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凤城何处

凤城何处有花枝?这是李商隐一生的慨叹和自伤。他以李氏宗亲自居,一心想着效忠朝廷,却一生未能在朝廷立足。平生三次在朝,加起来不到两年时间。每一次都非常短暂,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

李商隐雄心勃勃,想在秘书省大干一番。可是好景不长,他在秘书省校书郎任上没有几天,就被贬到弘农(今河南灵宝)任县尉。之所以说“贬”,因为校书郎是正九品上阶,又处在朝廷中枢位置。而弘农尉为从九品下阶,职位在县丞和主簿之下,负责管束发落犯人。

弘农县属虢州,在华山脚下,贞观八年徙州治弘农。唐朝县制,分为七等,弘农县属中等县。

由京职降为俗吏,由关内贬到关外,是李商隐人生的一个重大挫折。

李商隐在路上作了《荆山》:“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这里说的是西汉杨仆移关之事。

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请求把函谷关向东迁移三百里,以其自家资财为经费。汉武帝意好广阔,批准了这个请求。元鼎三年(前114年)冬天,函谷关东移,旧关改名为弘农,两地相距三百里。

上任甫始,李商隐在清理陈年积案时,发现有个死刑犯人罪不至死,遂重新量刑,死囚改判。但是由于此前原告贿赂上任县尉,还找过当时的陕虢观察使孙简。这个“活狱”事件触怒了孙简,李商隐被罢免。

这里面还有原因。孙简与令狐家的关系密切。孙简第五女嫁给令狐绚。令狐绚是令狐楚弟弟令狐定的儿子,也就是令狐绹的堂弟。孙简是令狐家儿女亲家,这也许是对李商隐背叛令狐楚、投靠王茂元不满吧?

李商隐的骨气还是有的。在罢免令到来之前,他就学习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脱下九品官袍,准备离开弘农。

陶渊明8岁丧父,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自29岁开始,陶渊明陆续做过江州祭酒等小官,41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最终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赋《归去来兮辞》辞官回乡。此后隐居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固穷守节,终其一生。

李商隐羡慕陶渊明,作了《自贶》:“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这首诗借用了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

辞职前,李商隐写了《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或可译为:

每天下班例行公事封存官印清点囚徒,

因为拘押无辜百姓感到自己愧对工资。

我真羡慕卞和献玉不成而被砍去双足,

再也不用卑躬屈膝阶前奔走迎合上司。

这里巧妙借用了与弘农荆山同名的卞和得璞的荆山。《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在荆山脚下铸鼎。卞和是春秋时楚国人,在荆山寻得一块玉璞,将它献给厉王。厉王听手下说这是一块石头,下令将卞和处以刖刑,砍去他的左脚。厉王崩,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玉璞献给武王。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他,又命令砍去卞和的右脚。武王崩,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在荆山下痛哭。三日三夜,眼泪哭尽了,继之以血。文王让玉匠刨去玉石外层的璞,果然得到一块稀世珍宝,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和氏璧,也就是后来蔺相如完璧归赵的那块宝玉。

恰在此时,孙简离任,新任虢州观察使姚合接任。姚合是玄宗朝名相姚崇的后人,开始做过几任县尉,后任金州刺史、杭州刺史,现在来虢州担任观察使。他性嗜酒爱花,人事生理,略不介意。姚合刚上任,在名册上见到李商隐名字,惺惺相惜,立即传令复职。李商隐也准备将就下去。

但是弘农毕竟不是自己施展政治抱负的地方,李商隐决计弃官重新参加选拔考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舞台。

如果单以屈居下僚、不堪逢迎来看李商隐,还是只见皮毛,不免皮相之见。更深一层,乃是对穷民的同情,及对酷虐政治的不满。其本心,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统治。李商隐后来对皇帝无情批评,当然批评也是为了朝政,为了李唐宗室。但是尽管对皇帝失望,李商隐却还葆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望,不绝望。他是在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

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四日,李商隐离开弘农。临行前,他给好友陶进士写信:“然所以拳拳而不能忘者,正以往年爱华山之为山,而有三得:始得其卑者朝高者,复得其揭然无附著,而又得其近而能远。”“今李生已得第,而又为老贵人从事,云台生亦显然有闻于诸公间。吾子之文粲然成就如是。我不负华之山,而华之山亦将不负吾子之三人矣。”“明日东去,既不得面,寓意惘惘。九月三日,弘农尉李某顿首。”(《与陶进士书》)

李商隐辞职后,回到昭国南园。他同王晏悦商议,总不能老是寄人篱下,最终决定移家樊川,并把母亲也接来同住。

这次移家得到了李执方的鼎力相助。李执方此时正担任河阳节度使,管辖河阳三城,河阳、河清、济源、温县、王屋五县以及怀州、卫州,而李商隐的母亲和弟弟羲叟此时正住在济源。

当年,李商隐的祖父从怀州迁往荥阳,而李商隐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又带着他搬到了郑州,落户为民。后来,为了生计,全家又搬至怀州济源。如今,为了自己在长安工作方便,李商隐决定把母亲从济源接到樊川。

李商隐回到济源,先去拜访河阳节度使李执方。李执方接待他的隆重,使得谢安的接待车胤和王吉的接待司马相如,都显得寂寞了。

东晋车胤勤奋不倦,博学多通,家中贫寒,缺少灯油,夏天夜里用白色丝袋盛装数十只萤火虫作照明读书,夜以继日。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谢安每逢赏玩集会之日,都摆设筵席恭候车胤。

