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行军第九
孙子说:凡是管理和调度军队,以及对敌情的调查判断,有以下原则:行军打仗经过山地时,要依傍山谷而行;安营扎寨时则要选择向阳的高地;不可仰攻占据高地之敌,这是在山地行军时要谨记的一般法则。我军渡过江河后,一定要远离江河驻扎;若敌军涉水赶来,切勿在水中迎击,而要等到他们渡过一半时再发起攻击,这样才有利;若想同敌人决战,切勿傍水迎敌;要占据江河的上游,不可处江河的下游,这是在有江河地域行军打仗的一般法则。行军于盐碱池沼地带,一定要快速通过,切不可停留;若在此地与敌遭遇,则需依傍有水草、背靠林木之地排兵布阵,这是在盐碱池沼地带行军的一般法则。在平原地带行军打仗,要选择相对平坦之地安营扎寨,部队右侧和背面为高地,前为低地,后为高地,这是在平原地带行军打仗的一般法则。掌握上述四种行军打仗的有利原则,是黄帝能够战胜周边部落的原因所在。
一般而言,行军部队安营扎寨,要选择干爽的高地,而弃绝潮湿的低地;要选择向阳之地,而弃绝向阴之地;要在水草丰茂利于军马圈养,且地势高的地方宿营;部队没有各种疾病发生,是必胜的先决条件。在丘陵堤防地带行军打仗,必须占据阳面,且部队右侧和背面为高地,如此情形下战胜敌军,是占据地利的结果。河流上游有雨,洪水突然到来,此时要渡河的军队,必须等水势平稳了再渡河。凡经过“两山壁立,中间夹溪之地”(绝涧)、“四面高峻,中间低洼之地”(天井)、“高山环绕,形似牢狱之地”(天牢)、“草深林密,状同蛛网之地”(天罗)、“地势低洼,泥泞深陷之地”(天陷)、“两山相对,道窄如缝之地”(天隙)这六种地形的,必须速速远离,万不可接近。对于这六种险地,要让我军远离它,而诱使敌军接近它;要让我军面向它,而诱使敌军背靠它。行军途中,凡遇到丘阜之地、积水之地、芦苇之地、山林之地、草木之地,就必须谨慎起来,细细探查,以防有敌军埋伏。
敌军靠近我军却保持安静隐秘,是因为占据了险要位置。敌军远离我军却发起挑战,是为了诱使我军进入对方的陷阱。敌军在平坦之地安营扎寨,必定是因为此地有利可图。若有许多树木不停地摇动,说明有敌隐蔽而来。敌军在草木丛林里安置了诸多障碍,是为了迷惑我军。若有鸟儿突然惊动起飞,说明下面藏有伏兵。若野兽惊骇奔逃,说明附近有伏兵。若尘土高扬飘飞,则说明敌军正驾驶着战车向我急速奔来。若尘土低飞匍匐,说明敌军正徒步向我们赶来。若尘土分散,断断续续,则说明敌军正在砍柴。若尘土少,此起彼落,则说明敌军正在安营扎寨。若敌人派使者前来,且言辞谦卑,暗地里却在加紧备战,则说明对方即将向我军发动进攻。若敌人派使者前来,且言辞强硬,部队也显示出要挥师进攻的架势,说明对方即将要撤退了。若敌军战车率先出动,部署在大军侧翼,说明即将开战了。若敌军无缘无故请求罢兵和解,则说明对方暗藏了别的阴谋。若敌兵卒往来奔走,战车陈列有序,则说明对方期待与我方决战。若敌军半进半退,则说明是在引诱我方上当。若敌兵依靠着刀剑器械站立,则说明他们正处于饥饿状态。若敌兵卒去取水,而自己先饮用,则说明敌军正处于口渴缺水状态。见到有利可取,却不愿进取,则说明敌军正处于疲劳状态。若敌营上空飞鸟麇集,则说明对方已人去营空。若敌营兵卒夜晚呼叫,则说明敌部队军心恐慌。若敌营兵卒惊扰,则说明将领没有威望。若敌军旗帜乱摇乱晃,则说明敌部队阵型已乱。若敌军士无故乱发脾气,则说明敌人已倦怠不耐了。若敌军用粮食喂马,用肉饱餐士卒,原本埋锅造饭用的器具也不见了,却又不返回军营,则说明这股部队陷入了绝境。若敌将絮絮叨叨,对部下说话低声下气,则说明其已失去人心。若敌将多次奖励部下,则说明敌军处境窘迫。若敌将不断实施惩处,则说明敌军陷入了绝境。若敌将粗暴地对待部下,又深怕他们叛离,则说明敌将不精明到了极点。若敌人派使者前来送礼道歉,则说明对方希望罢兵停战。若敌人怒气冲冲而来,却迟迟不与我军正面交锋,也不撤退,就需谨慎,仔细探查出对方的真实意图。
兵力并不是越多越好,不可迷信绝对的武力,而应充分做到集中兵力、探查敌情,然后战胜敌军。一个没有深谋远虑,又一味轻视敌人的人,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或被杀或被俘,无一例外。如果部众还没有完全拥护你,你就施加惩处,他们就会不服,因为不服,所以就很难驾驭使用;若部众已彻底拥护你了,而你对犯了错的部下也不进行惩处,这样的部下就易滋生骄逸情绪,最终也不能驾驭使用。要用仁义道德教育部众,用法令规章约束部众,这样才能上下齐心,用之必胜。若法令规章平常得到了很好地执行,那么部众就会信服遵从;反之,若法令规章平时未能得到很好地执行,那么部众就不会信服遵从。法令规章平日里能够得到很好执行,说明将领和兵卒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