不住了,却要我去给你们收拾,你们这不是坑我吗?
于是,颜伦对这些家伙的态度是——一概不理,随你闹去。
我颜伦混这么点名声也不容易,你们挖了坑,别把我往下拉。
可惜,人在江湖,有时候就是身不由己。人家挖了这么大个坑,大家都要往下陷,你一个人怎么站得住呢?
过不了多久,就开始有公卿贵族向颜伦发起邀请了——请您来我府上,与新崛起的棋手李釜一较高下,决出京中真正的第一人。
随着李釜棋艺的提高,如今的贵族们邀请李釜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套情报了,大家是真心认可了李釜的棋艺。于是对于这些贵族来说,颜伦与李釜的决战是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的。
就在众人开始期待这场可能让京城棋界改朝换代的大战充满期待的时候,颜伦却退缩了——他拒绝了这场较量。
有人说这是颜伦为京城棋界着想,不希望京师派重蹈永嘉派内乱的覆辙。也有人说颜伦这是雄心不复,自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棋力已经到了极限,而李釜未来不可限量,所以他不想成为李釜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当然,更多的说法是,颜伦担心自己的名誉受损,不敢应战。
人多嘴杂,话越传越离奇,颜伦却只能苦笑了。
于是,颜伦去见了李釜。
十年前,颜伦正值中年,而李釜还是个孩子。
十年后,颜伦已生白发,李釜却正壮少时。
将来的天下是谁的,其实不需要争便知道了。
“你我之间,必须要有此一战吗?”颜伦轻声问道。
李釜默而不答。
“这一战,你我必分胜败,总有一人会跌下神坛。你真的希望这样的决战到来吗?”颜伦又问道。
他相信,李釜必定还是十年前与他对局的那个少年,只要这样心平气和地跟他说,他一定能体会自己内心的苦涩。
然而,李釜却只是略略抬头,低声反问道:“颜伦,你怕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李釜的神色就像是一个久经世故,城府极深的官场高手。
颜伦看着那双早已不再如过去那般透着青涩的双眼,心中只感到一阵冰凉。
“这一战,是时势所趋,你我都挡不住。”李釜说道,“我唯有奋力一战,颜老先生,请您也让我再见识一次您十年前那样深不可测的棋力吧。”
颜伦却笑着摇了摇头,再没有多说一句话,就这样离开了。
他没想到,现在的李釜,心里竟然是真的渴望着击败他的。
李釜,你说对了。我确实怕了。
人言两雄不并立,何得生颜复生李。我见过你的棋,我自认难以取胜——你已经青出于蓝了。
我能得到今时今日的名声,这是我年轻时不敢想象的。时势让我做了北方棋界的盟主,让我与鲍一中南北其名,让我成为了京师派第一棋手,而现在又将你推到了我的面前。不知时势究竟是在帮我,还是在害我。
李釜,你的棋充满了魔性,与你交战我没有十足胜算,所以我怕了。十多年前,我不会怕,因为那时候我什么也没有,也什么都不会失去。可现在,我真的怕了,我无法想象失去名誉的日子了。
既然如此,李釜,京城棋界,我让给你。
嘉靖四十年左右,一直苦苦等待颜伦与李釜一战的公卿贵族们终于得到了答复,只是这个答复让他们大吃一惊——
颜伦罢弈,从此离开京城。
颜伦罢弈,这个消息在当时震撼了整个京城棋界,几乎没有人敢相信如日中天的颜伦会在自己最巅峰的时候离开棋界。京城双雄争霸的时代才刚刚到来,李釜竟然就逼得昔日的北方盟主颜伦避而不战!
对于这个消息,也许李釜也将默然良久。
这就是我曾经那样憧憬的颜伦?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甚至宁可罢弈也不敢与我一战?
颜伦,你竟然如此胆小如鼠吗?
而对于颜伦来说,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是个凡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是个凡人,从来不是神。
但十年北方棋界至尊的生活,让我慢慢有了野心,我看到了一个机会——在未来,也许我将不再是凡人,而是一个真正一生未尝一败的神,就像当年的范洪,就像江南的鲍一中!