西汉梁王刘武去世后,门客风流云散。司马相如归至成都,家徒四壁,父母亡故,前去投靠多年前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县令王吉。王吉不忘旧约,使司马相如暂寓亭舍,每日亲自趋候。

得到李执方的厚赠,李商隐回至济源搬家。他写信感谢李执方:“昨者伏蒙恩造,重有沾赐,兼假长行人乘等,以今月十日到上都讫,既获安居,便从常调。”(《与李尚书状》)“并赐借骡马及野戎馆熟食、草料等。将远燕昭之台,犹入郑庄之馆……况又恤以长途,假之骏足,一日而至,借车非类于东方;千里以遥,乘骡更同于蓟子。”(《上河阳李大夫状》)

李执方招待备至,就像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延纳天下贤士。他们搬家途经野外驻军之哨所馆舍,都由李执方事先精心安排。济源到长安千里以遥,他们速度之快仿佛一日而至。

十月十日,李商隐全家抵达长安,住在樊川。樊川在万年县南三十五里,其地当京城之南。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一名樊川,一名御宿。许多官员在这一带购置别墅,游憩宴乐。

樊川也是韩瞻的老家,这里景色优美,土壤丰腴,菜圃稻畦,田庐鸡犬,恍如江南水村图画中。李商隐原来在济源附近玉阳山学道时自号玉溪生,现在则自称樊南生。李商隐和王晏悦总算在长安有了自己的家。

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31岁。春天,他再次来到长安参加吏部考试,最终以书判拔萃,官授秘书省正字。正字是正九品下阶,比他初任校书郎时还低了一个级别,不过总算又回到朝廷中枢。此时,令狐绹已由左补阙升为户部员外郎。

好景不长,这年年底,李商隐的母亲去世。李商隐异常悲痛,当即扶送母亲灵柩返回荥阳与父亲李嗣合葬,按照礼制离职守丧三年。

会昌四年(844年),李商隐再次举家搬迁,从樊南搬到了永乐县(今山西永济)。这里距离长安和洛阳均只有数百里路程。

河中府背靠中条山脉,前瞰黄河,因位于黄河中游得名。永乐在河中府蒲州境内。

在永乐,李商隐写了一些诗句,比如“檐冰滴鹅管,屋瓦镂鱼鳞”(《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手种悲陈事,心期玩物华”(《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甘膏滴滴是精诚,昼夜如丝一尺盈”(《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

会昌五年(845年),李商隐34岁。正月十五,他听说京城彩灯齐放,惆怅满怀。暮春,花落未已,渐积渐多,残留枝头的花愈见稀疏。李商隐不忍扫去,作了《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或可译为:

高阁上的游人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连着曲折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余晖。

我真不忍心扫去满地的落红,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匆匆回归。

枝头残花终将随着春天而去,

落花依依贴在身上落泪沾衣。

会昌六年(846年),服丧期满,李商隐回到朝廷,继续在秘书省担任正字。这时朝中发生了重大变故,武宗去世,宰相李德裕遭贬,李商隐追随郑亚南下。在桂林不到一年时间,郑亚再次被贬循州刺史。桂幕解散,李商隐只好北归。

大中三年(849年)二月,通过吏部考试,李商隐被选为盩厔(今陕西周至)尉。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十年前,他曾担任弘农尉。盩厔隶属于京兆府,县尉为从八品下阶。

唐朝建立时,正一品的年薪是七百石,九品的年薪四十石。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唐高宗时,有了月薪,当时叫作俸料。一品官的月薪是八千钱,九品官的月薪为一千五百钱,伙食补助二百五十钱,办公用品费二百钱。到了唐武宗会昌年间,薪酬基本固定下来。

李商隐和班县令因公拜谒京兆尹郑涓。郑涓即留下他,借调为京兆参军,专门负责起草章奏,官佚升为正七品上阶。

这一年,边关捷报频传。正月,泾原节度使奏报收复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六月,五色云见于京师,收复萧关。七月,三州七关军人百姓数千人见于阙下,宣宗亲自到延喜门抚慰。八月,凤翔节度使奏收复秦州。九月,西川节度使杜悰奏收复维州。

李商隐不停地书写章贺之文。当时京兆府僚属及畿县令、尉京兆韦观文、河南房鲁、乐安孙朴、京兆韦峤、天水赵璜、长乐冯颛、彭城刘允章,这些人文字都很棒,喜欢李商隐写的章奏。李商隐每写一篇,底稿就被他们取走揣摩学习。

身在凤城,天子脚下,可是李商隐再也没能回到朝中。春天到了,流莺到处飞翔,声声啼叫,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觅。这不正像自己的漂泊吗?李商隐写流莺、写牡丹、写蝉、写落花,咏物诗中皆有自己的身世和影子。

他想到这些年在幕府漂泊,身不由己,多么像流莺渡陌临流,写下了《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或可译为:

流莺四处飘荡飞翔不息,

田间河畔无法控制自己。

巧妙鸣啭怎能没有本意,

美好时光未必就有佳期。

无论早晚阴晴刮风降露,

还是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不忍再听永无休止歌吟,

京城哪有可以栖息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