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四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①,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②;意兴从外境而得者③,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④。
【注释】
①事理:事物的道理。
②了了:明白,清楚。
③意兴:犹意境、兴致。外境:指外界事物。《史记·乐书》:“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唐张守节正义:“物者,外境也。外有善恶来触于心,则应触而动,故云物使之然也。”
④自得:自己有心得体会。休休:安闲或安乐的样子。
【译文】
因为他人言语而领悟事物道理的人,虽有所领悟却仍有疑惑,总不如自己透彻领悟那些道理来得清楚明白;从外界事物中得到意境兴致的人,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总是比不上自己修习心得、有所收获来得快乐自在。
【点评】
《新唐书·张旭传》载:“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观看了公孙大娘酣畅淋漓的剑舞后,从中领悟到运笔行文的奥妙。当人们通过苦思冥想对事物有所顿悟,自会融会贯通,豁然开朗,心中疑难尽数消除。
有些人通过酒色感受放纵迷醉,有些人通过山水感受放逸旷达,有些人通过品茗感受清雅悠然……从外物中获得的意趣情致,会带给人强烈的感官享受与心灵启迪。然而,一旦外物刺激消失,由它们带来的精神感悟也会随之消失。真正的怡情悦性,在于寻求内在的精神动力,超越以物悲喜的境界,从而获得思想上的领悟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