我贪图这样的名誉,所以我不能与你交手。李釜,京城我让给你,你可以尽情去开创你的传奇。而我的传奇,就在这里终结便可以了,我无怨无悔。
不久,颜伦开始收拾行囊,离开京城——虽然他也不确切地知道下一步要去哪里,但这一步此时已经必须要迈出去了。
当年他是独自一人,十几岁的年纪来到了京城。如今,他却可以如此风光地离开,此生有何可憾的?
而在他离开的时候,也许李釜也前来送行了。
“颜伦,你为什么怕我?”李釜问道,“胜了我,你可以继续称霸京城十年,为什么不敢与我交手?”
颜伦却苦笑了起来。
“江南的鲍一中,为了称霸江南的名誉,和江南棋手斗了一辈子,却把好端端一个永嘉派斗得七零八落。京师派当年共推我为盟主,我又怎能忍心与你一番血战,把京师派也斗得七零八落呢?”
李釜良久无语。
“可你真的放得下与我的胜负?”李釜终于又问道,“你从没想过再胜我一次?”
“我真胜得了你吗?我没有信心啊。”颜伦笑道,“何况,即使我今日胜了你李釜,明日出来个王釜我怎么对付?纵使再胜了王釜,过一阵儿再出来个张釜我又怎么办?京城第一不是那么好做的,做了第一,天下人都会看着你,每个棋手都会琢磨什么时候能把你拉下来,坐上你的位置去。这样的日子很累,我已经过了十年,过够了。”
“可是天下第一的名誉,你就真的这么毫无留恋地放弃了?”李釜又问道。
颜伦却又笑了。
“李釜,你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将来终有一天,你也会理解我今时今日的心境。到那时,你也许就会赞同我今日的所为了。”
无酒无菜,清水一杯便话离别。从此之后,京城再无颜子明。有词叹曰:
当年谈笑入阿房,西北挽弓,欲射天狼。
十年河北称帝王,老了纹枰,白了鬓霜。
英雄迟暮总凄凉,乌江汤汤,崖海茫茫。
临别何物赠李郎?淡水一杯,足印两行。
离开京城之后,颜伦直下江南,来到了三吴之地,去拜会一个老朋友。
守孝在家已经多年的王世贞,突然有一日听说有一位老友到访。他正狐疑是哪路朋友突然跑来叙旧了,出门一看,大吃一惊——竟是当年在京城曾让自己佩服之至的颜子明!
王世贞兴奋至极,自然以最隆重的待遇款待了颜伦,然后也就少不得希望颜伦能再一展他那绝技让自己看个尽兴。不想此时颜伦却摆了摆手:不行了,退休了,不下棋了。王世贞大惑,细问之下,颜伦方才道出了北方李釜崛起,京师棋界改朝换代之事。王世贞在京城的时候想必是知道李釜的,只是那时候李釜还在陪太监搓麻将,棋艺上尚未登峰造极。如今的李釜竟能把颜伦逼出京城,这自然是让王世贞大吃一惊,暗暗在心底称奇,却也暗暗记下了李釜这个名号。
不过,颜伦来了却不下棋?这怎么能让王世贞满意?好不容易盼到再见颜伦的日子,却看不到颜伦出神入化的棋艺,这岂不是要憋死他?何况,现在还有个京师的李釜,棋艺竟让颜伦相形见绌,一想起来王世贞心里自然更加犯痒。不过,王世贞可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这种事情难不倒他——他很快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
“子明先生难得下一趟江南,难道就不想见识见识江南棋手的棋艺吗?”王世贞笑道。
颜伦只管推辞:“罢弈了,纵使想见识也不行了。”
“罢弈?”王世贞眉尖一挑,“这好办,闭门比试,胜负不出门外,不就行了?”
闭门较量,内部胜负,算是自己在家娱乐,不违反“罢弈”的定义,颜伦推辞不了的。
颜伦这边,以前碍着鲍一中的名声没敢南下,可是对江南棋手的棋艺必定是好奇的。既然王世贞有意相邀,又是闭门比试,自然就没有推辞的理由了……
王世贞一邀,颜伦顿时就从“护名避战”变成了“携技游江南”了。
趁着这个机会,过去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江南棋手一时跃跃欲试,纷纷跑去找颜伦切磋。这种切磋实在是机会太难得了。首先,颜伦究竟有多大本事,是否真能与鲍一中齐名,江南棋手必定想知道。古代通信不发达,又没有现场直播的围棋比赛,对江南棋手而言颜伦的棋艺始终只停留在别人的传言中,难以探其究竟。而另一方面,现在颜伦名义上说已经退休了,所以跟他切磋不需要考虑到名誉地位什么的,随便找个小房子,屏蔽外人,内部交流一番,胜负不出门口,谁也不丢面子,多好。而另一方面,颜伦也喜欢这种交流,胜负不出门口,他也不怕输,放开丫子下就行了。何况,以前碍着名号不好大张旗鼓来会会江南棋手,现在已经无所谓了,自然可以过一过这个棋瘾。
于是,颜伦退出京城棋界,却成了名退实不退,悄悄溜到江南找各路名手较量了一番。鲍一中之后,江南棋手究竟是何功力,颜伦也很想试试。然而,这一试,颜伦虽兴致满满,结局却令他大失所望。
按道理说,门里比试,对手又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自然江南棋手必定倾尽全力,没有任何负担大战一场,把浑身的本事都抖出来才好。颜伦此行,本该能见识到传说中的江南棋手那卧虎藏龙,深不见底的人才厚度。可真实情况是:手一搭上,颜伦稍一用力,对方就飞出七八丈远去了。颜伦大吃一惊,没想到堂堂江南棋界,几代国手辈出的龙虎聚集之地,自鲍一中死后剩下的竟都只是这样一些虾兵蟹将。那边被颜伦轻轻松松杀得惨败的棋手自然也不好意思大肆宣扬,只是出去便传颜伦果然不是凡人,跟鲍一中齐名那是理所应当云云。
据王世贞讲述,颜伦游江南,“足迹遍天下(这个属于比较夸张的吹牛),无能当者”。
但此时的颜伦也许终于后悔了——我若早两年下江南就好了,也许还能会会那鲍一中。想不到江南棋界自鲍一中后,竟如此孱弱,只剩下鲍一中为它打下的骨架还气势逼人了。
颜伦试了试江南棋界的水深,不久便摸清了江南棋手的水平究竟几何。不止他,现在京城的王者李釜一样可以将江南棋界杀个鸡飞狗跳,几十年前鲍一中在京城给北方棋界留下的耻辱,该轮到现在的江南棋界来还债了。
鲍一中,你在天之灵,当为这些无能的晚辈感到羞愧了。
于是,初试身手之后,颜伦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闭门较量不搞了,没兴致。棋谱你们怕丢人不想传出来没问题,不过谁赢谁输我还是会说出去的哦……
本来跃跃欲试的江南棋手刚刚折了几员大将在颜伦手里,如今颜伦又放出话说以后闭门的不下了,江南棋手的热情立刻就退散了,还少不了几个人要唠叨几句“这算哪门子退休,简直就是皇帝下江南啊……”
可不是皇帝下江南嘛,之前还怕太招摇微服私访,现在发现太麻烦了,索性连微服都扔了,大大方方杀过来了。凭借着原本就炉火纯青的棋艺和一代京师派宗师的名声,此时颜伦虽然把京师派让给了李釜,但这个太上皇当得却有一丝“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意思。
于是江南一带成名的棋手,自然都避着颜伦了,唯有那么几个想出名的小家伙忍不住,跑去找颜伦下个两三轮,输个稀里哗啦。
颜伦这么做是有缘故的,至少有二:
第一,以前为了以防有个万一,保住我的名誉,闭门比试本是个好想法。可现今江南棋手如此孱弱,我何不趁这个机会再大捞一笔名声呢?
第二,闭门比试,成绩传不出去。而现在,我却希望将江南棋界的虚实传到京城,让京城的一个人知道……
当然,这事一定在王世贞的计算内。他不只想见识颜伦的棋艺,其实还想钓一条更大的鱼……
这正是:
遁世难逃成与败,江湖总有恩仇在。
一员老将过秦淮,又惹几多风雨来。
欲知后事如何……
嘉靖末年某日,京城,李釜的府上。
李釜从一位京城高官的口中听说了颜伦在京城又与哪路豪强对弈,大胜对手的传闻。那位高官不知其中深浅,只是一个劲地赞叹颜伦虽离开京师,但宝刀不老,纵使当年鲍一中再世只怕也不是对手云云。
李釜听得细致,心里却明镜一般透亮——他知道,这个消息是颜伦故意让他知道的。
太上皇给皇帝作出指示了——
江南棋界虚有其表,内里孱弱至极。京师派复仇的日子,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